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正版精装16开本2013年一版一印,重约4.5公斤

500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奔;刘彦君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0-0

上书时间2023-05-3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原书,内页干净无字迹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廖奔;刘彦君
  •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1
  • ISBN 9787104038511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150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发展史(套装共4册)》汇聚近40年来田野考察、文物考古、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的新发现、新观念、新认识,在著述的思理上、结构上、写作方法上,对传统戏曲史著进行调整、另辟与重构,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阐明了中华戏曲几千年的发展轨迹。

  《中国戏曲发展史(套装共4册)》在戏剧起源与形成问题上从人类学、形态学角度另辟蹊径与取精用弘,对长期处于潜隐状态的民间宗教性、民俗性戏剧形式与行为进行彰显,充分利用文物与文献资料对戏曲舞台现象作立体的考察与研索,对戏曲文本进行文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的综合分析,对戏曲声腔流变进行综合梳理,对戏曲演出场所作历史的追踪寻绎,这些构成这部著作的学术底蕴和时代特色。
【作者简介】
廖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博导。河南大学文学学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后。曾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中国昆曲研究会、中国现代戏研究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文联等团体副会长、副主席等。文化学者,出版著作二三十种,主编“蓦然回首丛书”等数十种,发表论文、散文、杂文、诗歌、剧本、词赋五六百篇(首)。先后获得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田汉戏剧理论奖等奖项。
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1968年下放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8年后就读河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活跃于戏剧研究、评论和教学界,多次承担国家和院级科研项目,有著作八九种,发表论文二三百篇。曾先后担任文化部精品工程、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戏剧梅花奖、北京市老舍戏剧奖等奖项评委。
【目录】
第一卷

上编 原始残副与初级戏剧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原始戏剧形态

第一节 仪式拟态

一、交感巫仪模仿

二、图腾拟态

三、驱傩仿生

第二节 人化拟神

一、巫祭

二、雩祭

三、蜡祭

四、葛天氏之乐

五、《九歌》祭仪

第三节 史诗型祭奠乐舞

一、部族乐舞

二、《大武》

三、宴飨乐舞

第四节 戏剧形成机理

一、史诗文学背景

二、中国的礼制规范

三、中国人神距离

四、中国早期潜在戏剧因素的覆灭

五、戏剧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三章 初级戏剧雏形--秦汉六朝百戏形态

第一节 倡优与优戏

一、倡优来源

二、优戏状况

第一节 宴乐酉戏结构

一、百戏内容结构

二、宴乐

三、百戏演出

第三节 角抵戏的戏剧性展开

一、角抵戏来源

二、角抵戏与百戏

三、角抵戏的戏剧性展开

四、《东海黄公》

五、歌舞小戏

第四节 优戏的演进

一、历代增修百戏

二、优戏演进

第五节 优人与社会生活

一、优人活动

二、优人状况

第四章 初级戏剧的大盛--唐、五代优戏和歌舞

第一节 戏剧的温床--宫廷乐部帆构

一、唐初宫廷乐部机构

二、教坊与梨园

三、地方与民间的演出活动

第二节 优戏大成

一、弄参军

二、弄假官(假吏)

三、弄孔子

四、弄假妇人

五、弄婆罗门

六、弄神鬼

七、弄三教

八、弄痴大

九、余说

第三节 歌舞戏盛貌

一、《大面》(《兰陵王》)

二、《苏莫遮》

第五章 西域戏剧文化吸收

第六章 剧场的起源

第七章 特殊戏剧样式的缘起

下编 残曲的形成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初级戏剧的最后阶段--北宋杂剧

第三章 初级戏剧的潴留物--南宋杂剧

第四章 北方的戏剧新机--辽、金杂剧

第五章 宋、金杂剧的舞台特征

第六章 成熟戏曲形态的形成--宋代南戏

第七章 艺人的活动

第八章 正式演剧场所的形成

第九章 特殊戏剧样式的进展

第二卷

上编 --元代舞台艺术的演进

下编 元杂剧与南残

第三卷

上编 明代声腔演变与舞台发展

下编 明传奇与杂剧

第四卷

上编 清代地方剧种的兴起与舞台繁荣

下编 清代戏剧创作与理论发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原书,内页干净无字迹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