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2 6.7折 ¥ 9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72983
出版时间2024-0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686352
上书时间2024-11-21
黑龙江省委提出建设“六个龙江”、实现“八个振兴”,构建“4567”产业体系,描绘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宏伟蓝图。2023年初,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联合推出的“这就是黑龙江”全媒体传播专题,立足龙江的历史贡献、现实力量、光明未来三个维度,唱响东北振兴“光明论”,发出龙江振兴“最强音”。书稿以新华社公开播发的“这就是黑龙江”专题稿件为基础,又补充了其他相关稿件,共分为5篇,分别是信心篇、形象篇、品牌篇、产业篇、民生篇,真实立体反映黑龙江振兴新局面。书稿除文字稿件外,还包含数十幅新华社公开播发的相关图片,同时还配有视频二维码图片,融媒体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于1981年,是国务院办公厅确认、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新华通讯社主管、新华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已连续出版42年,面向全世界发行,内容权威、资料翔实、数据完整,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刊物。
001 这就是黑龙江—黑龙江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壹 信心篇
002 这就是哈尔滨
011 这就是齐齐哈尔
013 这就是牡丹江
015 这就是佳木斯
018 这就是大庆
020 这就是鸡西
022 这就是双鸭山
024 这就是伊春
026 这就是七台河
028 这就是鹤岗
031 这就是黑河
033 这就是绥化
035 这就是大兴安岭
037 这就是大庆油田
039 这就是铁人精神
044 这就是龙江森工
050 这就是伊春森工
053 这就是大兴安岭林业集团
056 这就是“绿色米都”建三江
061 这就是穆棱
066 这就是兴十四村
068 这就是兴凯湖
070 这就是新博会
073 这就是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076 这就是哈洽会
078 “火爆并非偶然”—哈尔滨冰雪旅游一线观察
082 “冰城”缘何成“热点”?—人文经济视野下的哈尔滨观察
090 一块冰的“升华”之旅 开启一座城的“升华”之梦
092 “尔滨”风正劲,这些动人瞬间值得记录
096 “尔滨”的“哈”,给我们童话般的快乐
101 哈尔滨火爆“出圈”的东北振兴启示
108 今冬“顶流”何以“尔滨”
114 从“五大安全”看新时代龙江振兴
118 黑龙江:写好产业振兴“三篇大文章”
124 中国东北边陲城市加快向北开放步伐
127 松花江畔的“高质量赶超”—百年哈尔滨奋力闯新路、开新局
132 龙江沃野,万象“耕”新
142 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东北黑土地耕作新观察
151 “百年煤城”摘下“白菜价”标签
156 龙粤“牵手”助力东北经济振兴
158 昔日国际商埠焕新生 哈尔滨奋力打造向北开放之都
163 黑龙江围绕五大关键词做足文旅文章
168 抓经济 蓄动能 油城大庆推动经济回暖“亮实招”
贰 形象篇
172 冰城百年老街如歌漫卷—火车拉来并带“火”的一条街,见证中国开放之路
180 用花瓣的温柔说一声“谢谢”
182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黑龙江这么干
187 打造寒地特色全域旅游打卡地目的地—专访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
191 一盘烤肉背后的“消费账”
195 都波:塔河美在原生态 鄂伦春文化是瑰宝
198 探访大兴安岭腹地鄂伦春族“最后的猎人”
202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魅力冰雕引客来
204 哈尔滨:企鹅“巡游”引客来
206 “华夏东极”冬韵
208 冰情雪韵一甲子 浪漫“冰城”吸引八方来客
210 黑龙江甘南县:辽阔黑土地呈现秋收好“丰景”
212 黑龙江:稻“画”香里说丰年
214 黑龙江:综合施策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217 解密虎啸山林的“科技密码”
220 金秋虎趣
222 新时代中国乡村志:雪乡不是童话
224 在四季流转间“邂逅”最美亚布力
叁 品牌篇
228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一张耀眼的“名片”
232 哈尔滨:音乐增添“音乐之城”文旅休闲新魅力
235 哈尔滨的红肠为何火?
