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朱元璋的台前幕后

35.4 6.1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宏伟|

出版社中国画报

ISBN9787514622393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2061205

上书时间2024-09-25

安岳县墨韵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宏伟,毕业于南京大学,喜爱历史、文学,工作之余乐于创作,曾出版著作有《用第三只眼睛看透人》《一步登天》《突破微利时代》。

目录
第一章 从牧童到和尚
元末乱世 … ………………………………………………………………… 002
帝王游戏 … ………………………………………………………………… 006
寺院行僮 … ………………………………………………………………… 012
第二章 闯荡天涯
踌躇满志 … ………………………………………………………………… 018
初露锋芒 … ………………………………………………………………… 023
羽翼渐丰 … ………………………………………………………………… 027
挥师集庆 … ………………………………………………………………… 037
第三章 削平群雄
扩大战果 … ………………………………………………………………… 054
求能纳贤 … ………………………………………………………………… 057
胜陈友谅 … ………………………………………………………………… 060
西线决战 … ………………………………………………………………… 074
平张士诚 … ………………………………………………………………… 084
统一天下 … ………………………………………………………………… 094
第四章 强国之路
封官睦邻 … ………………………………………………………………… 100
休养生息 … ………………………………………………………………… 104
打击豪强 … ………………………………………………………………… 113
整顿军队 … ………………………………………………………………… 121
重建宫制 … ………………………………………………………………… 126
严法治国 … ………………………………………………………………… 132
第五章 强权政治
专制统治 … ………………………………………………………………… 140
设文字狱 … ………………………………………………………………… 151
织特务网 … ………………………………………………………………… 159
皇权顶峰 … ………………………………………………………………… 165
第六章 平民天子
崇尚俭约 … ………………………………………………………………… 174
立志勤学 … ………………………………………………………………… 177
矛盾性格 … ………………………………………………………………… 181
教子有方 … ………………………………………………………………… 185
第七章 晚年生活
帝王之家 … ………………………………………………………………… 192
依依归去 … ………………………………………………………………… 206
附录 朱元璋大事年表

内容摘要
朱元璋的身上一直笼罩着传奇色彩。无论是喜欢探幽访古的学者还是喜欢猎奇的普通人,都对朱元璋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成长为一个决泱大国的开国君主的创业史充满兴趣。
朱元璋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能够把握住历史的机遇,不断在元末乱世和战争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他有很强的大局观,深谋远虑,并能识天下英才而用之。本书结合有关史实,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元璋,引导读者去体会他一统天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近距离审视他是怎样在波谲云诡的群雌逐鹿中一次次地为自己争取机会的,从而走向成功。

精彩内容
元末乱世1271年,忽必烈大汗率蒙古军队灭掉了历经320年的大宋帝国,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面积约3000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大元帝国。大元帝国最高元首大汗——忽必烈,把原属于西夏、金、宋、大理的土地和蒙古本土合并,重新区划为腹里中书省、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云南诸路行中书省、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等11个行政地区。
这一时期明教在民间还与弥勒教、白莲教同流,弥勒教和白莲教都出于佛教的净土宗,一个叫弥勒净土,一个叫弥陀净土。
