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翻译》2023年第4期【品好如图】 从哲学翻译到翻译哲学 覃江华 中国传统译论的两条主线 陈大亮 译者行为 李正栓 张丹 体认翻译学 祝朝伟 林琳 姚振军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化翻译传播思想杨明星 张雨 翟理斯与《耶 稣诞节歌》《情书》 任增强 《太极拳论》英译 吴文安 晚清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西方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研究 邵星宇 周华北 徐建寅军事翻译述论 张美平
  • 《中国翻译》2023年第4期【品好如图】 从哲学翻译到翻译哲学 覃江华 中国传统译论的两条主线 陈大亮 译者行为 李正栓 张丹 体认翻译学 祝朝伟 林琳 姚振军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化翻译传播思想杨明星 张雨 翟理斯与《耶 稣诞节歌》《情书》 任增强 《太极拳论》英译 吴文安 晚清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西方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研究 邵星宇 周华北 徐建寅军事翻译述论 张美平
  • 《中国翻译》2023年第4期【品好如图】 从哲学翻译到翻译哲学 覃江华 中国传统译论的两条主线 陈大亮 译者行为 李正栓 张丹 体认翻译学 祝朝伟 林琳 姚振军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化翻译传播思想杨明星 张雨 翟理斯与《耶 稣诞节歌》《情书》 任增强 《太极拳论》英译 吴文安 晚清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西方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研究 邵星宇 周华北 徐建寅军事翻译述论 张美平
  • 《中国翻译》2023年第4期【品好如图】 从哲学翻译到翻译哲学 覃江华 中国传统译论的两条主线 陈大亮 译者行为 李正栓 张丹 体认翻译学 祝朝伟 林琳 姚振军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化翻译传播思想杨明星 张雨 翟理斯与《耶 稣诞节歌》《情书》 任增强 《太极拳论》英译 吴文安 晚清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西方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研究 邵星宇 周华北 徐建寅军事翻译述论 张美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翻译》2023年第4期【品好如图】 从哲学翻译到翻译哲学 覃江华 中国传统译论的两条主线 陈大亮 译者行为 李正栓 张丹 体认翻译学 祝朝伟 林琳 姚振军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化翻译传播思想杨明星 张雨 翟理斯与《耶 稣诞节歌》《情书》 任增强 《太极拳论》英译 吴文安 晚清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西方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研究 邵星宇 周华北 徐建寅军事翻译述论 张美平

20 九五品

仅1件

云南昆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责任人/主编《中国翻译》杂志社

出版单位《中国翻译》杂志社

语言中文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23

货号餐厅16开新杂志

上书时间2023-08-11

滴水阁旧书坊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理论研究 /

5 从哲学翻译到翻译哲学——翻译与哲学的互惠关系及未来走向 覃江华

14 中国传统译论的两条主线 陈大亮

22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发展研究 李正栓 张丹

体认翻译学研究专栏 /

29 体认翻译学:一种新范式的兴起 祝朝伟

39 体认翻译学框架下“体”与“认”的关系探究——基于心智哲学“体认一元观”的译学新思考 林琳 姚振军

译史纵横 /

48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化翻译传播思想核心话语考释 杨明星 张雨

58 中国现代诗歌在英语世界的首次译介——翟理斯与《耶稣诞节歌》《情书》 任增强

译介研究 /

64《太极拳论》英译文的历时性研究 吴文安

72 晚清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西方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研究 邵星宇 周华北

翻译教学 /

79 基于项目的翻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途径探索 张明芳

87 口译课堂形成性评价后果效度研究 邓轶

译家研究 /

97 研求救世之策,莫若兵学为先——徐建寅军事翻译述论 张美平

学术视点 /

104 “人类命运共同体”俄文翻译与传播的话语实践研究 赵永华 赵家琦 Kalinina Natalia

翻译评论 /

112 失衡的天平——译者惯习视角下《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清谈话语误译分析 付强

书刊评介 /

120 推动诗歌翻译的范式发展与理论创新——王东风《诗歌翻译论》评介 熊瑾如

学术争鸣 /

127 如何翻译legal及其近似词汇群 万立

实践探索 /

135 新时代中国电影对外译制全流程研究 何钦 武淑叶 郭嘉欣

144 浅析PCT国际专利申请文件的中译英特点、难点与策略 张李贝

151 中国少数民族语专有名词英译方法研究——基于《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翻译实践的探讨 马莉 李虹

158 哲思与非遗相遇 宏观与微观并重——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法汉语对翻译评析(2022) 巫春峰 尹婧

164 译者的理解与表达——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德汉语对翻译评析(2022) 李永村