238 哈尔滨的面包故事
240 齐齐哈尔:“烤肉之都”是怎样炼成的
246 你知道吗?这些特色旅游都来自石油之城大庆
249 黑龙江双鸭山:冰雪文旅撬动“冰天雪地”里的“金山银山”
251 “神州北极”漠河:冰雪冷资源催生旅游热产业
255 到黑龙江,赴一场“冰雪之约”
257 五常大米:每一年播种希望,每一次乘势而上
259 海伦大豆:黑色沃土结出的“金豆子”
262 东宁黑木耳:集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64 黑龙江扎龙用心守护“丹顶鹤家园”
266 马迭尔:让生活永远充满想象
269 秋林:情深意“重”,百年道来
271 五大连池矿泉豆腐
272 千变万化的龙菜
肆 产业篇
276 原来你是这样的黑龙江
282 黑龙江做优“旅游 ”激活新动能
286 黑土地上“点石成金”
288 高新技术成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引擎
291 新农田 新技术 新业态—感受黑土地上的“春耕三变”
296 黑土地长出的北大荒力量
299 小紫苏“长出”大产业
302 “小木耳”长成“大产业”—黑龙江东宁黑木耳产业发展观察
305 小木耳也有“大能量”
307 老工业基地争先“新赛道”—哈尔滨打造先进制造高地观察
311 黑土为本 产业赋能—黑龙江桦川发展现代化农业调查
315 小兴安岭林海撑开“致富伞”
318 黑龙江铁力:产业发展让平贝变“金”贝
320 黑龙江穆棱:高效现代农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323 黑龙江穆棱:麻产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324 黑龙江鹤岗:老煤城渐多“新风景”
328 黑龙江绥化北林:春分绘就“助耕图”
330 做好“寒地文章” 端牢“生态饭碗”—“林海明珠”塔河转型观察
335 黑龙江绥芬河:深化“电商 ”创新模式
337 新引擎 新动能 新举措:老工业基地佳木斯谋转型促发展
341 始终端牢能源饭碗—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背后
345 哈电集团:推进关键技术攻关 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47 这颗“大隐于市”的明珠,原来是连续15年的利税状元
伍 民生篇
354 黑龙江推进思想解放深化能力作风建设
355 黑龙江聚焦高水平打造数字政府
357 黑龙江:以更加有力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59 黑龙江:“春风”纳贤才 助企促发展
363 跃动在小兴安岭的“绿色音符”—伊春全面停伐十年记
367 沉浸式消费点亮“冰城夏都”—哈尔滨消费文化新趋势观察
370 “慧”种田、卖好粮—一家水稻种植合作社的数字农业创新故事
373 吃出来的龙江康养 舌尖上的养老幸福—黑龙江省民政厅组团参展 精彩亮相第九届“老博会”
375 浪漫夏日,来一场与梅花鹿的徒步旅行之约
377 黑龙江铁力乡村游,乐享生态康养之旅
黑龙江省委提出建设“六个龙江”、实现“八个振兴”,构建“4567”产业体系,描绘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宏伟蓝图。2023年初,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联合推出的“这就是黑龙江”全媒体传播专题,立足龙江的历史贡献、现实力量、光明未来三个维度,唱响东北振兴“光明论”,发出龙江振兴“最强音”。书稿以新华社公开播发的“这就是黑龙江”专题稿件为基础,又补充了其他相关稿件,共分为5篇,分别是信心篇、形象篇、品牌篇、产业篇、民生篇,真实立体反映黑龙江振兴新局面。书稿除文字稿件外,还包含数十幅新华社公开播发的相关图片,同时还配有视频二维码图片,融媒体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于1981年,是国务院办公厅确认、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新华通讯社主管、新华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已连续出版42年,面向全世界发行,内容权威、资料翔实、数据完整,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刊物。
在中国最东又最北的省份,有这样一座城市,时尚到了骨髓里,无须粉黛,浑然天成。
但它的日常,在不了解的人看来,却颇有些摸不着头脑。这里冷?但是你明明经常能看到,有人在凛冽的寒风中,开心地吃着冰棍冰糕。这里很洋气?是的。满眼望去,大片异国风情的建筑,仿佛置身于某个欧洲小镇,但是你明明就还在原地,就在东北这旮旯。
这里的老哥老妹儿,脾气暴不好惹?但明明也会有不认识的大兄弟,敲敲你的车窗,跟你从车型车况聊到爸妈对象。这个外表冷傲、内心火热,包容并蓄又自带喜感的地方,就是嘿嘿嘿嘿黑龙江,哈哈哈哈哈尔滨。不好意思,天冷嘴瓢,这里的故事,听我慢慢跟你唠。
因水而生,依路而兴
这片土地的一切,要从一条江说起。
自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江流穿城而过,把整个城市都带得活了起来,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提供了无尽的富饶。
片流域的文明,源远流长。早在两万两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先民活动的踪迹。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数百年来,人们渔猎耕作,此处人烟渐盛,然而也只是一片分散在松花江边的村落。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第一根枕木的落下,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开始发展变化,成为了少有的先有铁路、后建城的城市,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T”字型的中东铁路线,在这里交汇,大量的资金和形形色色的人口涌入,被快速国际化的哈尔滨也迅速成为一座华洋杂集“与欧美各城市并驾齐驱”的大都市。
屈辱与抗争
翻开城市的历史,有过屈辱的血泪,更有奋起的抗争。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区。国难当头,当倭寇入侵、国土沦丧,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无数民族英雄英勇反抗,用鲜血浸染黑土地,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寸寸河山。他们的名字,被熔铸进大街小巷,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沉痛的往事。
还有很多人来到哈尔滨,会来看一堵墙,它坐落在平房区,是侵华日军逃离前炸毁“七三一部队”驻地遗留的罪证。
曾经的焦土废墟上,如今建起了一座陈列馆,时刻提醒后人,不忘国耻,共图民族复兴伟业。这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城市,诞生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也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这里历经风霜雨雪,依然血性硬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