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E权威指南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LTE权威指南

4.2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Arunabha Ghosh Jun Zhang 著;李莉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04

笨牛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Arunabha Ghosh Jun Zhang 著;李莉 译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5
  • 版次 1
  • ISBN 9787115280770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Fundamentals of LTE
  • 丛书 图灵电子与电气工程丛书
【内容简介】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一路高歌猛进,引领潮流,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领域。LTE是继3G之后的GSM演进方向,是4G蜂窝网络的全球标准。它的设计吸收了数字通信的许多主要革新,如MIMO(多输入多输出)和OFDMA(正交频分多址),使得LTE网络更便于规划、建立和部署。

  在本书中,来自学术和实业界的四位权威专家以教程的形式介绍了LTE技术基础,全面概述了LTE标准,为读者理解和评估LTE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主要内容如下:

  蜂窝无线历史及演进

  多载波调制理论及实践

  频分多址

  多天线技术及折中

  LTE标准概述

  下行和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

  物理/MAC层程序和调度

  数据包流、无线资源及移动性管理
【作者简介】
  Arunabha Ghosh,AT&T实验室无线技术组组长,在4G研究方面以及3GPP、IEEE 802.16和WiMAX论坛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中都很活跃。他拥有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学位。
【目录】
第1章 蜂窝技术演进

