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 1934—1941(全新插图修订版,没有《柏林日记》就不会有《第三帝国的兴亡》!)
  • 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 1934—1941(全新插图修订版,没有《柏林日记》就不会有《第三帝国的兴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 1934—1941(全新插图修订版,没有《柏林日记》就不会有《第三帝国的兴亡》!)

一版一印

50 6.4折 78 九五品

仅1件

吉林长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威廉·夏伊勒 著;张若涵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1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威廉·夏伊勒 著;张若涵 译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44783767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8页
  • 字数 315千字
【内容简介】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作者简介】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1904—1993)

美国作家、记者、历史学家。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先驱论坛报》、环球通讯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他曾在欧洲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目睹纳粹德国兴起和衰亡的全过程。战后,夏伊勒结合亲身经历与大量第三帝国原始档案,创作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柏林日记》《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十余部历史作品。

威廉·夏伊勒主要年表:

1904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1925年,21岁的威廉·夏伊勒靠在一艘运牲畜的船上打工来到欧洲,从此一待就是15年。

1925年,成为《芝加哥论坛报》的欧洲特派记者,报道欧洲、近东和印度的事件。在印度成为甘地的好友。

1933年开始报道纳粹德国,包括萨尔区回归德国、莱茵兰军事行动等。

1934—1940年期间在纳粹德国生活、工作。

1934年,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爱德华·R.默罗(后为美国新闻署署长)邀请成为“默罗新闻队”的一员,后成为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力记者团队,对改变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8年3月11日,德国强并奥地利,夏伊勒是wei一在维也纳的美国记者,为了报道du家新闻,他从维也纳经柏林飞到伦敦,发出了报道。这次报道产生了日后新闻报道常用的综述新闻模板,被沿用至今。

在第三帝国亲历过的重大历史场合:《慕尼黑协定》签订现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被吞并;战前多次在柏林参加希特勒的演讲和纽伦堡游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投降之际,德国官方本来命令所有记者回到柏林,但是夏伊勒巧妙地逃开监视来到签署协定的场外,在距离希特勒50码的近距离写出了报道,在6个小时之后德国的官方公告才发出。

1940年,柏林局势紧张,夏伊勒获悉盖世太保正在罗织间谍罪给他,因此在12月他与家人离开了柏林。他5年来每天都在日记中记录纳粹德国发生的事件,这些日记和笔记被偷运出德国,后来成为他写作《柏林日记》的重要来源。

1945年,返回柏林报道纽伦堡审判。

1960年出版《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当年在美国售出200万册,Di一年加印20次。

著书17册,14册非虚构历史作品,3册小说作品。

董乐山(1924—1999)

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者。曾任新华社翻译、审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主要译作有《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合译)、《一九八四》、《巴黎烧了吗?》、《西行漫记》等。

1961年,董乐山回到新华社工作,开始与李天爵、郑强、陈庭祐、沈苏儒、李奈西、周家骖、程祁昌、赵师传合作翻译《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并校订了☆终译稿。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战争前奏

第二部分:战争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