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增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增订版)

210 4.5折 468 全新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子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6-1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子今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22810751
  • 定价 46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888页
  • 字数 743.000千字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是2000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项目编号:00BZS009)的最终成果。结项鉴定等级“优秀”。出版后,《文摘报》2007年10月21日发表书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7年(总第36期)发表书讯,《中国文物报》2008年1月16日4版发表孙闻博书评《领域开拓与史料发掘——读〈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科学时报》2008年3月13日“读书周刊”B3发表李迎春书评《透过生态史看秦汉》;2008年6月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2009年9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此次增订,补充了初版后新的若干研究收获。增列的部分,有第二部分“秦汉时期气候变迁”中的“5.河西汉简气候史料解读”;第三部分“秦汉时期水资源考察”中的“7.秦汉关中水利经营模式在北河的复制”;第四部分“秦汉时期野生动物分布”中的“7.汉简所见河西地区的野生动物”;第五部分“秦汉时期的植被”中的“1.公元前3世纪秦岭西段的林产资源与林业开发”;第六部分“影响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人为因素”中的“6.秦汉陵墓“列树成林”礼俗”,原先作为“附论”的“‘伐驰道树殖兰池’解”,改为“5.关于‘伐驰道树殖兰池’”;第七部分“秦汉人的生态环境观”中,增写了“5.北边‘群鹤’与泰畤‘光景’:汉武帝后元元年故事”;第八部分“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增加了“6.草原生态与丝绸之路交通”;第九部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个案研究”补充的内容是“附论:《史记》记载的蝗灾”和“7.赵充国时代‘河湟之间’的生态与交通”
【作者简介】
王子今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访问教授。出版《秦汉交通史稿》《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称谓研究》《秦汉交通考古》《匈奴经营西域研究》《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秦汉儿童的世界》《秦始皇直道考察与研究》《秦交通史》《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等学术专著。
【目录】
一选题意义与学术史的简略回顾001

1.自然史和人类史001

2.生态环境研究与秦汉历史文化的新认识004

3.本书“生态环境”用语的概念界定012

二秦汉时期气候变迁014

1.秦汉气候史研究的进步014

2.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新认识021

附论:关于西汉黄河流域的稻米生产048

3.科学考察的实证053

4.两汉气候变化075

5.河西汉简气候史料解读088

附论:关于秦汉时期淮河冬季封冻问题106

三秦汉时期水资源考察113

1.自然科学家提供的秦汉水文史数据113

2.秦汉时期渭河流域水资源状况的分析118

附论:说“高敞”:西汉帝陵选址的防水因素125

3.秦汉时期关中的湖泊136

4.秦汉时期黄淮海平原湖沼分布169

5.秦汉时期的朝那湫175

6.秦汉漕运经营与水资源形势186

7.秦汉关中水利经营模式在北河的复制215

附论:从渔业看秦汉水资源229

四秦汉时期野生动物分布238

1.秦汉时期犀牛的分布238

2.秦汉时期野象的分布270

3.秦汉时期鹿的分布276

4.秦汉时期的虎与虎患302

5.秦汉驿道虎灾:虎对交通安全的威胁318

6.秦汉时期灵长目动物的分布329

附论:“金线狨”的厄运337

7.汉简所见河西地区的野生动物344

五秦汉时期的植被360

1.公元前3世纪秦岭西段的林产资源与林业开发360

2.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375

附论:简牍资料与汉代河西地方竹类生存可能性的探讨391

3.西汉“五陵原”的植被402

4.东汉洛阳的“上林”417

5.汉代西北边地的“茭”428

6.《南都赋》植被史料研读443

附论:两汉的沙尘暴记录450

六影响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人为因素461

1.“垦草”的生态史意义461

附论:泾渭清浊的演变482

2.生态史视角的军事屯田考察486

3.秦汉时期的森林采伐508

4.秦汉护林育林制度515

5.关于“伐驰道树殖兰池”521

6.秦汉陵墓“列树成林”礼俗527

七秦汉人的生态环境观550

1.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550

2.秦汉民间信仰体系中的“树神”和“木妖”563

3.《月令》与秦汉人的生态秩序意识583

4.汉代居延边塞生态保护纪律档案596

5.北边“群鹤”与泰畤“光景”:汉武帝后元元年故事609

6.汉赋的绿色意境617

7.司马迁班固生态环境观的比较634

八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657

1.政治文化重心形成和移动的生态环境背景657

2.气候变迁与移民运动方向的转换668

3.气候变迁与农耕区和畜牧区区界的摆动678

4.西汉时期匈奴南下的季节性进退683

5.秦汉气候变迁对江南经济文化进步的意义696

6.草原生态与丝绸之路交通712

九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个案研究734

1.秦定都咸阳的生态地理学分析734

2.秦史中的灾异记录747

附论:《史记》记载的蝗灾764

3.秦汉长城的生态史考察773

4.汉代“海溢”灾害790

5.汉晋时期的“瘴气之害”802

6.说“上郡地恶”820

7.赵充国时代“河湟之间”的生态与交通831

结语846

主要参考书目850

作者与本课题有关研究论著目录853

增订版后记86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