白莲教供奉阿弥陀佛,劝人念佛修行,多做好事,死后可到西方净土白莲池过快活日子。白莲教与明教、弥勒教仪式戒律相近,到了大元帝国末年,三教同流。这些教众都不满现实,主张改变现状,都相信明天的世界会更美好,而这一天到来的标志便是“明王”出世,“弥勒佛”下降。人们在苦海中期待着救星的出现,一旦听说哪里有明王出世或弥勒佛降临的消息,便蜂拥而至,为之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
1325年6月,息州人赵丑厮、郭菩萨就宣扬过弥勒佛要来治理天下的消息。
1337年,陈州人棒胡(闰儿)又传弥勒佛已经降生了,他烧香礼拜、聚齐教友,在汝宁府、信阳州起事,打下归德府、鹿邑,烧了陈州城。1338年,袁州慈化寺和尚彭莹玉(又称彭翼)与徒弟周子旺秘密传教反元。他们劝人每晚点着火炬,烧香礼拜,口念弥勒佛偈,每人背上都写一佛字,约定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时起事。周子旺自称周王,举起了反元的大旗。后来周子旺被杀,彭莹玉一面行医,用泉水给老百姓治病;一面在息州、陈州、信阳、淮西一带秘密传教,组织力量反元。虽然后来起义失败,彭莹玉战死,但是,弥勒教教徒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活动。与彭莹玉南北呼应的是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韩氏的白莲教。韩家几代人都是白莲教教主,烧香结众,深得百姓信仰。官府害怕韩家势力发展,将韩家谪徙到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居住。此时韩山童接掌教主,广泛宣传天下就要大乱,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积极组织力量反元。
1344年5月,黄河涨水,北决白茅堤。
1344年6月,大雨连绵,黄河北决金堤a,曹州、濮州、济州、兖州被淹。
那个时代,人分为四等。第一等人是蒙古族人,自命为天之骄子,享有特权,充任各级政府长官,执掌兵权机要,他们可以强占土地,杀人越货,为所欲为。第二等人是色目人,他们较早归顺元廷,能得到主子的信任。第三等人是原金国所属的“汉人”,第四等人是原南宋所属的“南人”。“汉人”“南人”受歧视,而“南人”更甚。为了统治的需要,元政府便依职业的不同,分人为十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值得注意的是外来的佛教僧侣,世人称他们为“喇嘛”“西僧”“番僧”,蒙古大汗尊称他们为“法王”“国师”。他们具有强大的势力,虽不参与统治,却往往对百姓施暴,给百姓带来灭顶之灾。
元灭宋后,大量圈占土地,辟耕为牧,而元廷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当初的武功一样空前绝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个当官的都是一个“百万富翁”。据《明史》所载,第八任大汗帖木儿整顿官吏时,一次就撤掉了18073个贪官。殊不知没有制度的变革,只撤几个贪官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元世祖灭宋以后,多次向外发动战争,军费花费巨大,财政困难,于是任命一批刮钱能手做大臣,专事搜刮民财,增加赋税,卖官鬻爵,盘剥百姓,造成贪污腐化的政治风气。大官吃小官,小官吃百姓,民谣说:“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又说到官官相护:“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腐败黑暗的元廷暴政,把老百姓逼上了反抗之路。当时流传的一阙小令《醉太平》唱道:“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怎么办呢?那时的群众和他们的领袖就以明教、弥勒教和白莲教作为斗争的利器。利用宗教宣传、组织群众,在中国的朝代更迭史上,可谓源远流长。
明教传到中国,可以追溯到唐代,它糅合了基督教、祅教、佛教的教义,形成了一个新宗教,教义是二宗三际。明教认为,世界上有明暗两种不同的力量,叫二宗。明是光明,是善,是理;暗是黑暗,是恶,是欲。这两种力量经过初际、中际、后际的对立斗争,明暗各归其位。初际是过去,中际是现在,后际是未来。明教认为,现阶段,虽然黑暗势力占优势,但是明王一定会出世,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凡为明教徒,一人有难,八方教友来援,因此明教很有凝聚力。
元政府发汴梁、大名13路民工共15万人,调庐州等地戍军2万人改道黄河。韩山童得到消息,暗地叫人凿了一个石头人,脸上只有一只眼睛,偷偷埋在黄陵冈当掘的地方,然后散布消息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同时派几百白莲教教徒做民工,宣传天下就要大乱,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了。不久,河南、江淮一带的百姓全知道了,人心思反。
