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冻圈遥感
  • 冰冻圈遥感
  • 冰冻圈遥感
  • 冰冻圈遥感
  • 冰冻圈遥感
  • 冰冻圈遥感
  • 冰冻圈遥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冰冻圈遥感

68 八五品

仅1件

重庆九龙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梅盛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4-2

上书时间2024-05-15

鹏辉书局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梅盛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2
  • 版次 1
  • ISBN 9787030178299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6页
  • 字数 39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冰冻圈遥感》全面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冰冻圈遥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现状。根据冰冻圈特点、监测需求以及遥感特色,综合论述探讨了现代冰冻圈遥感的测量能力、局限性、未来应用潜力及发展趋势。具体内容包括:冰冻圈地物测量需求及现代遥感测量准确性;根据实测和理论模式分析结果,系统总结了冰、雪和冻土在可见近红外、热红外、微波及无线电波段内的反射与发射波谱特征;从测量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分别讨论了冰冻圈各组分——积雪、海冰、冰川冰盖、河湖冰及冻土的遥感监测。
《冰冻圈遥感》旨在为遥感及其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专业课程教材,也适合环境、气候、水文、交通和农牧业研究人员以及与遥感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冰冻圈遥感技术应用意义
1.2地球观测系统、冰冻圈遥感现状及发展趋势
1.3冰冻圈遥感发展简史
1.4冰冻圈组分分布
1.5冰冻圈遥感常用卫星平台及传感器
1.5.1可见光/热红外传感器
1.5.2微波传感器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冰、雪及冻土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辐射特性
2.1引言
2.2可见近红外区冰、雪和冻土的反射波谱
2.2.1冰的反射波谱
2.2.2积雪反射波谱
2.2.3冻土反射波谱
2.2.4最佳波段选择
2.3积雪反射波谱wiscombewarren理论模式简介
2.4热红外区冰雪辐射特性
2.5冰、雪及冻土微波介电特性
2.5.1冰的微波介电特性
2.5.2积雪微波介电特性
2.5.3冻土微波介电特性
2.5.4相关函数及其相关长度
2.6冰、雪微波散射特性
2.6.1冰的微波散射特性
2.6.2积雪微波散射特性
2.7冰、雪及冻土微波热辐射特性
2.7.1冰微波热辐射特性
2.7.2积雪微波热辐射特性
2.7.3冻土微波热辐射特性
2.8矢量辐射传输方程在冰雪微波热辐射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2.9无线电波在冰层中的传输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积雪遥感
3.1雪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征
3.2雪盖制图原理与方法
3.2.1雪盖制图技术发展与综述
3.2.2卫星雪盖信息提取方法
3.2.3雪和云的鉴别
3.2.4雪混合像元分解
3.3积雪参数的遥感测量
3.3.1反照率
3.3.2粒径
3.3.3雪表面温度
3.4融雪径流模拟模型
3.4.1融雪径流模拟模型研究历史
3.4.2遥感技术与融雪径流模型
3.4.3SRM模型
3.4.4SRM融雪径流模型应用实例
3.5雪灾遥感
3.5.1雪灾遥感的一般技术过程
3.5.2雪灾预警系统中的遥感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积雪的微波遥感
4.1理论基础
4.1.1雪的微波介电特性
4.1.2矢量辐射传输方程
4.1.3致密介质的辐射传输
4.1.4随机粗糙面的散射模型--IEM和AIEM
4.2雪的主动微波遥感
4.2.1雪的后向散射系数模型
4.2.2雪盖制图
4.2.3雪密度和雪深
4.2.4雪湿度
4.3积雪被动微波遥感
4.3.1积雪的被动微波遥感模型
4.3.2NASA算法的精度评价和改进
4.3.3积雪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产品
4.4我国积雪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的初步分析
4.4.1我国积雪深度数据的被动微波遥感反演
4.4.2我国积雪深度数据分析
4.4.3目前存在的问题
4.5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冰川与冰盖
5.1冰川冰盖影像图和冰川编目
5.1.1冰川冰盖影像图
5.1.2冰川编目
5.2冰川冰盖地形图测绘
5.2.1倾斜摄影测量法
5.2.2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法
5.2.3雷达高度计和激光高度计测量法
5.3冰川冰盖表层监测
5.3.1冰川带及雪线
5.3.2冰舌末端及冰盖前缘变化
5.3.3冰面湖及灰冰洞
5.3.4冰裂隙
5.3.5冰川表面冰碛
5.4冰川冰盖厚、冰床地形及冰层状况
5.4.1冰厚、冰下地形及无线电回波探测
5.4.2冰层及底冰状况
5.5冰面运动速度、应变率及冰力学参数
5.5.1目视追踪法
5.5.2最大互相关法
5.5.3InSAR法
5.5.4冰面应变率及其他冰体力学参数
5.6冰川冰盖表面温度、辐射与物质平衡
5.6.1表面温度与消融
5.6.2表面反照率与辐射平衡
5.6.3冰川冰盖年净物质平衡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海冰遥感
6.1海冰图编制的遥感应用
6.1.1海冰类型
6.1.2海冰密集度
6.1.3海冰厚度
6.1.4冰间河与湖
6.2海冰表面温度、辐射与热流状况遥感
6.2.1海冰表面温度
6.2.2冰面首次融化出现日
6.2.3海冰区反照率
6.2.4海冰区表面辐射平衡
6.2.5海冰冰面热流交换
6.3海冰运动遥感
6.3.1最大互相关法
6.3.2子波变换法
6.3.3光流法
6.3.4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河湖冰与冰湖
7.1河湖冰研究与应用概况
7.1.1河湖冰和冰湖研究的意义
7.1.2河湖冰的监测研究与应用
7.2河湖冰密集度与面积
7.2.1NOAA与Landsat卫星监测
7.2.2其他卫星监测湖冰影像实例
7.3河湖冰厚度
7.3.1被动微波遥感测量河湖冰厚度
7.3.2主动微波测量湖冰厚度
7.3.3河湖冰后向散射强度的特点
7.3.4湖冰厚度的RES探测
7.4封冻和解冻日期
7.4.1封冻和解冻日期与气候的关系
7.4.2封冻和解冻日期的监测
7.4.3封冻和解冻日期的监测实例
7.4.4综合应用多光谱和微波遥感监测湖冰解冻
7.5河湖冰其他要素
7.5.1河湖冰温度
7.5.2河湖冰粗糙度
7.6冰塞和凌汛灾害
7.6.1冰塞和凌汛灾害的形成
7.6.2冰塞和凌汛灾害监测
7.6.3冰塞与凌汛灾害信息的综合分析
7.7冰湖及其溃决
7.7.1冰湖及其溃决研究概况
7.7.2冰湖遥感监测
7.7.3潜在溃决危险冰湖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第8章冻土遥感
8.1理论基础
8.1.1冻土与遥感
8.1.2冻土的微波介电特性
8.1.3冻土的微波辐射和散射特性
8.2冻融循环
8.2.1被动微波传感器监测冻融循环
8.2.2SAR监测冻融循环
8.2.3散射计监测冻融循环
8.3多年冻土监测
8.3.1冻土制图
8.3.2遥感信息作为冻土模型的输入
8.4冻土形变
8.4.1冻土蠕变
8.4.2冻胀与融沉
8.5探地雷达冻土遥感
8.5.1探地雷达的原理
8.5.2探地雷达在冻土研究中的应用
8.6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