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言文(统编高中语文书系)
  • 高中言文(统编高中语文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中言文(统编高中语文书系)

11.43 4.4折 26 全新

库存9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铜运主编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15331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6元

货号28994769

上书时间2024-10-23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高中生***文言文》结合*统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综合高中生***必背的课内外文言文篇目,从知识积累、原文译注、内容解析、章法点评四个方面,逐篇解读高中生***必背的文言文,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实用辅导资料。



作者简介

        吴铜运,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出版的《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数十本著作,畅销全国,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目录

劝学 / 《荀子》 / 1


师说 / 韩愈 / 6


赤壁赋 / 苏轼 / 13


登泰山记 / 姚鼐 /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论语》 / 27


齐桓晋文之事 / 《孟子》 / 35


庖丁解牛 / 《庄子》 / 50


烛之武退秦师 / 《左传》 / 56


鸿门宴 / 司马迁 / 62


谏逐客书 / 李斯 / 75


与妻书 / 林觉民 / 84


促织 / 蒲松龄 / 94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征 / 110


答司马谏议书 / 王安石 / 118


阿房宫赋 / 杜牧 / 124


六国论 / 苏洵 / 132


《论语》十章 / 141


大学之道 / 《礼记》 / 148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孟子》 / 152


《老子》四章 / 156


五石之瓠 / 《庄子》 / 161


兼爱 / 《墨子》 / 164


屈原列传 / 司马迁 / 170


苏武传 / 班固 / 184


过秦论 / 贾谊 / 197


五代史伶官传序 / 欧阳修 / 209


陈情表 / 李密 / 215


项脊轩志 / 归有光 / 224


兰亭集序 / 王羲之 / 233


归去来兮辞(并序) / 陶渊明 / 240


种树郭橐驼传 / 柳宗元 / 248


石钟山记 / 苏轼 / 256


 


附录


《老子》六章 / 267


《论语》十二章 / 272


季氏将伐颛臾 / 《论语》 / 277


大道之行也 / 《礼记》 / 280


中庸(节选) / 《礼记》 / 282


《孟子》一则 / 284


报任安书(节选) / 司马迁 / 286


滕王阁序 / 王勃 / 290


黄冈竹楼记 / 王禹偁 / 300


上枢密韩太尉书 / 苏辙 / 304


毛诗序(节选) / 309


典论·论文(节选) / 曹丕 / 310


诗品序(节选) / 钟嵘 / 312


与元九书(节选) / 白居易 / 314


题画(节选) / 郑夑 / 316


人间词话(节选) / 王国维 / 318



内容摘要

      《高中生***文言文》结合*统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综合高中生***必背的课内外文言文篇目,从知识积累、原文译注、内容解析、章法点评四个方面,逐篇解读高中生***必背的文言文,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实用辅导资料。



主编推荐

        吴铜运,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出版的《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数十本著作,畅销全国,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精彩内容

赤壁赋

苏轼

 

 

【知识积累】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但仕途坎坷,他多次遭贬,多年担任地方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后追谥“文忠”。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疏宕萧散,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壬戌①之秋,七月既望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③来,水波不兴④。举酒属⑤客,诵明月之诗⑥,歌窈窕之章⑦。少焉⑧,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⑨之间。白露横江⑩,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注释】①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② 既望:农历十六日。既,过了。望,即望日,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③ 徐:缓缓地。④ 兴:起,作。⑤ 属:通“嘱”,劝酒。⑥ 明月之诗:《诗经·陈风·月出》有“舒窈纠兮”之句,故称“明月之诗”。一说指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句子。⑦ 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一说指《诗经·周南·关雎》首章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⑧ 少焉:不一会儿。⑨ 斗牛:斗宿、牛宿,星宿名。⑩ 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横,笼罩。 纵:任凭。 一苇:一片苇叶,比喻小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去。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旷远迷茫的样子。 凭虚御风:乘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 遗世:超越尘世。 羽化:像长了翅膀一样。道教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所以把成仙叫作“羽化”。 登仙:登上仙境。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览。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波浪不兴。我举起酒杯,劝客人共饮,吟诵着明月的诗歌,歌唱着“窈窕”的篇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水气笼罩江面,水上浮光与天相连。我们任凭小船自由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而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飞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①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②,击空明③兮溯④流光⑤。渺渺⑥兮予怀⑦,望美人⑧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⑨者,倚⑩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注释】① 扣舷:敲打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② 桂棹(zhào)兮兰桨:用桂树木做的棹、用木兰做的船桨。棹和桨都是划船的工具,前推的叫桨,后推的叫棹。③ 空明:月光下清澈的江水。④ 溯:逆流而上。⑤ 流光:流动的清澈江水。⑥ 渺渺:悠远的样子。⑦ 予怀:我的心。⑧ 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古诗文多用来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的理想。⑨ 洞箫:即“箫”,一种管乐器。⑩ 倚:依,循。 和:同声相应,指伴奏。 袅袅:指洞箫声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使……舞蹈。下文的“泣”用法与此相同。 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 嫠(lí)妇:寡妇。