一天,民工挖到黄陵冈一段,在一棵树下,掘出一个一只眼睛的石人,人们吓得目瞪口呆,几万人围观,议论纷纷,都认为翻身出头的日子到了。
韩山童见时机已经成熟,聚集3000人,在白鹿庄斩白马乌牛,祭告天地,自称是宋徽宗第八代孙子,当为中国主宰,自立明王。刘福通自称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代,理应辅佐旧主光复天下。以头裹红巾为号,克日起兵。不料消息泄漏,韩山童被杀,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入武安山中。刘福通苦战,出敌不意地攻占了颍州、罗山、上蔡、正阳、霍山,然后分兵取舞阳、叶县等处。
挑河夫闻讯,杀了监工,头裹红巾,漫山遍野一片通红,与刘福通部队会合一处。不到10天时间,红巾军就发展到几十万人,迅速攻占了汝宁、光州、息州。红巾军严守教规,不杀百姓,不奸淫妇女,不抢劫财物,深受百姓拥护。人们高唱:“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见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敲响了元廷统治的丧钟。
红巾军除杜遵道、刘福通一支外,芝麻李(李二)的队伍控制了徐州(今江苏铜山)各县以及宿州(今安徽宿州)、五河(今安徽五河)、丰县(今江苏丰县),南边到了安丰(今安徽寿县)、濠州(今安徽凤阳)、泗(今安徽临淮)一带。由彭莹玉组织、徐真逸(寿辉)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攻下了德安(今湖北安陆)、沔阳(今湖北沔阳)、安陆(今湖北钟祥)、武昌(今湖北武昌)、江陵(今湖北江陵)、江西(今江西九江)一带,由布王三、孟海马率领的红巾军占领了唐、邓、南阳、嵩、汝(今河南省境内)和均、房、襄阳、荆门、归峡(今湖北省境内)大片土地,由定远县人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攻占了濠州。红巾军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已成燎原之势,元朝统治岌岌可危了。
这,就是造就明太祖朱元璋的那个动乱时代。
样张二统一天下平定东吴后,朱元璋立即开始考虑平定天下的方略。他告诫诸将:“江南既平,当北定中原,统一天下。大业垂成,更需努力!”当时,浙东有方国珍,福建有陈友定,两广有何真,云南有元朝宗室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四川有明升,北方则在元廷诸将的控制之下。元廷诸将一直自相残杀、纷争不断,元廷皇帝多次诏令他们合力南征,他们只当作耳旁风,都不肯执行。云南相距太远,一时难以顾及,四川则主幼兵弱,难有作为。朱元璋在对局势做了通盘考虑后,决定抓紧时机,南征北伐并举,即以主力北伐中原,同时分兵平定浙东、福建和两广。
方国珍在朱元璋攻占婺州等地后即已表示归顺,但他同时还与元廷保持着密切联系。朱元璋攻克杭州后,方国珍颇感惊惧,派人联络北方的扩廓帖木儿和福建的陈友定,试图结成掎角之势以自保。朱元璋十分恼怒,致信列举他12条罪状,劝他“改过效顺”。方国珍以为平江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朱元璋一时无力南顾,再加上自己有海上优势,朱元璋的步骑兵在海滨难以施展,因此不肯接受朱元璋的告诫。他下令将珍宝都搬到船上,准备不得已时逃向大海。至正二十七(1367年)九月,在攻克平江前夕,朱元璋派出三路大军攻取浙东,其中一路由海上进攻,以切断方国珍的退路。方国珍的部队毫无斗志,纷纷归顺。到十一月,庆元(今浙江宁波)失陷,方国珍率残部入海,在朱元璋水军的强大攻势面前,部将无心恋战,陆续投降。方国珍见日暮途穷,只得奉表乞降。
在对方国珍的军事行动正在进行之时,至正二十七(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又发布命令,派出三支征讨大军:胡美等率军进攻福建,杨璟等率军进攻广西,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中原。同时,朱元璋还加紧为登基称帝做准备。次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在应天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盘踞福建的陈友定是福清人,出身贫苦。红巾军进攻福建时,他参加了地方武装,后来不断升迁,官至福建行省平章,虽割据称雄,但一直效忠元廷。福建军事重镇有陈友定的官署所在地延平(今福建南平)以及福州、建宁(今福建建瓯)。朱元璋也兵分三路:一路是胡美所率主力,从江西渡彬关,为正兵;一路是汤和、廖永忠所率舟师,从宁波南下,进攻福州,为奇兵;还有一路由李文忠指挥,从浦城进攻建宁,是疑兵。三路军队进展都很顺利,到年底,攻克福州,进围延平。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城中军火库发生爆炸,朱元璋军队趁机攻城,一举成功,陈友定父子被送到应天处死。
