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突破 上海优质教育的关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的突破 上海优质教育的关键

31.73 5.3折 59.8 全新

库存8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民选 徐士强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7594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28508917

上书时间2024-12-14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导语摘要

本书立足政策纪实,着眼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基础教育中在全国带有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思想、重大政策、关键事件进行客观回顾与审视。这些重大政策或事件包括:前瞻科学的教育规划、富含上海特点的多轮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机制与手段创新、率先探索实施招生考试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的变革、多元化办学体制、以开放促进教育改革、以评估与督导助推教育内涵发展等八大方面。全书分别描述了这些重大改革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改革的核心内容、剖析了其突破性的价值和意义。全书呈现出的上海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重大改革的要点和基本情况,是教育政策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材料。



商品简介

本书立足政策纪实,着眼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基础教育中在全国带有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思想、重大政策、关键事件进行客观回顾与审视。这些重大政策或事件包括:前瞻科学的教育规划、富含上海特点的多轮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机制与手段创新、率先探索实施招生考试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的变革、多元化办学体制、以开放促进教育改革、以评估与督导助推教育内涵发展等八大方面。全书分别描述了这些重大改革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改革的核心内容、剖析了其突破性的价值和意义。全书呈现出的上海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重大改革的要点和基本情况,是教育政策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材料。



作者简介

张民选,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张民选教授现任“*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主任、“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他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副主任,上海市教科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顾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顾问和世界银行国际教育专家。张民选教授主持的上海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以及上海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eacher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TALIS)的测试结果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
徐士强 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普通高中发展、基础教育国际化、高中国际课程、基础教育规划等领域的宏观和中观研究。主持上海市哲社课题《上海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实践与研究》、上海市*重点项目《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等多个项目,出版专著《普通高中国际课程政策设计研究》、以及译著、编著等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目录

章以科学规划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引言
节前瞻规划,勾画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战略
愿景
第二节着眼新世纪新挑战的一流基础教育规划
第三节起步新世纪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
第四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描绘2020年教育
发展蓝图

第二章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节“一期课改”:开创三板块课程结构,
实现两个改变与三大突破
第二节“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维度课程体系建设
第三节研究性学习的创立与实践
第四节以“绿色指标”对学校定期开展

体检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与改革
引言
节打造人才高地的“双名工程”
第二节抬升底部的“新农村教师培养”
第三节重心下沉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
制度

第四节重心下沉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
第五节推行见习期教师规范化培训

第四章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引言
节高中毕业会考基础上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第二节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第三节教育考试招生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节高校招生考试“立交桥”建设
第五节以“学业水平考试”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第五章教育管理的变革与发展
引言
节率先把义务教育纳入法治轨道
第二节重建学校生态,尊重规律管办教育
第三节让校长成为学校发展的舵手与领头雁

第六章办学体制改革
引言
节民办学校兴起与公办转制学校
第二节率先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制度
第三节推行年金制缓解民办学校教师社保瓶颈问题
第四节“纳民”管理和成本补贴,发展随迁子女学校
第五节率先发展行业组织探索多元治理

第七章以对外开放促进教育改革发展
引言
节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对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与借鉴
第三节教育对外开放本土化实践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国外对上海教育的引入与借鉴

第八章以科学的评估与督导助推教育改革发展
引言
节上海教育督导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教育综合督政:区县政府落实教育法定责任
第三节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一校一品牌” 
第四节督学资格制度:发挥“蓄水池”作用
第五节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延伸督导触角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立足政策纪实,着眼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基础教育中在全国带有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思想、重大政策、关键事件进行客观回顾与审视。这些重大政策或事件包括:前瞻科学的教育规划、富含上海特点的多轮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机制与手段创新、率先探索实施招生考试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的变革、多元化办学体制、以开放促进教育改革、以评估与督导助推教育内涵发展等八大方面。全书分别描述了这些重大改革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改革的核心内容、剖析了其突破性的价值和意义。全书呈现出的上海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重大改革的要点和基本情况,是教育政策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材料。



