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道人间秋已尽 人间词·人间词话
  • 谁道人间秋已尽 人间词·人间词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谁道人间秋已尽 人间词·人间词话

27.75 4.7折 59 全新

库存60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小军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2493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29699253

上书时间2024-10-21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节选)

如果按照南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说,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李白堪称中国第一位词人,那么,王国维的《人间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他是中国词史上最后一位词人。

李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代之一。即使经历过社会的动荡,虽然是写离情别绪,李白的词仍有阔大的意境,磅礴的气象,有开拓万世、凌驾天下之势。王国维评李白《忆秦娥》曰:“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人间词话》一)王国维企慕虽高,但他所处的时代,与李白的时代截然不同。清王朝在蒙受一系列的劫难和耻辱后,处于历史上最衰颓朽败的年代,正走向它的终结。不过,从另一方面说,王国维早年所处的时代又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大发现”的时代——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大发现”,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的“大发现”,中华大地上诸多文物的“大发现”(敦煌莫高窟文物、流沙坠简、甲骨文等)。与其说,数千年衰颓朽败的历史重负对王国维纤弱而敏感的神经有着决定性的刺激作用,毋宁说,世纪之交的“大发现”对王国维有着更多的刺激作用。王国维的诗词创作,连同他的哲学、教育、文学研究,在20世纪之初、新旧时代交替更迭之际,留下了错综复杂而又独特奇妙的印迹。

值得指出的是,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先介绍叔本华、尼采哲学的第一流学者,最先译介歌德、托尔斯泰等文豪作品的第一流学者,最先将西方美学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流学者,也是运用西方近代美学思想评论剖析中国传统小说、戏曲、诗词的第一人。他一度激烈批评孔子政治思想“为君主封建专制主义,专尚保守”(《孔子之学说》),抨击“教权专制”和“家长制度之严峻专制”(《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积极介绍西方教育思想与文学经典作品,呼吁兼通世界学术,强调学术研究自由。他早在“五四”之前就为新文化运动留下了伏笔,无愧为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从另一个角度看,王国维又是中国古代文化道统坚定的维护者和严谨的总结者,数千年历史旧债与人间罪恶的负荷者与殉道者。他评南唐李后主“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人间词话》一八),可谓夫子自道。他的诗词作品与美学论著卓越不凡,而又富有特定时代的典型意义和象征意义。他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上的煊赫成就堪称现代国学研究的开山,为万千后学树立了不朽的典范。诚如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指出的那样:

他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



导语摘要

本书将王国维的《人间词》与《人间词话》合在一起,予以全面通俗的注释与解读,《人间词》的原序也一并收入。《人间词》按发表顺序排列,共计一百十五首。对于术语、名词、掌故、疑难等,逐一注释,间作疏理。解读则简析作品内外,征引各家评论,以供读者对照参考。书中还组配了《人间词》手稿图片。



作者简介

郑小军(1962—2022),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谁道人间秋已尽:人间词•人间词话》《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间词话校注》《毛泽东圈阅评点的中国古代散文》(主编)等,选编点校《明清神话小说选》,参与编纂一代词宗著作《夏承焘集》。曾主持、参与全国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多项,获国家级、省级图书奖三十余项。



目录

前言


人间词甲稿序


人间词乙稿序


 


人间词甲稿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浣溪沙(路转峰回出画塘)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浣溪沙(霜落千林木叶丹)


好事近(夜起倚危楼)


好事近(愁展翠罗衾)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西河(垂柳里)


摸鱼儿(问断肠江南江北)


蝶恋花(谁道人间秋已尽)


鹧鸪天(列炬归来酒未醒)


…………


人间词乙稿


浣溪沙(七月西风动地吹)


浣溪沙(六郡良家最少年)


浣溪沙(城郭秋生一夜凉)


点绛唇(厚地高天)


扫花游(疏林挂日)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蝶恋花(斗觉宵来情绪恶)


祝英台近(月初残)


浣溪沙(乍向西邻斗草过)


…………


人间词补编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菩萨蛮(回廊小立秋将半)


菩萨蛮(西风水上摇征梦)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


醉落魄(柳烟淡薄)


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


鹧鸪天(绛蜡红梅竞作花)


百字令(楚灵均后)


霜花腴(海誑倦客)


清平乐(蕙兰同畹)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删稿


人间词话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将王国维的《人间词》与《人间词话》合在一起,予以全面通俗的注释与解读,《人间词》的原序也一并收入。《人间词》按发表顺序排列,共计一百十五首。对于术语、名词、掌故、疑难等,逐一注释,间作疏理。解读则简析作品内外,征引各家评论,以供读者对照参考。书中还组配了《人间词》手稿图片。



