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事叙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事叙旧

21.72 3.7折 58 全新

库存16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龚明德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65344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521960

上书时间2024-12-18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明德是我老哥矣!平时虽联系不密,但只要想起,就是美好记忆。
一九九五年,为写一册关于西南联大的小书,我到昆明查资料。那时太原到昆明还不方便,得先到成都再转过去,我即想到了明德兄。那次我先到明德家里,住了三四天,他在当地有关系,一直把我送上卧铺车厢,想是他特意关照过,车上还给我送了一份便餐,至今想来依然温暖。
那时明德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当编辑,我去了他工作的地方,还认识了木斧前辈、云飞兄。我们一起逛过旧书肆。当时成都有一家名为陶然居的旧书铺,专门售卖古籍,老板姓蒋,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此次成都之行,我见识了明德在玉林北街家中的新文学书籍,大开眼界,虽然看得不是很仔细,但对他老兄用心保护新文学书籍的苦心,算是有了大概了解。
明德长我近十岁,在我这一辈吃新文学饭的人里,出道较早,有资历,也有成绩。上海子善兄,较明德略长,参加过《鲁迅全集》的编纂工作,这个资历,如今可谓元老级了。子善兄也是学者兼藏家,姜德明先生之后,明德和子善兄,可谓新文学研究界掌故派的老大了。有趣的是二位都没有什么骄人的学历,完全是热爱这个行当,一生坚持下来,有多少风光的教授,退休之日即偃旗息鼓,而这两位老兄悬车之年,依然冲杀疆场。
说他们是新文学的掌故派,不一定准确,只是为便于表达和记忆,也有人说他们是史料或书话派,总之与正统学院派不同,他们是中国传统笔记写作的现代余绪,他们研究新文学的著作,今后会以掌故或笔记体文献,永存世间。早期新文学研究的正途即是学者藏家合二为一,掌故笔记是基本文体,如阿英、赵景深、唐弢、姜德明他们,后来新文学进入大学讲堂,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文体转向西式论文格式,轻史料重议论了,史料越来越少,文章却越写越长。明德兄后来也进了大学,但他的治学方法没有丝毫改变,依然是史料先行,文献优先,问题无论大小,均由文献发现问题,再由史料解决,言必有据,不发蹈空之论;他的文章,无论长短,都经得起时间考验。史料之外,明德兄也颇讲究文体,他用掌故笔记体写新文学研究文章,为学术研究保存了旺盛的生命力。
明德兄将出新书,我用这几句话,纪念我们三十余年的友谊,也愿明德兄坚持认定的治学方向,勇往直前!


谢泳
二〇二二年三月五日于厦门



导语摘要

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龚明德教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日记和往来书信、作品的版本校勘、作者生平细节等细微史料的考证,话题纷呈,读来妙趣横生。作者聚焦于文坛旧事,考证了诸如胡适、鲁迅、郁达夫、老舍、朱自清、徐志摩、丁玲、冰心、林语堂、艾青、流沙河等等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文人轶事、悬案,索隐钩沉,从无疑处起疑,于细微处求真知,在细密驳杂的文字材料中抽丝剥茧,探幽寻微,是现当代文学“补遗”之作,亦可见作者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贡献。



商品简介

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龚明德教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日记和往来书信、作品的版本校勘、作者生平细节等细微史料的考证,话题纷呈,读来妙趣横生。作者聚焦于文坛旧事,考证了诸如胡适、鲁迅、郁达夫、老舍、朱自清、徐志摩、丁玲、冰心、林语堂、艾青、流沙河等等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文人轶事、悬案,索隐钩沉,从无疑处起疑,于细微处求真知,在细密驳杂的文字材料中抽丝剥茧,探幽寻微,是现当代文学“补遗”之作,亦可见作者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贡献。



作者简介

龚明德,一九五三年七月生于湖北省南漳县乡下一个世代务农之家,自十六岁起历任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员,其间有二十五年投身出版工作。回归教职后服务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一直以一手旧书、旧报刊甚或手迹件等为原料业余研写,侧重侦探五四后三十多年中国文坛之人事真相实况,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福尔摩斯”。



