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砖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砖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

13.2 5.3折 25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楠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546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3118947

上书时间2024-07-05

安岳县墨韵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古代砖瓦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灰褐色,以精美的画像,瑰丽的图素,隽秀的文字,折射出古文明的灿烂辉煌,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砖一瓦都烙上了时代的痕迹,精美绝伶。李楠编著的《中国古代砖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遗址出土的古砖、瓦当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建立起中国古代瓦当发展的基本序列,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揭示了砖瓦背后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极强的科学性。

目录
第一章  古砖:泥与±的千古融汇
  第一节  古砖史话
    居住的变迁——砖的雏形
    从“红烧土”到砖
    烧结砖的出现
  第二节  古砖的发展简史
    土坯砖
    秦砖
    汉砖
    隋唐砖
    明清金砖
  第三节  古砖的制作程序
    选土
    澄浆
    练泥
    成坯
    阴干
    烧制
    《天工开物》中的制砖工艺
第二章  画像砖:砖面上的诗情画意
  第一节  烙在砖土上的沧桑
    认识画像砖
    画像砖的类型
    汉代以前的画像砖艺术
    汉代画像砖艺术
    汉代以后的画像砖艺术
    画像砖表现的主要内容
    画像砖的主要制作技法
    画像砖的历史价值
  第二节  画像砖与其他艺术
    画像砖与画像石
    画像砖与绘画艺术
    画像砖与雕刻艺术
    画像砖与装饰艺术
    画像砖与建筑艺术
  第三节  画像砖欣赏
    舞乐百戏类画像砖
    车骑出行类画像砖
    农业生产类画像砖
    市容风貌类画像砖
    灵兽瑞鸟类画像砖
    花鸟图纹类画像砖
    ‘官吏生活类画像砖
    神话及历史故事类画像砖
    勇士斗猛兽类画像砖
第三章  巧思妙想话砖雕
  第一节  悠悠往昔砖雕情
    唐朝以前的砖雕
    唐朝时期的砖雕
    宋元时期的砖雕
    明清时期的砖雕
  第二节  砖雕技珐与工艺
    制砖工艺
    砖雕的主要技法
    印模工艺
    浮雕工艺
    透雕工艺
    圆雕工艺
    堆砖工艺
  第三节  地方著名砖雕
    天津砖雕
    山西砖雕
    徽州砖雕·
    临夏砖雕
    苏州砖雕
    广东砖雕
    宁夏西吉民间砖雕
    浙江东阳砖雕
    北京砖雕
    其他地区的砖雕
第四章  瓦:屋顶上的鬼斧神工
  第一节  瓦:屋顶上的舞蹈
    从陶器到砖瓦
    古瓦的历史
    黏土瓦的类型
    琉璃瓦:帝王建筑的专属用品
    天然石板瓦
  第二节  瓦当:屋檐上的精灵
    瓦当概述
    瓦当的种类
    瓦当的价值
    瓦当的收藏与鉴别
    古代瓦当的制作与使用
  第三节  瓦当的发展历程
    西周瓦当
    齐瓦当
    秦瓦当
    秦文字瓦当
    汉代瓦当
    汉代以后的瓦当
第五章  建筑:砖与瓦的结晶
  第一节  建筑结构认识
    梁与月梁
    枋与额枋
    斗拱与撑拱
    牛腿与雀替
    庑殿顶与歇山顶
    悬山顶与硬山顶
    垂莲柱与栏杆
    美人靠与门楣
    影壁与正脊
    正吻与鸱尾
    背兽与仙人
    走兽与宝项
    马头墙与墀头
    女儿墙、花墙与廊心墙
  第二节  古建筑欣赏
    千门万户未央宫
    巧构妙思长乐宫
    统率群臣太极宫
    空前绝后大明宫
    兴庆宫
    古建典范紫禁城
    故宫核心三大殿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古砖为泥土烧制之物,古砖往往刻有年代、图案、吉祥语等,是研究历史和雕刻的重要参考资料。瓦当艺术属于建筑体裁,包含着我国人民历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美的素质。古砖古瓦承载着古代人的艺术精华,了解和认识它们有很大历史意义。李楠编著的《中国古代砖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详细介绍了古砖古瓦的相关知识,它们留给我们的艺术价值是丰富和耐人寻味的。