平定两广的方略,亦由朱元璋亲自制定,也是兵分三路:第一路由杨璟率领,攻取广西;第二路由陆仲亨率领,由韶州直捣德庆;第三路就是刚刚平定了福建的水师,由廖永忠率领,从海路攻取广州。此时广东掌握在何真手里,他是东莞人,本为小吏,见兵荒马乱,便聚众自保,效忠元朝,官至广东行省左丞。他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听说廖永忠大军已到潮州,便派人赶到军前,献上印章图籍户口,奉表归降,于是广州及其附近州县不战而下。朱元璋对何真善识时务十分赞赏,召他入京,授以官职,后封为东莞伯。廖永忠率所部沿西江入广西,配合第一路军行动。到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广西全境亦被平定。
浙东、福建、两广全部平定,南部除四川、云南外,都归入朱元璋的版图,他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支援北伐军了。在北伐军出发前,朱元璋曾召集诸将商讨作战方略。有的人认为应长驱北上,直捣大都(今北京),大都既克,再乘胜攻取其他地方,必将势如破竹。朱元璋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中原虽动荡不宁,但实力仍不可小视,大都久为都城,防守必固,倘若长驱直抵大都,而不能很快攻破,则屯兵于坚城之下,远离后方,粮饷不继,元朝援兵四集,处境将很不利。他决定还是采用对付张士诚的老办法,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并制订了具体的作战步骤:先取山东,去其屏障;回师河南,断其羽翼;然后西拔潼关,占据其门户。待大都陷于孤立无援之境,再进兵攻打,可以不战而克。攻克大都后,鼓行而西,云中、太原、关陇可席卷而下。朱元璋的这个计划,即把自己置于不败之地,又抓住了元军不相统属、自相残杀、可以各个击破的弱点,的确是思虑周密的万全之策。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目,徐达、常遇春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上。临行前,朱元璋召集诸将,再三申明纪律。接着,朱元璋又发布讨元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徐达很好地执行了预定作战计划,从出兵时起到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平定了山东。在接下来的三四月间,出兵攻取了河南,并占据了潼关。五月,朱元璋亲自到汴梁,大会诸将,部署攻取大都的作战行动。徐达询问倘若元顺帝向北逃窜怎么办,朱元璋说:“元朝的兴亡都是天数,若元主北逃,不必穷追,待其出塞之后,只要固守疆界、防其来侵就行了。”看来,朱元璋知道若活捉了元顺帝,也不好安置,有意为他留一条去路。在集合好军队后,徐达于闰七月初二挥师北上,元军望风而逃,二十八日占领通州,进逼大都城下。这日晚,元顺帝率后妃、太子和朝臣们开健德门出城,经居庸关,逃向草原。八月初二日,徐达率领大军入城,大元帝国正式灭亡。大都既克,徐达等按照原先的部署,挥师西向,到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山西、陕西全部平定。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下令出兵四川,消灭夏政权。夏的建立者明玉珍是随州(今湖北随县)人,薄有家产,后参加徐寿辉起义军,率部进入四川。徐寿辉被陈友谅弑杀后,他以兵扼守瞿塘,自立为陇蜀王,后正式称帝,国号大厦。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二月,当朱元璋正在经略淮东时,明玉珍病死,子明升继位,年仅十岁。朱元璋派出的伐蜀大军兵分两路:南路由汤和等率领,走水路自瞿塘攻重庆;北路由傅友德等率领,走陆路自陕西趋成都。夏国以重兵把守瞿塘,水路受阻,陆路却趁北边防务空虚长驱南下,并将攻城略地的消息写在木牌上,投入长江。水路得到消息后,从间道绕到夏军背后,两面夹攻,突破瞿塘天险。夏军节节败退,明军很快就逼近重庆,有人劝明升逃往成都,明升的母亲说:“事势如此,纵往成都,不过延命旦夕。”二十二日,明升奉表投降。到八月,全蜀悉平。
四川纳入版图,为平定云南创造了条件。朱元璋很希望云南能不战而下,所以迟迟没有发兵,反复派人诏谕,但统治云南的元朝宗室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坚决不肯归降,仍与逃到草原的元顺帝保持联系,坚守臣节。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命令傅友德等率兵平定云南,到次年正月,即抵达昆明,梁王率家属等投滇池自杀,各少数民族首领望风归附。
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步是平定东北。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武装力量是纳哈出的军队,他屯驻在辽河北岸的金山,有兵二十万。此人曾在太平任职,朱元璋攻克太平时,将他俘虏,后释放。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觉得自己有放他北归之恩,与他也算老相识了,多次写信劝他归顺,但纳哈出置之不理,还经常骚扰明军控制的辽东。朱元璋忍无可忍,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命冯胜等率军讨伐纳哈出。五月,明军在取得几次大捷后,到达金山,纳哈出见大势已去,只得归降。
