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全传
  • 苏东坡全传
  • 苏东坡全传
  • 苏东坡全传
  • 苏东坡全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苏东坡全传

24.79 4.3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牧宸

出版社台海

ISBN9787516836422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910712

上书时间2024-10-07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牧宸编剧,作家。
轻果阅读获奖作者。曾出版作品《愿你在未来的路上,步伐坚定且内心温柔》等。

目录
第一章 眉山苏氏001
第二章 程氏教子010
第三章 名噪京师021
第四章 各奔前程031
第五章 走马上任043
第六章 幕后听言052
第七章 波折陡生058
第八章 潋滟晴光065
第九章 踽踽独行075
第十章 凌云壮志084
第十一章 徒知徐州092
第十二章 天涯倦客100
第十三章 狂风骤雨108
第十四章 寂寞沙洲119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127
第十六章 鸿鹄东行139
第十七章 握手言和148
第十八章 深情厚谊156
第十九章 常州归老164
第二十章 委以重任172
第二十一章 师友之情183
第二十二章 梦华东京191
第二十三章 爱憎分明199
第二十四章 元祐党争208
第二十五章 再起纷争216
第二十六章 二渡杭州221
第二十七章 兢兢业业229
第二十八章 逆旅行人237
第二十九章 孜孜不倦245
第三十章 出走定州254
第三十一章 溘然长逝263

内容摘要
苏东坡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因为他有趣,所以如此苦难的人生都变得伟大和传奇。
全书讲述了他高楼起,宴宾客,楼塌了……但无论盛夏亦或寒冬,都是人生,都是体验,只要活着,他就要快乐。
他做官做到皇帝左右,写词写到千古流传,爱美食爱到自研菜品,做什么都到极致,热烈的爱着生活,才能对得起自己这短暂的一生。
全书有故事,有人生,有热泪,也有智慧。

