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人居环境的畅想和创造--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建筑.规划)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和谐人居环境的畅想和创造--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建筑.规划)

(正版真品-现货) 带封膜(书净重约0.5KG,打包防压防损防湿后约1KG)

380 全新

仅1件

广东中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编;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建筑·规划)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8-1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编;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建筑·规划)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112081776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1页
  • 字数 594千字
【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共收录论文58篇,论文作者都是来自全国各高校建筑与城市规划院系的博士研究生。收录的论文均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二轮严格挑选,论文主要集中在和谐城市与人居环境、区域政策与城乡管理、文化遗产与建筑保护、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建筑规划与防灾等主题上,其中有些是以国家重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为背景,反映了作者在这些专业领域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通过这些论文,也可以看出建筑规划博士研究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对专业前沿问题的思考。
【目录】
和谐城市与人居环境

 我国城市廉租房制度的评价与建议——以上海为例进行讨论

 保障性住房的配建政策探讨——以北京经济适用房为例

 婴幼儿时期家庭行为和空间环境

 开拓以构建新型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为目标的可持续性开发模式

  ——河北廊坊万庄可持续生态城开发模式研究的启示

 青岛奥运景观识别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

 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奇观”建筑的诞生

 大、中型社区的和谐人居环境营造——以山城重庆为例

 火车站地区发展研究

 城市形态的双向组织与设计——创造和谐城市和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

 转型期的城市贫困家庭聚居空间——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城市消费空间——消费语境中建构和谐城市形态的城市设计策略

 住宅产品系列的地域性反思——以万科为例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山岳规划——以铜陵市大铜官山公园概念规划为例

 三峡库区人居环境空间地理图谱研究初探

区域政策与城乡管理

 整合他组织完善自组织——浅析我国特大城市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策略

 基于增长约束与发展转型视角下城市紧凑开发研究

 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公共政策创新——以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为例

 典型工程对于区域城市体系构建的影响——两个历史断面上“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动因的对比研究

 大都市外围地区二元发展的矛盾与对策——基于广州市案例的探讨

 基于城乡统筹理念的村镇规划改进——以江苏省为例

 转型期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的影响要素分析

 上海城市混合使用型住区规划中混合度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绿地领海项目为例

 当今中国小城镇镇域职能类型与分类指标体系研究

 土地使用与交通综合模型在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展望

文化遗产与建筑保护

 宗祠社会功能与空间的动态演变关系研究

 工业遗产景观改造设计中的文化主题策略与实践

 浅谈天然光在历史建筑保护改造中的应用——以天津大学第一教学楼保护性改造方案为例

 当下历史建筑再生的三条道路

 历史街道的社会学解读及其管治——上海、巴黎的比较

 浅论“原真性原则”的实践对策——创作干预手法及例证分析

 探讨传统营造工艺遗产本体的保护架构

 历史街区中街道空间的生机再现——以天津市英法风貌区规划设计为例

 从“道路”回归“街道”——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的确定及其保护工作浅析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透明性作为一种设计手段

 再利用工作对场景构成规则的沿袭——基于保持本土性特征的产业建筑遗产改造方法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黄土高原沟谷型城镇与爬坡式覆土窑洞的共生研究

 AHP权重叠加方法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适当价值

 从集约农村建设用地角度探讨我国城乡统筹之路——以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区为例

 寒地城市多层与高层住宅适居性比较研究

 滨水区绿地空间与城市空间生态耦合研究——以石家庄滹沱河为例

 欧美社区花园体系比较

 建筑材料运用与表达的绿色之“道”

 自然活力与和谐——一种生态校园的改建方式

 历史与未来的交汇——从虹桥原型到绿色建筑

 江南传统院落的生态向度及启示

 “屋中屋”策略——一种作为气候缓冲的建筑空间组织倾向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探讨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特色的保护

 有利于开放型公园绿地管理的设计对策

 建筑设计中的天然采光——光环境节能策略

建筑规划与防灾

 地震灾后四川羌族建筑与村寨的保护和复原研究

 传统木结构是抗震结构的代表

 对基于GIS的地震信息系统的思考

 注重效率,多元供给一一灾后社会住房的供给政策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消防的性能化初探

 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对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背景下产业规划的思考

 生态防灾:基于生态可持续的防灾规划引导策略与应对机制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生态化趋势和途径

 结合传统地域文化的村庄避险设计——以小金县长坪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