经过长期的奋斗,朱元璋终于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宏伟大业。
样张三崇尚俭约朱元璋生长于贫困的农村,自幼在穷苦中泡大,深知物力维艰,生活十分朴素,讲究节俭。后来,朱元璋虽然做了皇帝,大权在握,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人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供其享用,他却始终保持着朴素的本色。
他在自己卧室的屏风上亲笔写上唐人李山甫《上元怀古》的诗:“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为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将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在,雨花烟草石城秋。”这首诗并没有什么艺术特色,但朱元璋却十分喜爱这首诗。他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吟诵一遍,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朴素的本质,他要保住来之不易的江山。
每当庆典饮宴,朱元璋总是拿起酒杯为大家祝贺,看着群臣干杯以后,他浅尝辄止,表示意思而已。高邮人汪广洋做了丞相以后,曾问朱元璋:“皇上为何不喜饮酒?”朱元璋说:“保持头脑清醒。酒不可不饮,亦不可多饮,多饮便失去了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营建宫室时,管工程的人画好图样,交朱元璋审定。朱元璋看了以后,说:“古人有言,‘勿谋华屋’。宫室建筑,实用坚固而已,装饰无益。”说罢,拿起笔来,将雕琢考究装饰的地方全勾掉了,命有司依图建造,在宫室的墙壁上画宋儒的《大学衍义图》和历代亡国之君的故事,有司按朱元璋的旨意建成的宫室朴素无华。
有个当官的讨好地说:“云南有一种叫大理石的石头,非常好看,可以运来铺地。”朱元璋听了,脸立时沉了下来,说:“脚踏实地,活得自在。劳民伤财,你想让我垮台呀!”那个当官的被教训了一顿,打着自己的嘴巴,连连说:“我该死!我该死!”诺诺退去。
朱元璋下令,车舆服用诸物,该用金饰的,一律用铜代替,不可劳民伤财,追求豪华。朱元璋说:“朕富有四海,并非吝啬,实为俭约,不身体力行,何以率天下?”朱元璋不贪钱财玩物珍宝。元顺帝弃大都北逃后,留下了费尽心机才做成的自动宫漏(计时器),司天监特意贡献给朱元璋。
朱元璋见了,说:“不管政务,专干这个,叫作以无益害有益。”命人拿去公用。
陈友谅做汉王时,有一张镂金的睡床,做工精致,十分考究,江西行省恭敬地将这张床运到南京给皇帝下榻。朱元璋说:“这和孟昶的七宝尿壶有什么区别?”叫人打碎,自用竹床凉席。
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蕲州进贡竹簟,朱元璋命人退回去,并诏谕中书省说:“古来,进贡之物,只有服食器用,而无玩好之饰,今蕲州进竹簟,天下风闻,必然争进奇巧之物,则劳民伤财即由此始矣。”于是,下令四方,“非朝廷所需,不得妄献”。
洪武四年(1371年),有一个商人从乌斯藏带回一瓶番香阿刺吉,中文名叫蔷薇露,献给朱元璋,说:“此物可以调粉,为嫔妃美容。”朱元璋说:“这玩意儿只是装饰品,把人打扮得好看一些,却容易让人养成奢靡的习惯,没有益处,还是你留着用吧。”朱元璋就是这样严于律己,虽享皇帝之尊,却不过奢侈的糜烂生活。有一天下雨,朱元璋仰面观天,忽见一个内侍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过来。朱元璋立刻把那人叫住,正待说话,又见一个舍人穿着一件价值五百贯的新衣在雨中行走,朱元璋也把他叫来。朱元璋对这两个人大发脾气,骂道:“畜牲!好东西都让你们给糟践了。”于是下令,穿新靴子的光脚走,穿贵衣的光着膀子走。
这事后来传开,朝廷上下皆以俭朴为美,无人敢在衣着打扮上下功夫了,皆以穿旧衣为荣。
朱元璋在颁发的《织染局官敕》中说:“织染之工浩大,所用者皆民之岁供。若官良臣以司之,则民无横斜,色匹如式。若非良臣而贪污职者,则民之受扰,物不如式。古者因是设局命官,使工无旷日,物无妄费。今朕亦体为之,命尔某为某官。尔当公务业诚,保身慎哉。”朱元璋不仅自己节俭,还经常对官吏严格要求,倡导朴实作风。参政蔡哲出使,临行前,朱元璋特别嘱咐说:“蜀使来者,多饰浮辞,夸其大国,取人不信。你到后,千万不要学他们,有问题提出来,只可说老实话。”作为皇帝,朱元璋提倡节俭,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不多见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