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建筑: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
  • 学校建筑: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校建筑: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

40 7.7折 52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邵兴江 著;赵中建 编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

上书时间2024-06-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正版原书,有几页划痕,不影响阅读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邵兴江 著;赵中建 编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69938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1页
  • 字数 31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教育·建筑·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学校建筑: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不同于以往的学校建筑研究,在“赋予建筑教育的深度,凸显校园文化的魅力”的理念引领下,基于理性考据和案例实证分析,开拓性地从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建筑学等视角建构了学校建筑的理论基础,并对学校建筑的育人功能展开了深入分析,带领读者细细品味学校建筑蕴含的丰富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学校建筑: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为教育规划者、建筑设计师、学校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等规划设计或探讨学校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能为新校园营建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简介】
   邵兴江 青年学者,教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供职于浙江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学校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涉及教育政策与管理、学校发展规划与制度建设、学校建筑与环境文化建设、国际比较教育等。主持国家发改委《十二五时期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教育部人文社科《我国中小学校建筑规划设计的教育学缺位与理论建构》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已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曾获2010年上海市百篇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重重的学校建筑研究
一、理论问题
二、实践挑战
第二节研究边界与概念界说
一、多维视阈下的学校建筑研究
二、关键概念界说
第三节研究现状评析
一、宏观层面
二、微观层面

第二章学校建筑的教育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哲学与学校建筑营建
一、教育目的融入学校建筑
二、学校建筑顺应教育理念革新
第二节脑科学、学习理论与学校建筑嬗变
一、适宜脑学习的建筑环境
二、基于多元智能的教育空间
三、关照建构主义的学习场所
第三节教与学方法与学校建筑革新
一、新教学方法下教学空间的转向
二、新学习方法下学习场所的转变
第四节学校管理方式与学校建筑变革
一、学校管理方式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二、响应不同管理方式的学校建筑变革
第五节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建筑更新
一、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二、回应教育信息化的学校建筑更新

第三章学校建筑的文化基础
第一节学校文化、建筑文化与学校建筑文化
一、从学校文化到学校建筑文化
二、从建筑文化到学校建筑文化
三、什么是学校建筑文化
第二节特色学校与个性文化学校建筑
一、特色学校的内涵
二、从有特色的学校到个性学校建筑
三、创建个性文化学校建筑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以人为本与人性文化学校建筑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二、从建筑的以人为本到人性学校建筑
三、营建人性文化学校建筑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地域性与本地文化学校建筑
一、地域性的内涵
二、从建筑的地域性到学校建筑的本地性
三、反映本地文化学校建筑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学校建筑的建筑学基础
第一节建筑构成与学校建筑构成
一、建筑的构成
二、学校建筑的构成
第二节基本规划原则与设计原理
一、基本规划原则
二、基本设计原理
第三节学校建筑的心理学维度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
三、环境心理学
第四节学校建筑的美学维度
一、造型与材质
二、色彩与光影

第五章学校建筑的教育意蕴
第一节德的形塑空间
一、学校建筑选址
二、学校建筑上的图文符号
三、人文建筑小品
四、人文建筑
第二节教与学的发生环境
一、学校建筑布局
二、学校建筑规模
三、学校建筑环境
第三节身心舒畅的场所
一、令学生身心舒畅的场所
二、令教师身心舒畅的场所
三、两类特别重要的场所

第六章学校建筑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张扬个性文化
一、从学校的历史身影体现建筑个性文化
二、从学校另类"历史"中汲取建筑个性文化
三、从办学理念和特色教育项目中提炼建筑个性文化
第二节体现人性文化
一、从安全的学习场所中体现人性文化
二、从健康舒适的校园空间中体现人性文化
三、从建筑使用的无障碍性中体现人性文化
四、从空间配置的两性平等中体现人性文化
第三节反映本地文化
一、从对自然环境的回应中反映本地文化
二、从对人文历史环境的回应中反映本地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原书,有几页划痕,不影响阅读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