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狂人—石鲁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狂人—石鲁传

42 7.2折 58 九五品

库存46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毅

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6831223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一版一印

印刷时间2017-0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429页

字数410千字

定价58元

上书时间2017-03-03

大秦书院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全新正版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石鲁是20世纪中国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传奇的人生早已为后人瞩目。本书试图描绘石鲁曲折多难、求索不息的悲壮人生,展现他傲岸不羁的个性风采和人格力量,揭示他对艺术不断追求和创新的超前意识,颂扬他特立独行的抗争精神。

作者简介:张毅,四川仁寿县人,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剧协会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1998年破格晋升副研究馆员,先后11次在全国和省级文艺、文化评奖中获奖。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一代谋臣张良》《火烧阿房宫》,文论集《艺术的品格》,长诗《孤独的远行》,报告文学《山野传薪》等,共二百多万字。
内容试读:
西工团蓄长发的美术组长

1940 年8 月,陕北公学奉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组织了一支去蒙古宣传抗日的文化工作队。王亚凡担任队长,彦军任副队长,队员有陕北公学的石鲁、程铁、闵力生、阮爱芹,加上从延安女子大学调来的若菲、舟冰、张涛和李庆森等,一共四五十人。
石鲁是个生性热情好动、富于激情和幻想的人,当他被选中参加去蒙古的文化工作队时,兴奋得一夜没有睡着。参加抗日宣传队,最适合他的兴趣和爱好。自从踏上追求革命的道路, 他就与宣传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次又是去蒙古宣传抗日,又画画又演戏,他当然十分高兴。
使他更为高兴的是,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那无边无际的壮阔的大草原,还有白云般的羊群、奔驰的骏马和座座圆形的蒙古包,都会给人带来许多新鲜和神秘之感。刚刚参加革命工作,就能接受到这样既艰巨又充满浪漫色彩的使命,太令他激动了。
出发之前,文工队排练了一个草原风情的小歌剧,名叫《塞北黄昏》。这出剧是上级领导专门组织了一批创作能力特别强的艺术家突击完成的,参加者有王亚凡、李庆森和鲁艺大名鼎鼎的作曲家马可、刘炽和安波等。
石鲁十分兴奋地为这个小歌剧的布景、服装和道具开始忙碌着。一天,一位战友路过他的窑洞前时扫兴地对他说: 
“石鲁,你白干了,没有听说吗?去蒙古的文工队取消了!” 
这个消息使他大失所望。但没过多久,他又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心中的希望之火重新燃烧起来。
上级决定,筹建中的蒙古文化工作队取消,但成员仍然保留。1940 年9 月1 日陕北公学文工队正式宣告成立。
陕北公学文工队成立时,只在杨家湾的后面杜家沟分到了五眼窑洞,拨款一百元边币作为开办费,同时还领来了几盒从蒙古乌胜旗弄来的化装用的口红, 这就是文工队的全部家当。
于是开办之初,大家还得自己动手装修窑洞,制作家具,用羊皮、罐头盒自制二胡、低胡和三弦等乐器,用捡来的旧电话线做琴弦。石鲁的手很巧,什么活都会干,尤其是干起木匠活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那时候的文工队,每人每天还能享受一斤四两小米,两钱油,八分钱的菜金。后来在被国民党封锁的最困难的日子,这些供给逐渐递减,小米饭改成顿顿山药蛋,上面飘着几星油花花。不少人口袋里都准备着一瓣大蒜,吃饭时用它来下饭, 而石鲁从口袋里摸出来的,不用问肯定是一只红辣椒。他是出了名的“辣椒虫”。
1940 年12 月5 日,陕北公学文工队更名为陕北公学文工团。到1941 年年底,陕北公学合并于延安大学,文工团改名为西北文艺工作团。新建的西工团, 属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领导,当时的部长是李卓然。苏一平从马列学院调到西工团任团长,朱丹为副团长,它的成员大多是来延安之前进过艺术院校的学生, 以及在各种剧团里干过的人,全国共有七十余人。
西工团下设四个组:戏剧组、文学组、美术组和音乐组。成立那天,团长兼指导员苏一平向大家介绍各组组长,当介绍到美术组组长时,大家看见瘦瘦的蓄着满头长发的石鲁站立起来,都不由得会心地笑了。
石鲁领导下的美术组成员当时有刘迅、程士铭、东方和吕崇实。
当时的延安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但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特别是文艺演出十分活跃。单拿文艺演出团体来说,就有鲁艺戏剧部、延安评剧院、青年艺术剧院、民众剧团等专业文艺团体和群众业余剧社等。因此,对刚成立的西工团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西工团一成立,便立刻开始动手排戏。这个新建的文工团起点不低,首先确定排演的剧目便是曹禺的名剧《蜕变》。这不仅是西工团的首演剧目,而且在延安也是首次上演。为此,他们还专门到鲁艺去搬来了三员大将,史行任导演, 何文今任舞美设计,张云芳担任主演。
这对石鲁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为他今后独立承担大型舞美设计, 铺平了道路。
《蜕变》的舞美设计虽然请的是鲁艺的何文今,但在具体的绘景和服装道具的制作上,石鲁则承担了主要任务。他当然明白,必须抓紧这次难得的机会, 好好学一点东西。今后西工团再不可能每一次排大戏都去请名家来设计,这副担子一定会压在他这个美术组长的肩上。
一天他正在赶制景片,导演派人来把他叫去。他原以为可能是商量舞美问题, 没有想到导演分给他剧中的一个角色让他扮演。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以往他除了搞舞美和化装外,有时也得担任一个配角,如扮演个老汉什么的。他曾在一出活报剧中演过汪精卫,那只是一种漫画式的表演,出点洋相和闹点笑话没有多大关系。
导演告诉他,要他扮演剧中的一个土财主梁公祥。
《蜕变》是曹禺1939 年4 月随南京国立戏剧学校迁到江安县城后,创作的一部影响很大的抗战剧作。由国立戏剧学校师生首次在重庆公演,张骏祥导演, 后来又先后在柳州、长沙、昆明和“孤岛”上海上演,反响十分强烈。
这是一个四幕三场话剧,通过一所后方医院发生的事情,暴露出国民党官僚在抗战期间徇私枉法、因循怠惰、投机倒把和贪污舞弊等种种丑恶现象。曹禺在这个戏中,塑造了两位代表民族正气的正面形象,其中一位就是梁公祥的堂弟梁公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