【译文】这时候,我们喝着酒,感觉快乐极了,边敲着船舷边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内心空旷而惆怅,思念着心中的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方。”有位吹洞箫的客人,依着歌曲的声调吹箫应和。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抽泣,又像倾诉,余音婉转悠长,像一缕不断的细丝。(这声音)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苏子愀然①,正襟危坐②而问客曰:“何为③其然④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⑤,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⑥,东望武昌⑦,山川相缪⑧,郁⑨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⑩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注释】①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② 正襟危坐:整衣端坐的样子。正,整理。危,端正。③ 何为:为什么。④ 然:这样。⑤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⑥ 夏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西面。⑦ 武昌:今湖北鄂州。 ⑧ 缪(liáo):通“缭”,环绕,盘绕。⑨ 郁:茂盛的样子。⑩ 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方:当。 破荆州,下江陵: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荆州,荆州部。此处实指三国时期荆州治所,今湖北省襄阳市。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舳舻(zhú lú):泛指首尾相接的战船。船后掌舵的地方叫舳,船前安棹的地方叫舻。 酾(shī)酒:斟酒。 槊(shuò):像长矛的兵器。 渔樵:打鱼砍柴。 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侣鱼虾而友麋(mí)鹿:把鱼虾、麋鹿当作好友。侣,伴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扁(piān)舟:小舟。 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 蜉蝣(fú yóu):昆虫名,夏秋之交生于水边,朝生暮死。比喻人生短暂。 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挟:偕同。 长终:永远。 遗响:余音,指箫声。 悲风:悲凉的秋风。

【译文】我不禁感伤起来,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川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孟德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酌酒,横长矛赋诗,本是一代盖世的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酒。像蜉蝣一般,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粟。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遨游太空,同明月一样永世长存。我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很快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奈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①,而未尝往也;盈虚②者如彼,而卒③莫消长④也。盖⑤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⑥不能以一瞬⑦;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⑧乎!且夫⑨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⑩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注释】①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这,指水。②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③ 卒:终。④ 消长:消减和增长。⑤ 盖:句首副词,表示假设。⑥ 曾:简直,竟然。⑦ 一瞬:一眨眼。⑧ 何羡:即“羡何”,指上文“羡长江之无穷”。⑨ 且夫: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头。⑩ 是:这。 造物者:大自然。 无尽藏(zàng):出于佛家语“无尽藏海”(像海一样包罗万物)。 适:享用。

【译文】我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吗?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不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可是终没有消损或增长。假若从它变化的方面来看它,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瞬间都没有停止变化;如果从不变的方面来看它,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不消失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至于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假如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①既尽,杯盘狼籍②。相与枕藉③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④。

【注释】① 肴核既尽:菜肴和果品。② 狼籍:纵横凌乱。也写作“狼藉”。③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④ 既白:已经发白(指天亮)。

【译文】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光,杯子盘子杂乱地摆放。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舟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内容解析】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他曾两次游览黄州赤鼻矶,当地人因音近称之为赤壁,于是苏轼借地发挥,相继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借以抒发怀抱。