自学之友 /

169 Preface to A Taoist Classic Chuang-Tzu(Fung Yu-Lan) 曹明伦 译

171 模仿性还原翻译及其他——冯友兰《庄子》英译本序译后杂记 曹明伦

176 最是书香能致远(吴丹) 蔡力坚 译

179 算法与翻译 蔡力坚

词语选译 /

188  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重要语汇摘编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从哲学翻译到翻译哲学——翻译与哲学的互惠关系及未来走向

覃江华 华中农业大学

摘要:翻译和哲学都是人类实践的表现形式,具有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以哲学文本为翻译对象、借助翻译进行哲学思辨、利用哲学资源研究翻译、通过翻译研究反哺哲学。围绕上述方面,学界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可以从如下方向重点突破:通过哲学翻译和研究推动世界哲学交流对话;开展以哲学家著作、思想观念、概念术语、译者(群体)或文化机构为中心的哲学翻译与哲学知识体系生成研究;发掘中西古今哲学资源,为翻译学术话语建构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要着力开发和利用中国本土哲学资源;构建一门作为学科哲学的翻译哲学,服务翻译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关键词:哲学翻译;翻译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学科哲学

中国传统译论的两条主线

陈大亮 苏州大学

摘要:深入研究翻译史发现,中国传统译论沿着“信”和“美”两条主线向前发展,有内在的发展轨迹与潜在的概念体系。“信”的主线包括质译、诚信、直译、译似、不隔五个关键结点。“美”的主线包括文译、雅译、意译、传神、化境五个关键结点。这五对概念两两对应,构成中国传统译论的五个发展阶段。两条主线的提出是对罗新璋单线条体系的超越和发展,为重写中国译论史以及构建中国传统翻译话语的理论体系提供史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传统译论;两条主线;发展轨迹;概念演变;五个阶段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发展研究

李正栓 张丹 河北师范大学

摘要: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将翻译学与社会学的研究视域相结合,形成翻译社会学批评视域,开启翻译批评理论的第三阶段。它是以译者为中心的批评理论,研究译者身份和两种译者角色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效果的影响,以译者为中心,形成译内与译外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文本与人本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该理论从诞生之初至今,其理论深度逐步加深,理论广度不断拓宽。该理论的发展史虽然不长,却经历了发轫期(2002-2009)、成长期(2010-2013)、成熟期(2014-2018)及深化期(2019至今)。四时期划分使该理论发展历程更加明晰。该理论仍有发展空间,期望能在典籍外译、翻译史、口译、视听翻译等领域进一步应用、深化与拓展。

关键词: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发展史;四个时期

体认翻译学:一种新范式的兴起

祝朝伟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文运用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在廓清“范式”概念、内涵与范式演进模式的基础上,论证了体认翻译学作为一种新的译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意义,并对该范式所蕴含的价值创造内涵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体认翻译学是整合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及翻译学等结构性创新要素的最新成果,它对当前范式危机的回应、新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新译学“世界观”的提出,标志着其作为一种新的译学研究范式正在兴起;同时,体认翻译学新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解释能力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种译学新范式的价值创造。

关键词:范式;共同体;世界观;体认翻译学;价值创造

体认翻译学框架下“体”与“认”的关系探究——基于心智哲学“体认一元观”的译学新思考

林琳 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化工大学 | 姚振军 东北财经大学

摘要:“体”与“认”是体认翻译学的核心术语,前者指主体对外部世界的互动体验,后者指主体意识及其内部的认知加工。基于对心智哲学再思考提出的“体认一元观”,本文对“体认”内在逻辑关系展开论证:动态维度下,“体认”具有随附关系,“认”随附于“体”又兼顾独立性;静态维度下,二者既具有表层的涌现又突显深层的同一性关联。梳理“体认”多元关系组建特点并建构“体认”关系整体分布框架图,结合实例对译学体认观的随附、涌现和同一性关系进行阐释并分析其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旨在厘清“体认翻译学”重要概念的内部逻辑关系,对翻译研究提供些许启发。

关键词:体认关系;随附性;涌现性;同一性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化翻译传播思想核心话语考释

杨明星 张雨 郑州大学

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外文原典,全面考证分析其翻译传播思想的核心话语。其经典化翻译传播思想主要内涵总结如下:一是实施动态化的翻译过程,即译作再现原作经典、译作比原作更加经典、译作使原作更加经典;二是遵循活力等效、风格再现、分众化传播、译文高度精确化以及译本互文互鉴五项翻译原则;三是建立四项翻译制度,即保留翻译权、选拔政治可靠的优秀译者、采取科学严密的翻译流程和翻译与传播一体化;四是采取试译、译审、倒译、改写、重译、转译、省译和增译八大翻译策略。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化翻译思想源自其丰富的翻译实践和系统的译学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翻译传播理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化翻译传播思想;译传一体;分众译传;翻译制度

