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 文化发展出版社 刘佳音, 刘翼平编著
  • 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 文化发展出版社 刘佳音, 刘翼平编著
  • 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 文化发展出版社 刘佳音, 刘翼平编著
  • 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 文化发展出版社 刘佳音, 刘翼平编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 文化发展出版社 刘佳音, 刘翼平编著

52.6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佳音, 刘翼平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43420

出版时间2024-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05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上书时间2024-05-28

潇湘书城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Ⅰ故里,因你而美丽 

 Ⅲ神是永远活着的人

第一章 何仙姑传说与民间信仰

002第一节 八仙传说与道教文化

004第二节 八仙传说与民间信仰

007第三节 何仙姑传说与民间信仰

第二章 八仙及何仙姑仙籍考证

020第一节 八仙考

024第二节 何仙姑仙籍考

029第三节 何仙姑入仙考

031第四节 何仙姑与八仙仙缘

第三章 何仙姑传说的主要内容

034第一节 人间传说故事

049第二节 仙界传说故事

054第三节 美食传说故事

第四章 何仙姑传说的文本记述

062第一节 历代府志记载

082第二节 古代典籍记载

105第三节 历代文人记述

108第四节 现代名家著述

第五章 何仙姑传说的田野考证

114第一节 山水遗迹考证

130第二节 道观遗址考证

第六章 何仙姑传说的形象价值

150第一节 女性形象

152第二节 女巫形象

154第三节 女仙形象

156第四节 女德形象

第七章 何仙姑非遗文化的文艺传承

160第一节 文学传承作品

163第二节 影视传承作品

168第三节 戏曲传承作品

177第四节 诗词传承作品

183第五节 文艺传承作品

197第六节 动漫传承作品

第八章 何仙姑非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202第一节 何仙姑文化研究目标规划

206第二节 何仙姑文化文旅创意规划

214第三节 何仙姑文化农旅融合策划

220第四节 何仙姑古村落保护策划

224第五节 何仙姑文化节庆活动策划

228第六节 将何仙姑景区建设成永州全域旅游最大景区

232第七节 江华姑婆山的仙姑信仰与旅游策划

239第八节 湘粤闽何仙姑文化研究与旅游策划探讨

242参考资料

243后记

神是永远活着的人
 ◎刘翼平
“八仙”是传说中广受崇拜的八位神仙的总称。在我国民间,八仙历来被当作吉神、喜神或保护神,有关他们的传说,在民间广泛传播,家喻户晓。现代著名学者浦江清在《八仙考》一文中论及八仙的影响力,即有“盛行流传于民俗,几夺一切神仙之席”之语。

作为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民间有种说法,认为何仙姑是永州零陵进贤乡大闻洞人(今富家桥镇何仙姑村),古郡零陵因此赢得“何仙姑故里”的美誉,成为令人神往的“仙界净地”——在零陵得道成仙的何仙姑,以其外表的灵秀和内心的善良,历来深受百姓的敬仰。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何仙姑信仰”成为广大民众尤其是永州百姓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归宿。集解厄济困、施善劝和、孝顺体贴等众善于一身的何仙姑,世世代代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然而,自从20世纪整个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日趋淡薄甚至瓦解。就永州而言,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何仙姑信仰明显地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何仙姑信仰中蕴含的传统精神几近散失。

在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神话传说中,盘古、女娲、夸父、舜帝、大禹、八仙等每一个角色的背后大多都有现实的影子。他们以崇高的品格、豁达的胸襟、高超的智慧和神奇的力量,为人们消除苦难,创造幸福,播撒希望。心地淳朴、知恩图报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总是把卓越的勋绩归功于他们,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他们,并通过美丽的传说铭记他们、神化他们,让他们垂之百祀、传于万古。

依据现有资料考证,一种说法是何仙姑系永州民女。作为一位在人们心目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乡梓神”,她长期以来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在今永州八县一市两区,尤其是何仙姑故里零陵,民间蕴藏更为丰富,也辐射向永州周边地区和其他地区。在这些传诵不衰、历久弥新的传说里,何仙姑可爱的形象、高洁的心灵、神奇的法力和善良的举动,赢得了人们的钦敬。民众在传说中塑造何仙姑孝顺体贴等人性形象的同时,赋予了她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凸显她解厄济困、施善劝和的神性形象。这些流传众口的何仙姑传说,叙事情节无不表现出明显的传奇性特征。故事情节基本上具有生活本身的形态,故事发展基本上符合生活的逻辑;同时又把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虚构、渲染、夸张、幻想,通过偶然的、巧合的,以至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转变。看似不合常理,但它是民众以真实的人为蓝本,对历史记忆进行加工美化,寄寓自己的情感而创作,表达民众的要求和愿望,给神性找到合乎逻辑的解释。在漫长的农耕时代,文化落后,科技不发达,凭借口口相传,通过叙述上的循环反复和时间上的接续绵延,神话故事和人物被逐渐强化、沉淀在民众的内心深处。作为一方的保护神,每逢疾病和灾难降临,民众都能从何仙姑身上寻求慰藉。在永州,何仙姑信仰有着久远的历史,成为千百年来永州人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何仙姑传说所表现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逐渐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感化他们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连绵不断的文明古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之魂;永州是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老的文化是城之根。从何仙姑的美丽传说中,我们看到是人民创造了文化,时间沉淀了文化,历史赓续了文化。在这一漫长悠久的岁月中,人们在真实生活逻辑的基础上神化了一些形象,升华为具有共同价值观精神思想,成为人类生活共同的永恒的精神标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反哺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神是永远活着的人,永远活着的精神超人。