本文为《前赤壁赋》,记述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所思。

段写作者夜游赤壁所见的美景和愉悦的心情。文章由游起兴,先点明时间、地点、人物。“清风徐来”写出秋气之爽,“水波不兴”写出江水的平静,以此美景引出饮酒诵诗的乐事,自然带出“月”来。后文紧扣“月”与“水”,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月夜秋江游乐图。“徘徊”二字生动,描画出月对人的依恋,“白露横江”写出秋意之浓,“水光接天”写出秋水之浩渺,一个“纵”字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自由愉悦,一个“凌”字表现出身心的超然洒脱。以上是融情入景。“浩浩乎”“飘飘乎”二句表现出作者游兴之高,游乐之极。这里是借景抒情。

第二段写苏子与客饮酒、歌唱、吹箫的情景,本段由乐转悲。作者一边痛饮,一边狂歌,但作者歌中的“美人”却远在天边。此处,苏轼借用骚体诗“桂棹”“兰桨”来比喻自己心志高洁,化用《楚辞·少司命》中“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的诗意,用“美人”来比喻圣主贤臣或美好的理想,含蓄地表达出自己远贬黄州后知音难觅、理性无法实现的失意苦闷心情。悲歌和以洞箫的呜咽之声,使作者的心情更加悲凉。接着,作者先从正面描写箫声的悲咽低回(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后从侧面描写箫声的感伤效果(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作者的悲伤之情急转直下,自然引出下文主客之间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感叹。本段由苏子问引出客答。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自然景物和山川形胜自然引出历史人物曹孟德和他破荆州、下江陵的历史往事,引发了一系列感慨:用古今人物事迹(一世之雄与吾辈渔樵)对比,感慨自己的功业无成和人生失意;用“寄蜉蝣于天地”与“渺沧海之一粟”对比,感慨自身的渺小;用“哀吾生之须臾”与“羡长江之无穷”,感慨人生的短暂;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抒发求仙而不得的幻想失落破灭。“客”的感慨之情跌入低谷,这实际上是苏轼借客的感慨表露自己的悲慨之情。

第四段写苏子答客,苏轼借水与月论述“变与不变”的道理,宽解客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上文中,客“羡长江之无穷”,想要“抱明月而长终”。苏轼便借水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见解。从“变”的角度来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自然回答了“羡长江之无穷”。接着以“物各有主”阐发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用“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来化解消释客的悲情,显出旷达洒脱的情怀。这与李白的《襄阳歌》中诗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有异曲同工之妙。至此,作者找到了解脱苦闷、忘怀得失的人生出路。

第五段转悲为喜,照应开头,极写主客开怀畅饮的游赏之乐。

宋代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评价道:“《赤壁赋》卓绝近于雄风。” 宋代唐庚在《唐子西文录》中评价道:《赤壁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他们都对《赤壁赋》做出了高度评价。清代金圣叹在《天下才子***书》中写道:“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鸣咽,忽然从曹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对该文的文气脉络做了生动的点评。

【章法点评】

1主客问答的形式

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本文的主与客看似两人,实际上是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痛苦、矛盾心理的外化体现,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面对现实处境心灵深处痛苦与超脱的两个思想对立面,主客问答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客虽是虚拟的人物,但他更像是苏东坡日常情绪和感受的化身。而主所抒发的是他俯察人生与宇宙之后摆脱烦恼、超脱苦难的哲学领悟。

2事、情、景、理有机融合

本文叙事精炼生动,写景诗意盎然,抒情富有感染力,议论富有哲理意蕴,把事、景、情、理有机交融在一起,因事写景,由景生情,借景喻理,事、景、情、理水乳交融,既充满诗情画意,又饱含人生哲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第三段为例,作者由眼前的山川形胜,联想到赤壁之战中的历史人物——曹操和周瑜,铺写曹操破荆州、下江陵的英雄气概,这是由景入事;接着把曹孟德的显赫一时与客的苦闷失意进行对比,自然引出人生短暂的议论,这是由事入理;后写出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与现实(“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巨大落差,这是由理入情。

3语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本文既保持了赋讲究声律的特点,大量的排比句和对偶句的使用,使句式整饬,音韵和谐;文章又有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句式潇洒自由。整散结合的语言,使文章行文错落有致,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