• 中国古典教学工程丛书周代君主集(全四册)
  • 中国古典教学工程丛书周代君主集(全四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典教学工程丛书周代君主集(全四册)

280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静 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3-3

上书时间2017-04-11

富贵荣华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本书首先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了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形成,然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模式以及历史性与现实性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物质基础以及实践维度,后又探讨了这种思想的精神基础以及形成的思路,包括它的制度基础和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的人学意蕴和理论指向,最后归纳了对于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争论及发展。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静 著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2480501
  • 定价 3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7页
  • 字数 241千字
【内容简介】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以马克思理论为导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理论下的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西方传统社会合作观:理性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抵牾
一、前资本主义合作思想影响及流变
二、资本主义合作思想影响及流变
第二节 马克思与西方传统社会合作观的视野分离
一、由幻想世界到生活世界:马克思哲学根基的视阈转换
二、由理性主义到唯物史观: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变革
三、由形而上学到科学辩证法: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范式转换
第三节 新唯物主义合作观的确立:政治理想与改变世界的统一
一、在社会生产基础上把握社会合作的实践性
二、从人的本质规定阐释社会合作的主体性
三、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探寻社会合作的动态性
四、在社会演进过程中探解社会合作的历史性
五、从整体性角度追求社会合作的全面性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物质基础及实践维度
第一节 生产力维度的社会合作关系
一、生产力推动社会内部利益的分化与重组
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社会合作的发展程度
三、社会合作为生产力提供发展空间
四、生产力与社会合作的嵌入式关系
第二节 生产关系维度的社会合作
一、社会合作反映一定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关系
二、社会合作与生产关系的动态协调
第三节 社会合作的其他经济因素
一、生产方式维度的社会合作
二、经济基础维度的社会合作
三、经济模式维度的社会合作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精神基础及致思路径
第一节 社会合作的思想预设
一、合作精神是社会合作的思想导向
二、从实践的生产关系到共同体
第二节 社会合作精神的形成要素
一、社会合作的道德基础
二、理想信念引导下的社会合作
三、情感、责任与社会合作
四、社会合作的价值趋向
第三节 社会合作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合作精神的前进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合作精神的价值形成
三、共产主义的最高奋斗目标激励合作精神的社会认同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制度基础及其价值指向
第一节 异化社会的批判路径
一、劳动异化:异化关系的社会表象
二、资本逻辑:异化问题的实质根源
三、制度变革:异化关系改变的最终指向
第二节 社会合作的产生机制
一、社群组织的深层发生机制
二、社会政治制度的形成原理
第三节 社会合作的协调机制
一、社会制度的规范向度
二、国家制度的理性规范
三、社会制度与国家制度的互补性协调功能
四、“国家—社会”模式的思想机理
第四节 社会合作机制的公正原则
一、制度规范语境下的公正
二、超越虚妄与浪漫:马克思社会合作的公正原则
三、公正的制度设计是社会合作的理性品格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人学意蕴
第一节 自由个性的实现:社会合作的终极关怀目标
一、人的语义嬗变和认知逻辑
二、人的自由发展:社会合作的目标
三、“自由人联合体”: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
第二节 个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合作程度
一、社会合作的历史新主体和新动力
二、人的生存发展依赖社会合作
三、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社会主体与社会合作的互动共生
一、社会合作尊重个性发展
二、社会合作的本质在于利益关系和谐
第六章 马克思之后社会合作的思想争论与时代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之后社会合作的思想争论
一、人类合作自然生成的外在条件
二、社会合作的原初发生机制
三、社会合作的维系机制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时代化与实践策略
一、全球化与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发展
二、景观现象与社会合作的新建设
三、“当下即是”思维引导下的社会合作
四、“陌生人社会”的合作关系新探索
五、大数据时代社会合作的意蕴趋向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