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传记:柯勒律治的写作生涯纪事

23 2.6折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x6

上书时间2024-06-23

老牛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4617306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44页
  • 字数 35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为英国文学巨擘柯勒律治的经典著作,自1817年问世至今,几乎每年在英语世界都有各种版本的重印,二百余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读者追捧。书中对于诗歌的本质、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想象与幻想的区别等诸多亘古不衰、言说不尽的话题都有精深的论述,同时对于英国文学中的巨匠华兹华斯、骚塞以及世界哲学巨擘亚里士多德、康德等人的创作思想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内容横跨历史与现实、科学与人文,并从融合多国文化的世界视野对文学文化现象及历史、哲学进行探究,成为一部独特的理论文本。
【作者简介】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哲学家和神学家,湖畔派代表诗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古舟子咏》《忽必烈汗》等。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柯勒律治在诗歌和评论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且与当时的众多文学巨擘交往密切。他还致力于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引入英语世界的文化之中,且贡献卓著。其作品不仅对英国文学影响深远,对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美国超验主义亦产生了重大影响。王莹,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士。曾获国家公派访学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并做全英文官方学术讲座。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空间与文化》(Space and Culture,SSCI,世哲出版社)等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独立主持并完成重量、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中、英、德等国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4部,译著1部,古籍整理2部,所著图书被大英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
【目录】

我为什么要写作和出版这本书?社会各界对于我出版的首部诗集的反应;在象牙塔中熏陶我自己的情趣;当代作家对于青年一代的影响;鲍尔斯(Bowles)的十四行诗;在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出生前和离世后出现的诗人之比较
第二章 
假设天才们的易怒状态;当天才面临现实拷问;天才被责难的理由和场合;这种指摘的不公正性
第三章
评论家赋予作者的权利,以及可能的情况;现代评论的原则;骚塞(Southey)先生的作品和特点
第四章
《抒情歌谣集》以及前言;华兹华斯先生的早期诗歌;关于幻想和想象;于艺术而言,重要的词义区分之探究
第五章
关于联想律;追溯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到哈特莱(Hartley)的联想律历史
第六章
哈特莱的体系,就它与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差异而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第七章
哈特莱理论的必然结果;被人们接纳的初始错误和模棱两可的表达;记忆之术
第八章
笛卡儿提出的二元论——先由斯宾诺莎改进,后由莱布尼茨(Leibnitz)改进并融入前定和谐概念(Harmonia praestabilita);泛灵论;唯物主义;这些体系,或任何可能的联想理论中,没有一个提供或取代了感知理论,也没有解释可联想事物的形成
第九章
哲学真的能被称为科学吗?它的条件是什么?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文学贵族,或者说学者之间代表着特权阶级的不言而喻的契约;作者对神秘主义者的义务——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康德作品中文字和精神间的差异;在哲学教学中为审慎的辩护;费希特(Fichete)完善评论体系的尝试;费希特的尝试的局部成功和最终失败;对谢林(Schelling)以及英国作家中的索马里兹(Saumarez)的义务
第十章
一章题外话和奇闻逸事,以作为想象力或塑性力的本质和起源的前奏;关于卖弄学问和掉书袋式的表达;给年轻作者的关于出版的建议;一系列作者文学生涯的奇闻逸事及其宗教和政治观点的变化
第十一章
对那些早年想成为作家的人的深情劝诫 
第十二章
对于下一章节细读和忽略的预感和需求 
第十三章
关于想象力,或具有融合作用的力量 
第十四章
《抒情歌谣集》的创作缘由和最初计划目标;第二版《序》;诱发的争论、起因和苛评;一首诗和诗歌整体概念的哲学定义(附批注)
第十五章
在对莎士比亚《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瑞丝受辱记》的批评分析中阐明诗歌力量的具体表现
第十六章
当代诗人与十五世纪、十六世纪的诗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将两者特有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愿望
第十七章
考察华兹华斯先生的基本原则;田园生活(首先是低层的乡村生活)对人类措辞的形成特别不利;最佳语言是哲学家的作品,而非由小丑或牧羊人贡献;本质上理想和平庸的诗歌;弥尔顿的语言同样来自真实生活,但远远不止源自田家语
第十八章
格律作品语言与散文语言存在本质区别的原因和方面;格律的起源和要素;格律的必然结果及由此产生的条件对格律作家措辞的影响
第十九章
继续前一个主题;关于华兹华斯先生在其批评序言中可能提到的真正的目标;阐述和应用
第二十章
继续前一个主题;中性风格,或散文和诗歌共有的风格,以乔叟、赫伯特等人的作品为例 
第二十一章
关于当前文学评论刊物办刊模式的讨论 
第二十二章
华兹华斯先生诗歌的典型缺陷,进行缺陷判断的原则,推导出它们是缺陷;缺陷与优点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他理论的特点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结束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