主编推荐

张民选,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张民选教授现任“*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主任、“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他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副主任,上海市教科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顾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顾问和世界银行国际教育专家。张民选教授主持的上海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以及上海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eacher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TALIS)的测试结果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
徐士强 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普通高中发展、基础教育国际化、高中国际课程、基础教育规划等领域的宏观和中观研究。主持上海市哲社课题《上海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实践与研究》、上海市*重点项目《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等多个项目,出版专著《普通高中国际课程政策设计研究》、以及译著、编著等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精彩内容

前言

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

上海一直是全国的教育高地,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起着一定程度的引领作用。
一、1949年以前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概述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口岸通商以后,上海经济发展比较快,逐渐拥有一个包括产业工人、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等在内的城市化中坚力量的新上海市民群,这一人群化合出一种认同现代工业先进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混合文化,“海派文化”就是这种化合的产物。它一般指文化概念上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反映在教育领域里,表现为各种教育流派和模式的杂生。人口迅速扩容的同时上海又集聚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文化引领人才、人才带动发展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要素。当时的知识分子中集聚了大量教育人才,一流校长和一流教师多,繁衍了上海基础教育的革新思想和办学实践。
以基础教育学校类型为例,大致有三类学校互相吸引和促进:一批既有中国传统又引入西学后加以改造的学校、爱国人士创办的新式学校、外籍人士创办的教会学校。办学体制比较灵活,私立学校占主要地位。据1948年统计,上海共有公私立中学218所,其中公立中学18所,私立中学200所,整个中等教育体系共有256所学校,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比例为11∶1。
1949年,上海总人口达到545?5万,上海成为中国大城市。当时全国总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和半文盲,1948年,全国共有140万人接受中学教育,上海达9万人,占6?4%。上海基础教育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二、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上海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
1949年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60年代教育进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上海是全国工业中心,经济发达,教育整体水平高,基础教育的实力强,质量不断上升,一些局部的改革如育才中学教改经验通过中宣部的推广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
“文革”期间,教育受到毁灭性打击。“文革”后,教育百废待兴。80年代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为:通过治理整顿,迅速规范教育秩序,提高教育质量。当时上海在地方教育法规、规程建设上为全国提供了一些成功经验。如1981年,市教卫办下发《关于上海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意见》,开始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探索。1985年,颁布《上海市普及义务教育条例》,以地方人大立法形式先行推行义务教育制度。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提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要求等。
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一直重视前瞻性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起,市教卫办开展跨系统、跨学科、为期三年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先一步,高一层”的总体要求,确定“坚持方向,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注重效益,适度发展,社会参与,双向协调”的指导思想,全面勾画了到2000年上海教育发展的前景。
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探索紧密结合,区县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健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快。上海、川沙、青浦三县74个乡成立乡镇教育委员会,进行分级管理,嘉定首创教育费附加办法,调动了社会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农村在教育管理、经费筹措、改变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形成典型经验。市区(县)两级政府加大了学校改造力度。“六五”时期,市政府对中小学投资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 1985?D1987年,市区(县)共完成26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校舍改造,全市共改造986所中小学。
提高教育质量是改革的核心任务,1980年颁发了《上海市一九八○学年度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说明》,规定了中小学必修课程,随后逐步调整教学大纲。上海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丰富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上海向*争取了地方高考改革自主权,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拓展了空间。1988年上海成立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启动了期课程改革,确定了课程的“三个板块”,选修课、活动课的开设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能力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上海基础教育在全国的地位与主要优势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国际化现代大城市目标,城市基础设施大量上马,产业结构和城市形态急剧调整。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199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体制、机制、投资”三位一体改革的思路,随后市*制定建设一流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六大内涵:(1)用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一流基础的建设;(2)未来的上海市民享有高标准的受教育水平;(3)精简和高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4)注重全体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5)形成全社会关心和参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