目录

胡适与陶孟和一家 1
胡适赞吴虞“打孔家店” 5
章衣萍慧识刘半农名诗 9
鲁迅许广平与“一个女读者” 12
朱湘一封集外长信 16
郁达夫重托李孤帆 24
老舍应为老金 28
朱自清孙福熙与“清华园之菊” 32
高语罕的《牺牲者》 36
徐志摩致郭嗣音一信的年份 39
贺玉波写“鲁迅的孤僻” 44
丁玲出席鲁迅五十寿辰庆祝会? 47
徐志摩致胡适的千字信 50
丽尼的《刊误表》 56
赵景深写新文学“小史” 60
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一处差错 64
给徐志摩老师送“鲜梨” 69
冰心从不品评同时代作家? 75
觉慧何以“慌忙”? 79
方玮德致陈梦家一信 83
林语堂的一封信 89
“叶绍钧著”疑案未了 93
鲁迅邀二萧到寓吃夜饭 96
老舍《老牛破车》的序初刊何处? 101
郭沫若谈《阿Q正传》 105
《孩子剧团》的“编辑出版” 109
艾青致S的一封信 113
戏剧节史况 117
萧红许广平的战时通信 122
胡适的《双橡园杂记》 126
未曾读通的冰心一信 130
朱君允及其《灯光》 134
曾敏之不服艾芜的“抗辩” 141
《作家笔会》作者之一林拱枢 145
靳以两信的写作月份 149
张恨水的一幅画 153
郭序茅等合译的《高尔基》 157
诗人征军纪念特刊 161
聂绀弩和三个副刊 165
《下棋》中《南部新书》引文 169
五十一岁的朱自清过春节 173
郑常的《记朱自清先生》 177
文协重庆分会三年实况 181
流沙河的笔名 184
重庆的《大众文艺》 189
郭沫若的《“六一”颂》 193
老舍写给巴金的两纸便条 197
中央文学研究所开学典礼 201
六作家“座谈宪法草案”的时间 205
入京十年的“住会作家” 209
杨戴英译《王贵与李香香》中一处high 213 
丁玲“谈深入生活” 217
张天翼艾芜沙汀“联合发言” 223
郑振铎写给巴金的便条 226
作家、艺术家“走马观花” 230
“假赵树理”的《友谊之花》 234
沙汀自感会“挨揍”的《假日》 237
庚子除夕郭沫若记事 242
郭沫若老舍与川剧演员“过新年” 247
胡乔木的笔名 251
叶圣陶回复胡山源 255
邓小平对老舍“作出结论”的批示 258 
茅盾会见陈幼石 262
流沙河编《三江文艺》 266
应是三件珍品 272
流沙河写《老人与海》 276
徐诗“全编”的署名 282
由人代写的艾芜一序 285
冰心的一封信 289
《七家诗选》的初版 293
三K党成了三个叉 296
流沙河题“戴望舒诗句” 300
代跋(范家进) 305



内容摘要

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龚明德教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日记和往来书信、作品的版本校勘、作者生平细节等细微史料的考证,话题纷呈,读来妙趣横生。作者聚焦于文坛旧事,考证了诸如胡适、鲁迅、郁达夫、老舍、朱自清、徐志摩、丁玲、冰心、林语堂、艾青、流沙河等等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文人轶事、悬案,索隐钩沉,从无疑处起疑,于细微处求真知,在细密驳杂的文字材料中抽丝剥茧,探幽寻微,是现当代文学“补遗”之作,亦可见作者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贡献。



主编推荐

龚明德,一九五三年七月生于湖北省南漳县乡下一个世代务农之家,自十六岁起历任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员,其间有二十五年投身出版工作。回归教职后服务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一直以一手旧书、旧报刊甚或手迹件等为原料业余研写,侧重侦探五四后三十多年中国文坛之人事真相实况,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福尔摩斯”。