2024年1月于零陵古城云母溪居

故里,因你而美丽 

——《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代序

   ◎楚水(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原会长)

《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即将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刘佳音、刘翼平两位编著者,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何仙姑文化研究会十多年田野调查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再经过认真考证、反复斟酌、仔细研究,系统整理而成的一本著作,汇集了零陵何仙姑文化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的最新成果,整体分析了何仙姑作为民间传说中的普通人物,如何成为我国本土信仰中,和黄帝、老子等一样让人崇敬的尊神,又如何佑福一方百姓风调雨顺,而深受家乡人民爱戴与敬仰,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过程。全书逻辑清晰,思维缜密,行文严谨,是一本有思想、有观点、有温度的好书。全书娓娓道来,读之神清气爽,是一种久违的精神享受,让人心旷神怡。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基因。传说湖南零陵普通人家出生的乡村女子何仙姑,善良美丽、体贴孝顺,十四岁羽化成仙后,仍然不忘人间疾苦,消灾祛疫、救苦除难,扶弱济贫、治世度生,成为正义与慈悲的精神象征,影响深远,德化风尚,自然也就成为永州文化的象征,而且深深为世人所信仰,成为当地一种普遍的精神追求。

文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升华为一种信仰,需要一个过程。如大面积的森林可以改变气候,需要特定的土壤和环境,而气候又能改变环境和土壤一样。何仙姑民俗文化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乃永州零陵地理环境使然,更是当地风土人情使之然也,这里民风淳朴敦厚,通旷清恪,发自天然,崇真向善,与何仙姑为善最乐、救困济难的精神道通为一、浑然一体。其实,何仙姑文化现象就是永州零陵地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地世态人情、家风民风,是为人所尊崇的精神支柱。春风化雨,如气候改变土壤和环境一样,何仙姑文化精神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永州零陵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热爱何仙姑,崇尚何仙姑,宣传何仙姑,以生在何仙姑故里为骄傲与自豪,正在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与精神追求。细雨入夜,润物无声,编著者之一刘翼平先生的微信名为“仙姑故里·云母溪”,就是何仙姑文化现象形成的最好证明。崇德向善、追求正义,自然也就是永州零陵老百姓最朴素的文化追求。

故里,因你而美丽。美丽的零陵,因为有美丽的何仙姑而更加美丽。现在作为湖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的永州“何仙姑传说”非遗研究课题已经结题完毕,汇集了许多人心血的《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一书即将出版。而一生把心血都凝聚在何仙姑文化研究与传承上的三位先贤仙逝,未能见到此书面世,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抚今追昔,更感觉一份沉甸甸的重托与责任,亟待肩负与担当。先人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现在《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出版,就是最好的纪念与传承。

故里,因你而美丽。何仙姑文化现象日趋繁荣。中国,因你而美丽,大美的何仙姑故里,美丽的云母溪!

2024年1月于北京大兴龙景湾

后记

刘佳音

从2012年12月成立永州市何仙姑文化研究会以来,十年磨一剑,永州何仙姑文化从消失到再现,从零散到系统,重新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文化品牌。特别是2019年《零陵何仙姑文化研究与应用》列入档案科技利用的国家级课题,湖南永州地区何仙姑文化研究进入一个小结阶段。但随之而来的三年新冠疫情暴发,使得课题的研究时断时续,进展缓慢。好在疫情结束以后,万物复苏,2022年,永州“何仙姑的传说”成功列入湖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值此佳期,我们终于将课题结题,并以《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为书名,公开出版,呈现大众,以飨读者。

《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一书,以何仙姑文化研究会十余年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资料为基础,通过编著者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提炼而成,既有何仙姑传说田野资料、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又有何仙姑文化保护利用、文旅融合的应用研究。成书过程,直接汇集和编辑了永州(零陵)何仙姑文化研究会同人的成果。比如第三章第一节《人间传说故事》以蒋明亮副会长整理为基础,第三节《美食传说故事》以杨金砖先生撰文为主,第四章第一、二、三节《历代府志记载》《古代典籍记载》《历代文人记述》由蒋海琰副会长整理,第五章第二节《道观遗址考证》为周明皋副会长的田野调查成果,第六章《何仙姑传说的形象价值》大多是易先根、文三毛副会长的主要观点,第八章第三节《何仙姑文化农旅融合策划》包含了衡光公司黄明富先生所做的《永州之野田园综合体设计规划》成果。因此,此书的出版是永州何仙姑文化研究会集体智慧的结晶。十余年来,大家以深厚的文化情怀,以文化义工的身份,怀着对何仙姑这位“乡梓神”的无限敬仰,辛勤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智慧,聚沙成塔,汇文成书。可以说《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一书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硕果、一颗明珠,是永州历史文化的一件传家宝。

成书之际,我们深深感谢原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楚水先生为此书深情作序,感谢广东东莞市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建云先生为此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努力,感谢赵芸、陈高鹏、胡译文、赵涵远四位青年才俊为本书付出细致的文字整理辛勤劳动。

成书之际,我们深深怀念年高仙逝的蒋明亮、易先根副会长和英年早逝的文三毛副会长、秘书长,他们将一生的最后心血凝聚在何仙姑文化的传承研究之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没有看到《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的成果面世,但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他们辛勤研究的身影。新书出版,我们当燃怀念之香,告慰三位先者在天之灵。

本书付梓,我们恳请文化方家和广大读者对此书进行批评指正,商榷更正,同时,也期望更多何仙姑文化的爱好者加入传承研究队伍之中,让何仙姑文化不断守正创新、发扬光大。

2024年1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