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扩散效应论
  • 技术扩散效应论
  • 技术扩散效应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技术扩散效应论

128 八五品

仅1件

云南昆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殷醒民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

上书时间2024-06-19

熊佳大学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殷醒民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52534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7页
  • 字数 39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从国际技术扩散理论的发展、中国区域工业化中的技术扩散效应、技术扩散效应的中国区域经典事例、技术扩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价值、区域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次级区域工业化与城市群生产力布局等产业与区域政策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部分地代表了作者对工业发展思想的贡献。本书所涉及的产业发展理论和区域政策是当今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不仅对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国家和区域的产业政策研究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殷醒民,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1994年留学英国,获得Universjty of Sussex博士学位。作者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研究,著述甚丰,在《国际亚洲研究》、《经济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扩散因素

  第一节 技术扩散因素的提出

  第二节 工业化与增长: 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二、工业化率的区域组群

  第三节 制造业技术部门的更替

    一、技术产业的迅速兴起

    二、产品结构变动的说明

    三、区域制造业截面数据的比较

  第四节 制造业升级的技术扩散特征

    一、技术引进与扩散的规律

    二、技术重复引进的扩散效应

  第五节 一个简洁的结论

第二章 国际技术扩散理论的演进及其应用特征

  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讨论

  第二节 国际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及其含义

  第三节 技术扩散因素的测定

    一、研究与开发经费

    二、国际专利数

    三、全要素劳动生产率(TFP)

  第四节 国际技术扩散的渠道

    一、进口还是出口贸易

    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外部性

    三、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扩散可能性

  第五节 国际技术扩散的地理效果

  第六节 技术扩散与本地技术能力的积累

  第七节 三个政策含义

第三章 新技术因素与区域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差异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中的资本价值

  第三节 区域工业增长率的差异

    一、区域长期结构性变化的特征

    二、对GDP增长差异的经验解释

    三、统计中的误差问题

    四、区域工业产值增长率的差异

  第四节 新技术因素与区域制造业主导部门的变迁

    一、主导性制造业的技术化倾向

    二、1990—2004年制造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

    三、区域制造业增长因素的初步分解

    四、进一步讨论

  第五节 新兴技术产业兴起的战略意义

第四章 对外贸易与技术扩散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技术扩散的涵义: 贸易角度的解释

  第三节 进口、技术扩散与出口的相关性

    一、假设的提出

    二、基本模型

    三、检验与结果

  第四节 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一、出口规模的扩大

    二、出口结构调整

    三、主要出口商品排序

    四、若干启示

  第五节 结论

  附录

第五章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经验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效应理论评述

    一、技术进步模型的含义

    二、对技术扩散现象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有关FDI技术扩散效应的研究

    一、跨国公司技术扩散的途径研究

    二、实证研究的理论进展

    三、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

  第四节 FDI技术扩散效应的经验研究

    一、FDI和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二、模型的构建

    三、回归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第五节 高科技产业FDI的技术扩散效应

    一、外资在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强势地位

    二、外资在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三、启示

  第六节 结论

第六章 上海技术创新体系的产业集聚和扩散效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上海技术创新能力的一般观察

  第三节 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集聚效应

    一、技术产业的R&D支出

    二、R&D占销售比例

    三、R&D占利润比例

  第四节 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本供应

  第五节 支持技术创新的科学基础体系

  第六节 一些初步结论

第七章 技术扩散效应的汽车工业实例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的技术转移与扩散理论

    一、国际技术扩散的次序: 产业的观点

    二、适用技术的选择和消化吸收能力的提升

    三、“干中学”是实现技术扩散的主要渠道

    四、小结

  第三节 上海汽车工业的技术引进实例研究

    一、汽车工业合资的基本背景

    二、技术转移和国产化率政策

  第四节 技术扩散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全要素生产率模型

    二、上海汽车工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五节 对汽车工业技术的能力分析

    一、研究开发支出经费和支出强度的上升

    二、人力资本的积累趋势

    三、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

  第六节 结论

第八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技术分工体系

  第一节 城市群产业分工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带兴起的积极意义

    一、超常的工业化速度

    二、16个城市的“区位商”比较

    三、制造业带的扩大趋势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产业分工模式

  第四节 产业内部分工: 来自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证据

    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二、工资政策的导向性

    三、产业分工的动态调整

  第五节 长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中的外资因素

    一、外资分布的梯度性

    二、区域比较优势与外资的产业流向

    三、上海——形成中的外资研发基地

    四、小结

  第六节 产业定位的投资策略

    一、投资的重点

    二、再论外资的产业分工战略

    三、产业优势与产业定位

  第七节 简短的结论

第九章 技术扩散与区域生产力的空间布局

  第一节 区域生产力空间拓展的经验性解释

    一、技术扩散效应与区域均衡发展的可能性

    二、“东京模式”是否可行

  第二节 技术引进及其扩散效应: 外资企业实例研究

    一、引进技术的来源结构

    二、外商投资的技术政策差异

    三、技术扩散的路径

    四、提高技术劳动力的比重

    五、外商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

  第三节 对外资企业地位变化的简要评述

    一、外资在区域制造业中的分量

    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差异性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流向

  第四节 深圳的再工业化与城市空间拓展模式

    一、深圳发展战略的再思考

    二、如何转向高级生产要素为主的发展模式

    三、快速增加高级生产要素的供应

    四、建立什么样的城市空间拓展模式

    五、深圳的产业分工定位

  第五节 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的内部市场效应

    一、技术扩散的空间距离

    二、制造业带的运输成本——对克鲁格曼模型的评述

    三、枝干式铁路系统的弊端与公路网络的崛起

    四、区域需求的内部市场效应

  第六节 再论区域生产力的空间布局

第十章 次级区域工业化与城市群的生产力布

  第一节 新的工业发展思想的提出

  第二节 次级区域的工业化战略

    一、为什么要讨论次级区域工业化战略

    二、次级区域的增长记录

    三、次级区域工业增长的差异性

    四、区域制造业劳动力占人口比率的证据

    五、对区域工业化战略的展望

  第三节 次级区域开放度与技术扩散效应

    一、开放经济的技术扩散效应

    二、外资来源结构的不同技术影响力

    三、小结

  第四节 次级区域向新城市群转变的路径

    一、次级区域城市化率测定的误差

    二、次级区域工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

    三、次级区域的“工业强市”战略

    四、运输方式、产业集聚与城市生产力空间的重构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一章 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潜力: 基于技术因素的评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贸易高增长的可能性

  第三节 制造业结构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第四节 外国直接投资在出口增长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五节 技术导向和技术扩散的产业政策

  第六节 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 孰前孰后

第十二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