精彩内容

胡适与陶孟和一家
众所周知的“我的朋友胡适之”,被不少同时代人引为知己,同时胡适自己也真是助人为乐地广结善缘,但至今还不见一部全面述说胡适“朋友圈”的专书。如果有这么一部专书,《胡适与陶孟和一家》该是书中一个章节。
与鲁迅同为绍兴人的陶孟和生于一八八七年,比鲁迅还小六岁,是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经济博士,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教务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他一直留在中国大陆工作,直至一九六〇年去世。陶孟和的夫人沈性仁,嘉兴人,发表过小说,有英文译著出版,她比丈夫小八岁。陶孟和与沈性仁的长女乳名小芳,一九一八年出生。
胡适与陶孟和的结识早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七九年六月由中华书局印行的三卷本《胡适来往书信选》收录的陶孟和写给胡适的书信就有十多封,早的一封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六日写于日本,晚的写于一九二七年。从这十多封书信看,陶孟和与胡适书信来往双方所谈大都是“公共事务”上的,没有鸡零狗碎的世俗琐事。比如头一封信,就向胡适通报《新青年》在国内的上海、在国外的日本受到的欢迎实况:在沪时,遇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他“极为称赞,以为《新青年》将有极大势力于吾国之思想,谓每期,并力为鼓吹云”;“昨在东京”又遇“在陆军大学”的“革命伟人之一”王勇公君,他“亦盛赞吾人之《新青年》,尝劝其同学购读,并谓中国惟此杂志为有精神”,又遇“小伟人之一”湘人石醉六“亦赞美《新青年》”。陶孟和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十四日回复胡适说“《儒林外史》收到”,可见胡适对友人的实际帮助。
一九二六年陶孟和有一封写给胡适的信中谈及对《东方民族改造论》这部书的看法,认为除“论优生学五章系译述的以外,其余诸章都是武断的,概括的,极不科学的”,因为“著者没有设法证明他的题目,只不过看了现在中国的情形,模仿优生学的议论,高唱种族灭亡危险罢了”,判定“这实在是一本极幼稚的书”。还对胡适讲“原书仍存此处,用时及时奉上”。不得不承认,胡适的“朋友圈”大多是陶孟和这类雅士,所谓“往来无白丁”也。
没有见到陶孟和的夫人沈性仁与胡适的来往通信,浏览胡适的日记,发现有不少关于沈性仁的内容。如胡适一九二一年五月八日的日记:“校读沈性仁女士译的德林克沃特的《亚伯拉罕·林肯》幕及第六幕,为加一长注。”次日胡适去清华演讲,下午五点半才乘火车离清华,但回家之后仍“校读《林肯》第二幕,改正甚多”。沈性仁的这本译著,在出版前得到胡适的修订,实在是译者之福和读者之福了,不知沈性仁在这本译著的译者序跋类文字中有无具体说明。
在二〇一三年三月中华书局印行的《朴庐藏珍》读到胡适一九二九年三月二日写给“小芳”的书信。这个“小芳”,在徐志摩书信中也出现过,就是徐志摩操办他与陆小曼婚礼时急着提前邀约来陪“小琴、笃儿们”玩耍的那个“小芳”。“小琴、笃儿们”是陆小曼的侄女侄儿等。“小芳”即陶孟和与沈性仁的长女陶维正,乳名“小芳”源自沈性仁的本名“沈景芳”。
胡适写给小芳的信是手迹,很爽眼的竖写无格小笺上六行文字,开头就是“小芳:我到家了,家里的人都想念你”,接下来是对不满十岁的小女孩的关怀:“你是很好的孩子,不怕没有进步,但不可太用功。要多走路,多玩玩,身体好,进步更快。你有空时,望写信给我,随便你说什么,我都爱看。”后是“请你代我问爹爹妈妈的好,并问妹妹弟弟的好”。这时陶孟和夫妇已有三个孩子,老大是长女陶维正、老二是次女陶维大、老三是幼子陶渝生。
胡适给陶维正即“小芳”的书信有准确的年月日写作时间,一查他的日记,他这年一月十九日到北京,在北京住了三十六天,“在叔永家住了三星期,在在君家住两星期,天天受许多朋友的优待,吃了一百几十顿酒饭,见了无数熟人”。这一年,胡适三十八岁,正是一个男人好的时光,胡适是不少人的朋友,不少人也是胡适的朋友。



媒体评论

龚明德的治学方法依然是史料先行,文献优先,问题无论大小,均由文献发现问题,再由史料解决,言必有据,不发蹈空之论;他的文章,无论长短,都经得起时间考验。史料之外,明德兄也颇讲究文体,他用掌故笔记体写新文学研究文章,为学术研究保存了旺盛的生命力。
——谢泳
(龚明德)习惯于瞄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及相关研究著作中的一系列“细枝末节”问题,撬开这个学科的一道道沉重阀门,给这个学科的深化、细化和拓展提供各种以小搏大、点中要穴的基石和材料。
——范家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