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文本解读的路径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探索文本解读的路径

16 3.2折 49.8 八五品

仅1件

重庆沙坪坝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刚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13

源美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刚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72002205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8页
【内容简介】

该书聚焦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着力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思考路径,揭示初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几类文体的体式特点、阅读目的、解读路径、阅读策略等,提供了近六十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案例,阐释了这些文本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了解读这些文本的思考视角、思考路径,分析了思考视角、思考路径中隐含的语文阅读策略,探讨了这些文本的教学价值,为广大基层教师在运用统编教材的过程中进行教材分析、教材设计、阅读策略指导提供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作者简介】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初中语文教研员,语文特级教师。曾获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语文教学之星"。

 

出版专著《课文可以这样读》,主编《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语文综合学习》(中小学拓展教材初中部分)《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练习部分》(初中部分),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记叙文的解读方法

 

问题的层级 ―――解读《月光曲》

 

关注题目中的情感冲突 ―――解读《阿长与〈山海经〉》

 

关注叙述与描写之间的转换 ―――解读《老王》

 

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 ―――解读《猫》

 

关注选材、审视的角度及材料之间的关联 ―――解读《邓稼先》

 

梳理行文思路 关注语言个性 ―――解读《安塞腰鼓》

 

自个儿忏悔 自个儿安慰 ―――解读《一棵小桃树》

 

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冲突 ―――解读《我为什么活着》

 

错过后的觉醒 ―――解读《秋天的怀念》

 

定格的画面 演进的思绪 ―――解读《笑》

 

语言转换 文体比较 ―――解读《小站》

 

借助关联词 搭建思维支架 ―――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破解题意 重组语言 ―――解读《青山不老》

 

扣紧一个“讽”字 ―――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民为本 把握战机 ―――解读《曹刿论战》

 

调整后的比较 ―――解读《两小儿辩日》

 

关注字数、句子结构、句式等的变化 ―――解读《答谢中书书》

 

从“以”字切入考究章法布局 ―――解读《周亚夫军细柳》

 

紧扣一个“诚”字 ―――解读《愚公移山》

 

品味两个“乐”字 ―――解读《小石潭记》

 

借助行为归因 梳理情感脉络 ―――解读《记承天寺夜游》

 

说明文的解读方法

 

三个层次的问题 ―――解读《中国石拱桥》

 

捕捉关键因素 探究推理过程 ―――解读《被压扁的沙子》

 

议论文的解读方法

 

捕捉核心观点 梳理推理过程 ―――解读《为人民服务》

 

事实 看法 指示 ―――解读《纪念白求恩》

 

把握论辩文字中的核心观点 ―――解读《富贵不能淫》

 

借助关联词 梳理推理过程 ―――解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隐含的核心论点如何概括 ―――解读《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逐层批驳 直击要害 ―――解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关注句式与语序的变化 ―――解读《爱莲说》

 

关注整句与散句的转换 ―――解读《陋室铭》

 

小说的解读方法

 

反常中的共识 ―――解读《变色龙》

 

关注叙述视角 ―――解读《孔乙己》

 

梳理叙述者思想认识的变化 ―――解读《带上她的眼睛》

 

摄像式视角产生的效果 ―――解读《在柏林》

 

探究双层叙述结构中“我”的情感倾向 ―――解读《我的叔叔于勒》

 

分析多层叙述 ―――解读《驿路梨花》

 

留心时距与视角 ―――解读《灯光》

 

探讨人物命运变化的成因 ―――解读《二十年后》

 

推断作者的文化观念 ―――解读《三顾茅庐》

 

诗歌的解读方法

 

美的交融 ―――解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以实代虚 ―――解读《乡愁》

 

画面的构建 节奏的变化 ―――解读《天上的街市》

 

从象征体到自我 ―――解读《我爱这土地》

 

三个时间点的慨叹 ―――解读《未选择的路》

 

寂寞者的倾诉 ―――解读《萧红墓畔口占》

 

关注两节之间的异同 ―――解读《断章》

 

把握“愁”的四重意蕴 ―――解读《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三重虚幻境界 ―――解读《好的故事》

 

关注几个转折词 ―――解读《风筝》

 

借助语言学知识解读文本

 

关注喻体及与喻体相关的辅助话题链 ―――解读《精神的三间小屋》

 

关注本体隐喻与追问 ―――解读《匆匆》

 

分析喻体之间的关系 ―――解读《济南的冬天》

 

贫乏的映射与丰富的映射 ―――解读《咏雪》

 

分析隐喻及隐喻表达所产生的意义 ―――解读《紫藤萝瀑布》

 

从对话的六个结构维度切入 ―――解读《唐雎不辱使命》

 

提炼段落话题 转换语言形式 ―――解读《永久的生命》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