主编推荐

郑小军(1962—2022),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谁道人间秋已尽:人间词•人间词话》《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间词话校注》《毛泽东圈阅评点的中国古代散文》(主编)等,选编点校《明清神话小说选》,参与编纂一代词宗著作《夏承焘集》。曾主持、参与全国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多项,获国家级、省级图书奖三十余项。



精彩内容

如梦令

点滴空阶疏雨①,迢递严城更鼓②。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③,斜汉垂垂欲曙④。

 

注释

① 点滴空阶疏雨:参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诗:“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疏雨,稀疏的雨点,小雨。孟浩然咏秋月新霁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② 迢递:遥远,悠远。这里形容“更鼓”声隐约传来。严城:戒备森严的城市。何逊《临行公车》诗:“禁门俨犹闭,严城方警夜。”陈陶《赠温州韩使君》诗:“严城鼓动鱼惊海,华屋樽开月下天。”更鼓:报更的鼓声。陈维崧《永遇乐》(京口渡江用辛稼轩韵):“一江灯火,隐隐扬州更鼓。”这句可参见况周颐《苏武慢》(寒夜闻角):“风际断时,迢递天街,但闻更点。”

③ 无据:没有凭据,不足凭信。宋徽宗《燕山亭》:“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纳兰性德《清平乐》(忆梁汾):“有梦转愁无据。”

④ 斜汉:天快亮时斜垂的银河。垂垂:斜垂、下垂的样子。

 

解读

此词列为《人间词甲稿》第一首,可能是王国维较早的词,当作于1904年春。词写长夜无眠的烦恼,刚一入梦又被风雨搅醒的惆怅,委婉细微地表现了词人的敏感和忧郁。王国维《来日二首》诗之二称“人生一大梦”,然则将这首写浅梦的词放在《人间词甲稿》第一首,或许自有作者的道理。

 

 

浣溪沙

 

路转峰回出画塘①,一山枫叶背残阳,看来浑不似秋光②。隔座听歌人似玉③,六街归骑月如霜④,客中行乐只寻常。

 

注释

① 路转峰回:语本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朱锡绶《幽梦续影》:“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画塘:景色如画的池塘。

② 浑:全,全然。“浑不”苕本作“浑未”。

③ 人似玉:参见《诗经·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温庭筠《定西番》:“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④ 六街:原指唐代长安城中左右六条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后泛指都市大街。

 

解读

词人1904年秋赴苏州,任江苏师范学堂教职。此词当是词人初到苏州时所作。词写郊游所见的美景,宴饮行乐的情形,最后归结到游乐之后独自归来的冷清、客居他乡的寂寥。词由浓而淡,由明转暗,由华丽归于平淡。

 

 

临江仙

 

过眼韶华何处也①?萧萧又是秋声②。极天衰草暮云平③,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④。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⑤,独拥最高层⑥。

 

注释

① 过眼韶华:转眼即逝的美好春光。晁补之《梁州令叠韵》:“好景难常占,过眼韶华如箭。”

② 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③ 极天衰草:参见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李清照《点绛唇》:“人何处? 连天衰(芳)草,望断归来路。”暮云平: 参见王维《观猎》: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④ 峥嵘:高峻、突出的样子。对于下片前两句,沈启无校本曰:“案静安此词前起一七一六,后起一六一七,似无此体,恐系排错。应前后起句相同,俱作一七一六。后起句疑是‘独立荒寒谁与语? 回头宫阙峥嵘’之误,但手边既无确定本子可以校勘,姑志于此存疑。”

⑤ 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残照:夕阳余晖。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⑥ 最高层:参见潘阆《酒泉子》:“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昔年独上最高层。”吴文英《丑奴儿慢》:“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解读

这首词当作于1904年秋的苏州,写作时间可能略晚于上一首词。与上一首词不同的是,这首词以萧瑟的秋天景色写起,渐次转入佳境,最后以浓墨重彩的壮景收尾,集中表现了独立荒寒的青年词人充满豪气与理想的一面。关于这首词所写的景色,有说苏州虎丘塔,有说南通狼山支云塔。笔者以为,此词所写或为苏州灵岩寺,寺在苏州城西灵岩山顶,寺内灵岩塔高耸入云,蔚为壮观,似即上片所谓“一塔枕孤城”。相传灵岩寺所在地原是春秋时吴国馆娃宫遗址,清末寺庙殿宇尚存,下片所谓“宫阙”或即指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