1.1 概述

1.2 移动宽带演进

1.2.1 第一代蜂窝系统

1.2.2 2G数字蜂窝系统

1.2.3 3G宽带无线系统

1.2.4 3G之后:HSPA+、WiMAX及LTE

1.2.5 3GPP标准演进总结

1.3 LTE/SAE

1.3.1 LTE的需求驱动

1.3.2 LTE设计的关键需求

1.4 LTE关键的促进技术及其功能

1.4.1 OFDM

1.4.2 SC-FDE和SC-FDMA

1.4.3 信道依赖的多用户资源调度

1.4.4 多天线技术

1.4.5 基于IP的平面网络体系结构

1.5 LTE网络体系结构

1.6 LTE的频谱选择及迁移计划

1.7 未来移动宽带技术——LTE之后

1.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LTE教程

第2章 无线原理

2.1 通信系统的构建模块

2.2 宽带无线信道:路径损耗及阴影

2.2.1 路径损耗

2.2.2 阴影

2.3 蜂窝系统

2.3.1 蜂窝的概念

2.3.2 蜂窝系统分析

2.3.3 扇区分裂

2.4 宽带无线信道:衰落

2.4.1 延时扩展及相关带宽

2.4.2 多普勒扩展及相关时间

2.4.3 角度扩展和相关距离

2.5 宽带衰落信道建模

2.5.1 统计信道模型

2.5.2 接收信号的统计相关性

2.5.3 经验信道模型

2.6 窄带衰落减轻

2.6.1 未减轻衰落的影响

2.6.2 空间分集

2.6.3 编码和交织

2.6.4 ARQ

2.6.5 AMC

2.6.6 窄带分集技术集成——整体不如部分的和

2.7 宽带衰落减轻

2.7.1 扩频和耙式接收机

2.7.2 均衡

2.7.3 多载波调制:OFDM

2.7.4 带频域均衡的单载波调制

2.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多载波调制

3.1 多载波概念

3.2 OFDM基础

3.2.1 带保护间隔的块传输技术

3.2.2 循环卷积和DFT

3.2.3 循环前缀

3.2.4 频域均衡

3.2.5 OFDM框图

3.3 LTE内的OFDM

3.4 时间和频率同步

3.4.1 时间同步

3.4.2 频率同步

3.5 峰均比

3.5.1 峰均比问题

3.5.2 量化峰均比

3.5.3 削波及其他峰均比降低技术

3.5.4 LTE上行链路采用的峰均比降低方法

3.6 SC-FDE

3.6.1 SC-FDE系统描述

3.6.2 SC-FDE和OFDM的性能比较

3.6.3 SC-FDE和OFDM的设计考虑

3.7 SC-FDE和OFDM在计算复杂度方面的优势

3.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频分多址接入技术:OFDMA和SC-FDMA

4.1 OFDM系统的多址接入

4.1.1 多址接入技术概述

4.1.2 随机接入和多址接入的比较

4.1.3 OFDM-FDMA

4.1.4 OFDM-TDMA

4.1.5 OFDM-CDMA或MC-CDMA

4.2 OFDMA

4.2.1?OFDMA的工作原理

4.2.2 OFDMA的优缺点

4.3 SC-FDMA

4.3.1 SC-FDMA的工作原理

4.3.2 SC-FDMA的优缺点

4.4 多用户分集及随机调度

4.4.1 多用户分集

4.4.2 OFDMA内的随机调度方法

4.4.3 最大和速率算法

4.4.4 最大公平算法

4.4.5 比例速率约束算法

4.4.6 比例公平调度

4.4.7 性能比较

4.5 LTE内的OFDMA和SC-FDMA

4.5.1 LTE 时间—频率网格

4.5.2 分配通知和上行链路反馈

4.5.3 功率控制

4.6 OFDMA系统的设计考虑

4.6.1 蜂窝系统的资源分配

4.6.2 蜂窝系统的FFR

4.6.3 多用户分集和频率及空间分集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多天线传输和接收

5.1 空间分集概述

5.1.1 阵列增益

5.1.2 分集增益

5.1.3 用空间分集增加数据速率

5.1.4 增加覆盖范围或降低传输功率

5.2 接收分集

5.2.1 选择性合并

5.2.2 最大比值合并

5.3 发射分集

5.3.1 开环发射分集:2×1空频分组编码

5.3.2 使用更多天线的开环发射分集

5.3.3 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

5.3.4 闭环发射分集

5.4 干扰抑制和信号增强

5.4.1 基于波达方向的波束控制

5.4.2 线性干扰抑制:完全已知干扰信道的知识

5.4.3 线性干扰抑制:已知干扰信道的统计知识

5.5 空间复用

5.5.1 空间复用简介

5.5.2 开环MIMO:无信道反馈的空间复用

5.5.3 闭环MIMO

5.6 如何在分集、干扰抑制和空间复用间选择

5.7 MIMO和MIMO-OFDM的信道估计和反馈

5.7.1 信道估计

5.7.2 信道反馈

5.8 限制MIMO增益的实际问题

5.8.1 多径

5.8.2 不相关天线

5.8.3 干扰受限的MIMO系统

5.9 多用户及网络化MIMO系统

5.9.1 多用户MIMO系统

5.9.2 网络化MIMO系统

5.1 LTE内的MIMO概述

5.10.1 LTE下行链路内的MIMO概述

5.10.2 LTE上行链路内的MIMO概述

5.11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TE标准

第6章 LTE概述及信道结构

6.1 LTE简介

6.1.1 设计原理

6.1.2 网络体系结构

6.1.3 无线接口协议

6.2 LTE的分层信道结构

6.2.1 逻辑信道:传输什么

6.2.2 传输信道:如何传输

6.2.3 物理信道:实际传输

6.2.4 信道映射

6.3 下行链路OFDMA无线资源

6.3.1 帧结构

6.3.2 OFDMA的物理资源块

6.3.3 资源分配

6.3.4 支持的MIMO模式

6.4 上行链路SC-FDMA无线资源

6.4.1 帧结构

6.4.2 SC-FDMA的物理资源块

6.4.3 资源分配

6.4.4 支持的MIMO模式

6.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

7.1 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概述

7.1.1 信道编码处理

7.1.2 调制处理

7.2 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7.2.1 信道编码和调制

7.2.2 多天线传输

7.3 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7.3.1 DCI格式

7.3.2 信道编码和调制

7.3.3 多天线传输

7.4 广播信道

7.5 多播信道

7.6 下行链路物理信号

7.6.1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7.6.2 同步信号

7.7 下行链路H-ARQ

7.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

8.1 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概述

8.1.1 信道编码处理

8.1.2 调制处理

8.2 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8.2.1 信道编码和调制

8.2.2 跳频

8.2.3 多天线传输

8.3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8.3.1 对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

8.3.2 PUCCH的调制

8.3.3 资源映射

8.4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8.4.1 参考信号序列

8.4.2 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映射

8.4.3 探测参考信号的资源映射

8.5 随机接入信道

8.6 上行链路H-ARQ

8.6.1 FDD模式

8.6.2 TDD模式

8.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物理层协议和调度

9.1 H-ARQ反馈

9.1.1 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反馈

9.1.2 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标识

9.2 CQI反馈

9.2.1 CQI估计入门

9.2.2 CQI反馈模式

9.3 闭环MIMO运行的预编码器

9.3.1 多载波系统的预编码器估计

9.3.2 PMI和RI反馈

9.4 上行链路信道探测

9.5 上行链路的缓冲状态报告

9.6 调度和资源分配

9.6.1 下行和上行链路内的调度信号

9.6.2 多用户MIMO信号

9.7 VoIP的半静态调度

9.7.1 半静态调度的目标

9.7.2 信号结构的变化

9.8 小区搜索

9.9 随机接入程序

9.1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9.11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数据流、无线资源管理及移动性管理

10.1 PDCP概述

10.1.1 头压缩

10.1.2 完整性和加密

10.2 MAC/RLC 概述

10.2.1 数据传输模式

10.2.2 MAC和RLC层的目标

10.2.3 PDU头及格式

10.2.4 ARQ程序

10.3 RRC概述

10.3.1 RRC状态

10.3.2 RRC功能

10.4 移动性管理

10.4.1 S1移动性

10.4.2 X2移动性

10.4.3 移动性的RAN过程

10.4.4 寻呼

10.5 小区内干扰协调

10.5.1 下行链路

10.5.2 上行链路

10.6 小结

参考文献

鸣谢及许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