精彩内容
红烧土也许是古陶器和古砖瓦产品发展的最初基础。例如在大多数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现有红烧土或红烧土块,如: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距今7000—9000年前),发现有一些红烧土块。
内蒙古发现了两座公元前6200一前5400年的房址
。在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时期的兴隆洼遗址,发现了人类原始居住场所原貌的房址。在房址居住面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先民使用过且保存完好的遗物,内部发现有堆积的红烧土块,壁面、地面均被烧成红褐色和黑褐色且十分坚硬,室内有大量红烧土块。
据武汉地区考古发掘证明,武昌洪山放鹰台遗址
出土了大量稻壳烧土和红烧土房屋遗迹,时间在距今6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远在距今7000—8000年以前,在武汉地区生活的人们,不仅进行渔猎活动,而且已开始种植水稻,并采用了红烧土来改善居住条件。
庙底沟遗址(距今4800—5900年)类型的房子,在王湾、庙底沟等遗址
发现十多座,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式的方形建筑。出现用挖槽法筑墙,并用红烧土块和砾石铺垫。居住面涂抹草泥土,晚期使用石灰抹墙。
仅在屈家岭遗址(距今4600—5000年)一处,在面积约5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发现大量掺有稻谷壳和稻草的红烧土,总量约达200立方米,有的地方稻壳和稻草密结成层,其数量是十分巨大的。
在西藏昌都镇东南约12公里的澜沧江西岸的卡若遗址中发现红烧土和石墙房屋,面积一般在10~30平方米之间,最大的一座近70平方米。放射性碳素测定其年代为距今4000—5000年。遗址分早、晚两期,其红烧土房屋,分圆底、半地穴、地面房屋三种。
上述发掘的遗址实例均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将经过烧烤后的黏土——红烧土块用在了建筑上。此时这类红烧土块可以认为是“烧结砖”发展过程中的“萌发”状态。在建筑上使用红烧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独有的特征,也是我国史前先民聪明才智的发挥与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对这类红烧土块,从早先的利用而变成了专门的加工制作,形成了有一
定用途的制品。
在20世纪的70__90年代,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
明,我国史前先民对红烧土的利用逐步变成了专门的加工制造,形成了一
种专门的制品——“砖”。例如:安徽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有一个高于地面约5米的土堆,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以及动物骨骼、螺蚌壳等,种类繁多,既有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画符号(达600多种)和泥塑艺术品。经过专业仪器的检测,证实了这些出土文物距今已有7300年的历史。在蚌埠市工作的安徽考古所负责双墩遗址发掘的阚绪杭研究员介绍说:“的确在双墩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块,有大有小,有的还特别大,最大块的尺寸有20多厘米,厚度约13~14厘米,估计形成温度在900℃左右,因此推测肯定与建筑有关。
但至今在双墩遗址还未发现陶窑,无法确定该红烧土块是专门加固用于建筑的,还是烧陶等出现的红烧土。”“双墩文化”作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被正式提出,这是三十多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实地考察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后得出的结论。
考古发现,早在6400多年前,母系氏族时期的西安半坡先民就采用横火膛窑和竖火膛窑烧制盛水、煮饭等六类日用陶器,就掌握了制陶的基本热学知识,为以后制造烧结黏土砖、瓦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考古界所称的“红烧土块”,Y5是中国烧结砖最早的“雏形”,亦为烧结砖之“元祖”。特别是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发掘出的大块鲜红的陶块和用黏土由人工摔打烧制而成的红烧土块;湖南澧县城头山原始社会城址出土大约4600年前烧成的、被日本学者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砖”,可谓为中国最早的“烧结砖”。
从以上考古发现的实物可知:我国烧结砖出现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早期,距今应有7000多年历史。
P5-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