中国现代诗歌在英语世界的首次译介——翟理斯与《耶稣诞节歌》《情书》

任增强 山东大学

摘要:1924年,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斯于英国《新闻纸》发表胡适诗歌《耶稣诞节歌》、于英国《观察家报》发表许地山诗歌《情书》等现代诗歌的英译文。这两则新材料的发现,改写了目前学界关于中国现代诗歌在英语世界译介与传播史的已有认知。据新见翟理斯对《耶稣诞节歌》英译,早在1924年胡适的诗歌便被迻译至英语世界,而非目前中国学界认为的1927年;而翟理斯对许地山新诗《情书》的译介,亦将中国现代诗歌西传的起点延伸至1924年的10月。同一位汉学家译者的两首不同译诗,在英国的传播过程中有着不甚一样的境遇,其中的缘由与启示值得探究。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英语世界;翟理斯;《耶稣诞节歌》;《情书》

《太极拳论》英译文的历时性研究

吴文安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太极拳论》是太极拳典籍中最重要的奠基之作。无论是近百年来出版的中文太极拳著作,还是在海外出版的英语太极拳著作,一般都会收录《太极拳论》。该论文以太极拳英译史上的七个版本为研究对象,使用描述翻译学的穷尽式研究,参照原文,通过对七种英语译文句对句的比照分析,勾画出《太极拳论》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轨迹,并且概括出各种译文的特点和优缺点。总体而言,早期的英语译文相对粗糙,错讹较多,近代的英语译文质量有所提高,并且有详细的译注加以补充。所有译文当中,有一种译文策略得当,传播效果很好,值得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太极拳论》;英语译文;翻译策略

晚清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西方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研究

邵星宇 温州大学 ︱ 周华北 贵州理工学院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晚清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1895-1936)西方民族学著作在中国的译介概况,接着详细分析了这一译介活动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认为,在学术价值方面,这一时期的西方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促进了中国民族学学科概念的初步形成和学科体系的萌芽;在社会价值方面,这些汉译活动揭开了中国民族学教育的序幕,推动了中国的知识阶层开始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国民族问题的路径,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学术价值;社会价值

基于项目的翻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途径探索

张明芳 浙江传媒学院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方式,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对翻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生态文明为思政素材,探讨基于项目的翻译专业课程思政途径。通过语言实践、研究实践和综合实践项目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塑造价值,达到言、思、行合一的思政效果。基于问卷调查和反思总结的定量、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生态文明话语,认同中国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并愿意在生活中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同时在英汉语言运用、跨学科知识学习、工具或软件使用、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等方面也得到了加强。

关键词:翻译专业;课程思政;基于项目的课程;生态文明

口译课堂形成性评价后果效度研究

邓轶 厦门大学

摘要: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石,课堂形成性评价与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育实践中。但在口译教学领域,对于课堂形成性评价的评价属性、评价方式和作用检验还普遍存在误解。本研究以Andrade“促进自我调节式学习(SRL)的课堂形成性评价”为理论基础,借鉴教育测量学中有关后果效度的论述,探讨在真实口译教学环境中开展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后果效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本教学环境下有计划地进行课堂形成性评价促进了口译学习者开展自我调节式学习,表现为:1)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理解口译评价标准;2)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准确性;3)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对口译学习的反思能力;4)有助于发展调节策略,学习者对于所需帮助和努力程度有更清楚的认识,并形成更多的策略以弥合其现状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口译教学;形成性课堂评价;自我调节式学习;后果效度

研求救世之策,莫若兵学为先——徐建寅军事翻译述论

张美平 浙江树人学院

摘要:徐建寅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军工制造专家、化学家、管理专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通过对其30余年翻译活动的考察,文章认为获取制船造炮、军制战法等所需的知识是徐建寅从事翻译的主要动机。其翻译选材具有明显的军事指向性,重点聚焦兵学以及与兵学关系密切的工艺等相关领域。他将许多国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兵学、工艺等多个领域的西学知识移植中国,为中国的军工、民用企业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技术资料,为饱受“学问饥饿”困扰的中国民众提供了基本的西学启蒙读物,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徐建寅;军事翻译;贡献;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俄文翻译与传播的话语实践研究

赵永华 赵家琦 Kalinina Natalia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俄罗斯收获了广泛的积极评价。但当这一政治术语深入俄罗斯社会时,其俄文翻译因“语际转换”存在有别于原义的差异化理解:在意义传达层面,俄语中对“共同体”“命运”“命运共同体”等词汇的本土化和宗教化理解,遮蔽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性”与“行动性”意涵;在话语交往与价值协商层面,俄罗斯多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作“中国专属”的外交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人类发展”“合作共赢”和“责任担当”等共同价值在俄罗斯社会仍具深入对话的潜力。鉴于此,本文提出以Сообщность судеб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文翻译的替代方案,以减少差异化理解,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俄传播效果。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体;命运;俄文翻译;话语实践

