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湖上 1936年版 第111-124页被撕掉 书品相差

孙席珍(1906~1984),原名彭,学名志新,笔名丁非、丁飞、邹宏道等,平水同康人,现代诗人、作家

350 一品

仅1件

北京门头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席珍

出版社中国文化服务社

出版时间1936

版次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上书时间2024-05-20

山野人书屋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一品
缺封面、封底。内页第111-124页被撕掉。多黄斑。书角多破损。略有划痕、字迹
商品描述
孙席珍(1906~1984),原名彭,学名志新,笔名丁非、丁飞、邹宏道等,平水同康人,现代诗人、作家。著有创作集《花环》等10部,专著《近代文艺思潮》等14部,论著及翻译有《近代文艺思潮》等21部,杂著及其他有《曼殊代表作》等15部。
孙席珍自幼聪颖好学。6岁(1912年)时,因家遭火灾,随父至上海入小学。两年后回到家乡绍兴,几次跳级,才花了四年多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当时七年制的小学学业。后因家贫,孙席珍跟随已出嫁了的二姐,进入安徽芜湖萃文中学学习。1921年7月,在芜湖读完了旧制中学,已受到五四新思潮熏陶和影响的少年孙席珍,独自跑到北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哲学。
孙席珍从16岁(1922年)开始,白天在北京大学学习,先后进修、旁听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地理等课程,逐渐对文学产生兴趣,开始学习写作。晚上,则在孙伏园担任主编的《晨报》报馆搞校对工作。当时我国古体诗开始衰落,代之而兴的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服务于社会人生的新自由诗。孙席珍顺应潮流,先后发表《稚儿的春天》《黄花》等数百首。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前辈对这位不到20岁的文学青年非常赏识,称赞他为“诗孩。”
孙席珍还积极参加文学社团活动,并进行散文、小说的创作,在《东方杂志》等全国性的大型刊物发表。这更使他名噪一时。尤其是他写的一篇题为《槐花》的小说,引起读者深深的同情。连那些素不相识的学者、专家也称赞他不愧为“京华才子”。1925年,孙席珍负责编辑北京《京报文学周刊》。
孙席珍在青年时代,就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他南下广州,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林伯渠参加北伐,担任连、营政治指导员和团政治助理。攻克武汉后,任总政治部秘书,主编《革命军日报》。1927年,孙席珍受党组织派遣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一度流亡日本。1930年春,孙席珍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担任讲师,同时发起组织北方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经北方局批准,孙席珍为特别党小组成员之一,负责北平各界救国会和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筹备工作,后来被选为常委。
抗日战争期间,孙席珍曾在天津办油印秘密报纸,此后辗转山东、河南、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省,从事文化界救国抗日运动,并在各地流动讲学。抗战胜利后,他受联合国经济总署之聘,曾任专门委员,负责外文编译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孙席珍历任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起,他先后被聘担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顾问、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写作学会会长等职。
纵贯孙席珍先生的一生,他是文学家,著作颇丰;他是革命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中国沃原上奔驰,于无声处制造惊雷;他还是教授,手植桃李,带出谢冰莹、王西彦等一批作家学者。 [1]
1984年12月31日,在杭州逝世。 [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缺封面、封底。内页第111-124页被撕掉。多黄斑。书角多破损。略有划痕、字迹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