精彩内容
眉山苏氏陈正敏在《遁斋闲览》中说,丰城有一古稀老人,娶了个如花美眷。美眷生子时,老人请苏轼作诗添喜,苏轼了解了详情后,却作诗云:“圣善方当而立岁,乃翁已及古稀年。”苏轼嘲笑人家老牛吃嫩草,孰料后来却纳了比自己小二十五岁的朝云为妾,并视朝云为红颜知己。
余光中通读古今名人传记后,曾感慨: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在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而苏轼就很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有趣的灵魂,不但舌灿莲花,而且幽默风趣。
元祐年间的某一日,苏东坡下朝归来,拍着自己的大肚皮,问家眷们:“你们都来猜猜,我这肚子里装了些什么?”有婢女说:“是学问。”苏轼高深莫测地摇头。
另一婢女道:“是文章。”苏轼再次老神在在地摇摇头。
解语花朝云转了转乌溜溜的眼珠子,笑言:“这里面装的呀,是满肚子的不合时宜。”闻言,苏东坡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有趣的苏轼,身上披挂的荣耀很多,他是文豪大家,一生写就诗词佳篇无数;他是“旅游达人”,二十一岁入仕后,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是宋朝第一美食大家,因为爱吃,由此发明了诸多菜式;他是“花花公子”,流连于万花丛中,却情深义重;他是水利工程师,一生疏浚、筑堤多处,著名的“苏堤”便是出自他之手。
他出生于峨眉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眉山,其名头却与父亲、弟弟一起通南彻北,馨香百世。“一门三杰”的荣耀,不仅被世人称颂,还使得眉山这个旮旯之地,名扬天下。
苏轼的祖父苏序是个乐善好施的小地主,不爱书香爱农耕——守着几亩稻田,精心侍弄。
遇到丰年时,他并不将多余的粮食卖掉,像别的豪绅那般买仆置产,吃山珍海味,而是把打下的稻谷换成粟米,自己仍住在老屋里。
乡人不解,问他何故?苏序也只是笑而不语。直到遭遇荒年,他将丰年时所换的粟米,尽数分发给受灾的乡民们,帮大家度过叫苦连天的时节,大家才明白他未雨绸缪的远见。
除了慷慨大方,苏序还身怀侠义。
淳化四年(993),王小波、李顺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来到眉山时,城中百姓四散逃窜,二十一岁的苏序,默默地扛起兵器,以瘦弱的身板镇守山城。
其间,苏序的父亲重病过世,他一边办理丧事,一边安慰乡民们,“别怕别怕,这里很快就会好的”。
眉山果然很快归于平寂。
某些时候,侠气与勇气是相通的。遇到不平之事,苏序不仅仗义执言,还会挺身而出。
眉州有座庙,庙里供奉了一尊神明“茅将军”,庙吏便以“茅将军”之名坑蒙拐骗。古人迷信,对神明多有敬畏,哪怕受了坑骗,也只会忍气吞声。
苏序气不过,某次酒宴过后,便借着酒意,带着二十多个壮劳力,以撒酒疯的名义,砸了“茅将军”,拆了将军庙,顺带揍了骗子一顿,算是给受辱的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苏序用聪明的头脑与兼济天下的大爱征服了眉山众人,再加上一副英俊的容貌,轻而易举便捕获了许多女子的芳心。
自古以来,才子与佳人乃金玉良配,高门贵女见惯了风流倜傥、学富五车的世家子,对这样一个集侠气与勇气,更兼仁心于一身的男儿自是充满了好奇。后来,苏序与豪绅史家千金结为秦晋之好,便也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
好的夫妻关系,是互相尊重,不妄想改造对方。苏序作为独生子,一直以来随性生长,直到中年才喜欢上作诗。可尽管如此,他并不注重文采是否斐然,句子是否对仗,一切以随心、随意、随性为好,诗句重抒情表意而轻规矩修饰。在教育上,他也没有望子成龙的雄心,而是秉承着开放自由的教育理念,尊重子女的性情,让他们自在成长。
也许正是这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自由的教育方式,为苏家,也为后世,培养出了盛贯南北的“一门三杰”。
川蜀归依大宋之前,蜀地无人出仕。而宋朝重文轻武甚至抑武崇文的出仕制度,也让这片多出英雄好汉而少文墨才子的地界更显贫瘠。
天子为巩固皇权,文臣为压倒武将,无不尽力提高文官的待遇,文人们只要通过省试、殿试的考核,便会被授予官职。
除此之外,当时最具分量和权威的一国之君——宋真宗赵恒,为了文学艺术的弘扬与传承,亲自写了一首《励学篇》,鼓励百姓们勤学苦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流传至今,浅显、直白地诠释了勤学苦读便能获得璀璨未来的理念。
在发现大儿子苏澹和二子苏涣喜好读书后,苏序也响应号召,督促两个儿子努力读书。反观小儿子苏洵,直接长成了第二个苏序。
年少的时候,苏洵仗着优渥的环境,不爱读书。在两个哥哥纷纷进士及第、封官戴帽,就连老爹苏序也“父凭子贵”获得了诰封之后,他依然整日里游手好闲,最大的梦想是游遍锦绣山河。
可惜世事难料,不久后,他家已无多余的钱财供他挥霍。
在外人眼中,他七岁受蒙,虽然聪敏,但不如两个哥哥好学。如果是一般家庭,眼看着两个儿子勤学好问,另一个只会招猫逗狗,早已棍棒伺候了。
可因着苏家大家长的平和心态,愣是任由苏洵肆意疯长成了他自己喜欢的模样。而且苏洵继承了父亲的好眼光,娶到了一位好妻子——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千金。
司马光在《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赞誉其夫人道:“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程家小姐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又系出名门,按理说是浪子苏洵高攀不上的贵女。程家哥哥自然也是竭力阻拦,但人都有逆反心理,你越反对,她越是固执己见。
程家千金哭着、闹着,不惜与哥哥决裂,也要嫁给这个“一无是处”的浪子。但她这番真情却几乎被辜负了。
婚后的苏洵仍旧当自己是那个肆意潇洒的少年郎,继续过着自己喜爱的飞鹰走狗的快活日子,丝毫不顾及妻子程氏舍弃了自己舒适的生活,以“爱情的名义”来到苏家这个陌生的环境里,那种种局促不安和小心翼翼。
婚后,苏洵依然到处闲逛游荡,不务正业。没钱了,厚着脸皮找老父亲伸手,苏序竟也不觉有什么不对。儿子要,他就给。可怜脸皮薄的程氏只能时常变卖自己的嫁妆首饰添补家用。
翌年,长女出生,但是为人父母的喜悦还未延续多久便戛然而止,女儿不满一岁就夭折了。女人因十月怀胎,母爱早已萦怀,长女早夭,程氏暗自垂泪。不称职的父亲苏洵却无法感同身受,依然我行我素。
苏洵此种行径,如若换作一般女子,怕是早已摔盆砸碗、吵闹不休了,可贤良的程氏隐忍下来,第二年又诞下一名女婴。
她硬生生地将所有的委屈都咽进了肚子里,把温情和贤惠留给了丈夫和苏家。
可苏洵不但不思进取,反而因重男轻女,在成都游荡时,用玉佩换了张张仙师的画像挂在堂前,每日焚香祈愿,心切求子。
长子苏景先呱呱坠地时,苏洵高兴坏了。但他的高兴转瞬即逝。北宋明道元年(1032),苏洵的母亲患病,久治不愈,最后撒手人寰。母亲的离世让苏洵对程氏丧女之痛终于有了实感。
与父亲安于一隅不同,苏洵的得过且过是人都会唾弃一句不思进取,但当生子的喜悦与丧母的悲痛交织成奋发向上的动力时,他又轻易地得到了程氏的谅解。
程氏听说苏洵要改过向上,喜极而泣。为了鼓励苏洵,贤内助程氏效仿孟母三迁,劝说苏洵携家带口搬出了老宅,住在城南纱縠行的一栋房子里。
没有任何人帮衬的日子里,苏洵一家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有人劝程氏伸手向阔绰的娘家求助,程氏却摇摇头。只因她顾及苏洵的名声,宁愿独自扛起生活的困苦,也不想他被冠上“软饭男”的污名。
苏洵终于有些忐忑不安,说道:“我自己是很想再奋斗一番的,也有信心能高中,不过我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又怕断了经济来源,到时候家计艰难,日子可怎么维持下去啊?”程氏安慰他:“我早就希望你可以奋发读书,如今你若有了这份心思,我是最开心不过的,你只管好好读书,以后谋个好差事。别担心生计,家里有我,定能护全家周全。”程氏是个女强人,这样说了,也这样去做了。纱縠行整条街都是做丝织品生意的,程氏身为女子,却为了丈夫,为了维持家用抛头露面。面对如此全心全意的妻子,苏洵很受感动,他默默远离从前声色犬马的生活,开始闭门谢客,专心在家伏案读书。
可惜苏洵的苦读并未换来成功的如期而至,他的两次科考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乡试落榜后,他一把火焚了旧稿子,这期间长子因病早夭,让本就贫寒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苏洵此次尚且能痛定思痛,发愿来年再接再厉,可第二次又落了第,他便有点心灰意冷了。他甩甩袖子,撇下全家,踏山荡水,散心去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