失衡的天平——译者惯习视角下《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清谈话语误译分析

付强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汉学家马瑞志在学者型译者为主导的翻译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惯习。后者包括经常从佛学视角审视中国文学文化典籍,轻视贬抑儒学思想与名教正统观念,以及在翻译中国文学文化典籍时,倾向于采取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源语语言形式与文化信息的异化翻译策略。这些惯习和《世说新语》马译本中出现的清谈话语误译有密切关联,导致部分术语理解偏差与译名失当,源文本中的儒学思想痕迹在译文中淡化、扭曲,词语翻译文意割裂以及出现阐释过度等误译问题。

关键词:翻译惯习;《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清谈话语;误译

推动诗歌翻译的范式发展与理论创新——王东风《诗歌翻译论》评介

熊瑾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诗歌翻译的系统性研究标志着译学学科体系性增强。译学学科合法性的巩固既需要察鉴既往范式以克服方法论固有弊端,亦需要理论介入以建立认识论学术共识。王东风教授的《诗歌翻译论》结合翻译学、诗学、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系统考察了百年西诗汉译的范式演进和译诗理念的阶段性变化,并针对当前西诗汉译的困境给出了理论模型和实践验证。该书为认识诗歌翻译范式更替及解决诗歌翻译问题奠定了认知基础和学术理据,推进了诗歌翻译的理论创新与范式更新。

关键词:诗歌翻译;理论;范式

如何翻译legal及其近似词汇群

万立 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关于legal、lawful与legitimate,legal、juridical与juristic,legal与statutory三组词汇群各自之间的关系还未得到澄清,从而影响到“合法”“法律的”“正当”“法定”与上述词汇之间对等关系的确定。Legal多指符合法律的形式;lawful多指符合法律的内容,且没有“法律的”之义;legitimate多指“正当”,也没有“法律的”之义。因而,翻译时需要辨别具体所指,以选择恰当的译名。Juridical与juristic都有“拟制”之义,因而在语义上,juridical/juristic person相较legal person,与“法人”更加对等。Legal/statutory representative都不是“法定代表人”的最佳译名,宜译成representative by operation of law。“法定代理人”不可译成statutory agent,应译成agent by operation of law。

关键词:法律翻译;legal;法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

新时代中国电影对外译制全流程研究

何钦 北京真之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武淑叶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 郭嘉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高质量的译制在中国电影“走出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电影对外译制全流程,系统分析中国电影成片片名、片头字幕、片尾字幕、对白字幕四大版块译制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指出当前业界在译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强调了在译制过程中译员和后期制作人员互动的必要性,并指出在译制环节设置译制监制这一职务的意义。

关键词:电影译制;片名译制;片头字幕译制;片尾字幕译制;对白字幕译制

浅析PCT国际专利申请文件的中译英特点、难点与策略

张李贝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摘要:PCT国际专利申请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用来衡量国家及地区创新水平的重要基准之一。随着中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对外申请专利的数量不断增加。近几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专利申请第一大国,PCT国际专利申请文件中译英的需求也相应地不断攀升。本文浅析PCT国际专利申请文件的中译英特点、难点和策略,以期对有志于从事专利翻译的译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PCT国际专利申请;专利翻译;特点;难点;策略

中国少数民族语专有名词英译方法研究——基于《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翻译实践的探讨

马莉 中央民族大学 │ 李虹 英国女王大学

摘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英译本(2013)包含中国50多个民族语的众多专有名词,即神灵、造物主、祖先、英雄等名称。这些名称如何翻译,取决于特定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作为项目组成员,本文作者考察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并基于该著的翻译实践探讨了这些少数民族语名称的翻译问题,据此提出了三种音译方法,即汉语拼音、拉丁转写和拉丁借用。这些方法也适用于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民间传说以及民族志等学术著作中少数民族语人名的翻译。

关键词:少数民族;专有名词;翻译方法

哲思与非遗相遇 宏观与微观并重——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法汉语对翻译评析(2022)

巫春峰 尹婧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文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对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法汉互译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梳理并加以分析。问题大到整个语篇的理解,小至每个单词的翻译。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知识储备、语法掌握、宏观把握、微观选择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实现翻译的“信达雅”,需充分结合原文题材、用语特色、行文风格,琢之磨之,力求达到译文的忠实通畅。

关键词: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汉语;法语;宏观;微观

译者的理解与表达——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德汉语对翻译评析(2022)

李永村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文基于“理解”与“表达”这两个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对第三十四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德汉-汉德参赛译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从原文理解入手,分析原文的语篇类型、语言风格和交际目的,再就词汇、构句、篇章层面的翻译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微观翻译策略。最后,针对评审译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出提高翻译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原文理解;译语表达;汉译德;德译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