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合之众:大众思维研究(2023版)
  • 乌合之众:大众思维研究(2023版)
  • 乌合之众:大众思维研究(202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乌合之众:大众思维研究(2023版)

25.9 5.3折 49 全新

库存38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出版社九州

ISBN9787522524443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1902924

上书时间2024-07-05

安岳县墨韵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n,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其中以《乌合之众》为代表作,为理解群体思维和行为提供了独到见解。他的观点直到今天依然拥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邓航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长期从事证券资产管理工作,谋生之余专注于中西思想史研究和西方经典译介。
舒涓南开大学古典文学硕士,师从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先生,曾任《广州日报》夜编中心副主任,现任上海方舟书坊文化传播总编辑。

目录
译者前言 群体的时代,公众的时代/邓航
原序
导言 群体的时代
第一卷 群体的思维
第一章 群体的整体特征
第二章 群体的情感和道德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用的宗教形式
第二卷 群体的观点和信仰
第一章 群体观点和信仰的远期因素
第二章 群体观点的即期因素
第三章 群体的领袖及其说服手段
第四章 群体信仰和观点的变化界限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和性质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第三章 刑事犯罪的陪审团
第四章 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
从群体到公众:公共传播及其社会影响/[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译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为什么人们在群体中不再独立思考,变得冲动、易怒、轻信、易受操控?
为什么群体成为英雄和成为罪犯同样容易?
为什么受过教育的人与无知的人在群体中表现一样?
为什么大众的想象力是政治家权力的基础?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于1895年首次问世。本书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出版,影响至今。在书中,勒庞以极富洞见的观察和精辟的分析,描述了群体的特殊心理与思维方式,探讨了群体心理的形成、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差异,以及群体对社会文明的影响。这些观点共同构成了勒庞对群体心理的独特见解,为之后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乌合之众》出版至今已一百多年,而书中的问题在今天仍然能令我们产生共识。
*本书特别附有译者万字长文导读;配有法国讽刺漫画大师杜米埃手绘“众生相”插图;同时附上与勒庞同时代的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德写于1901年的《从群体到公众》一文,为理解《乌合之众》提供另一种对照参考视角。

主编推荐
★  特别附有:译者万字长文导读 + 法国讽刺漫画大师杜米埃手绘“众生相”插图 + 勒庞同时代社会学家塔尔德《从群体到公众》一文
本书特别附有译者撰写的长文导读,引领我们回到勒庞生活的19世纪欧洲,梳理勒庞写作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时代背景,深度探寻勒庞对“群体的时代”为何如此震惊与惧怕;同时还提供了与勒庞同时代的有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塔尔德的不同观点对照,在思想的交锋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当时法国乃至欧洲的困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世界。
书中搭配有多幅法国讽刺漫画大师杜米埃手绘的“众生相”插图。杜米埃的插画以栩栩如生的人物、极具讽刺的笔法,生动展现了“乌合之众”的特质,让阅读体验更精彩、更轻松。
同时书后还附有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塔尔德写于1901年的《从群体到公众》一文,作为对勒庞和《乌合之众》的回应,为理解本书观点提供另一种对照参考视角。
★  群体心理学奠基之作,社会学推荐阅读经典,被译为20多种语言
作为勒庞的代表作品,《乌合之众》提供了对人类群体行为和思维的深刻洞察,解释了为什么在群体中个体会表现出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书中深度分析法国大革命、圣巴托洛缪大屠杀、拿破仑称帝、巴黎公社等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以独特的理论观点,激发我们思考群体心理,并深入理解社会大规模事件和动态。无论是对学者、社会观察家,还是对普通读者,这都是一部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  “对潜在重要问题的敏锐洞见”,跨越一百多年,经典永不过时
《乌合之众》出版于1895年,问世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勒庞在书里预言的群体暴力、阶级对抗引发的革命、意识形态敌对导致的战争等,一一成为现实,吞噬了很多国家和民族,造成无数悲剧,验证了勒庞的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成为许多政治家、企业家、公务员等的案头书,成为一部可以一窥人类集体行为奥秘、不受时间的经典。

精彩内容
群体的时代,公众的时代——古斯塔夫·勒庞群体心理学的洞见与偏颇/邓航美国版《乌合之众》的扉页上有一句出版商的特别提示:“本书的一些观点反映了19世纪蕞后几年,欧洲和美国部分作家在社会问题上的普遍看法,但现在已经不复如此。”这句声明可能会引发以下问题:一本观点过时的书为什么值得再版?或者换句话说,这本书对于一百多年后的读者而言,价值与意义何在?
子产曰“行无越思”,写作也无法超越作者的思想,而人的思想又主要源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对历史的认知,因此当我们评判一部作品的内在价值时,蕞稳妥的办法就是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进行考察。勒庞1841年出生于法国小城罗特鲁一个公务员家庭,青年时代在巴黎求学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游历欧洲、北非和亚洲,写过数本关于人类学和考古学的作品,然而都没有成功,后来转入研究群体心理学,并于1895年出版Psychologiedesfoules,中文译为《乌合之众》。
勒庞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对法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回顾,从1572年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到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称帝、波旁王朝复辟、奥尔良君主立宪,再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之后的“第三共和”等,时间跨度逾三百年。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当很多人出于某种目的聚集在一起时,群体行为就发生了不同于个体行为的本质变化,勒庞称之为“群体思维一致性的法则”,这种一致性表现出冲动、易变、易怒、轻信、不负责任、容易走向极端等特点。此外他还特别强调基于生物遗传的种族禀赋在种族文明和民族命运方面的决定性影响。
这样一部面世之后即经久不衰,并受到西奥多·罗斯福、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政要一致热捧的作品,却被部分社会学家认为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古怪混杂。美国社会学泰斗罗伯特·金·墨顿在1960年为美国版《乌合之众》撰写的书评里,就公开评价勒庞“从未学会收集和分析社会学数据,以及用数据来审视自己的观点”,“他想成为社会学家,却只有政论家的成果”。如果我们阅读同期欧洲其他社会学家的作品,比如埃米尔·涂尔干、加布里埃尔·塔尔德、马克斯·韦伯,或者稍早一些的卡尔·马克思,就会相信墨顿教授的评价并非情绪化的批评,而是基于某些学术规范。
本文无意以学术之绳墨度量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只是尝试回到勒庞所生活的19世纪欧洲,去弄清楚为什么他对即将到来的“群体的时代”表现出如此强烈的震惊和惧怕。这个问题又与另外一个问题密切联系,即为什么在19世纪的欧洲,会突然出现社会学这样一个研究领域?
(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