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挨着大地的生活(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紧挨着大地的生活(精)

24.9 4.8折 52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汉明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1318570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31095699

上书时间2024-07-03

安岳县墨韵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汉明,1970年出生,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内蒙古经济电视台工作,现任中央电视台制片人,著有小说集《到乡村去恋爱》、散文集《克什克腾体验》等多部图书。

目录
第一辑  风物记
  大沟与漫甸
  天边的芭蕾
  叶的世界
  芦花飘处起乡愁
  最远的路
  泥花坛
  泉花
  泉面
  四块石
  骆驼蒿
  花纹烙饼
第二辑  乡人记
  根壤
  后水泉子大姑
  一把豆角
  老园头
  七先生的琴声
  继父
  等班车
  一般长地头
  还烟袋
  三只大绵羊
  荞麦种子
  一对小圆镜子
  共祭之地
  表弟来了
  壮工
  起早的人
第三辑  春节记
  弱光时代
  豆腐出锅
  四小凉菜
  有酒的年
  五魁首
  小号酒盅里的正月
  请年
  花红
  阿诗玛,你在哪里
  二姨家的葵瓤花
  鸭蛋微蓝
第四辑  都市记
  三棵白杨树的心地
  趣地
  蔬菜的花
  春天的眼睫毛
  绿萝三题
  飞动的曲径
  一半风景归风雨
  篱笆画格灌木写诗
  木屋上的云
  紫藤架下的下午茶
  柿林的心事
  撂荒的草莓园
  拿李子
  十九粒黑芝麻
  藤屋
  墙壁上的狗尾巴草
  夜色耕耘

内容摘要
 本书选取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部分作品,大部分文章已公开发表过,共分为四辑:风物记、乡人记、春节记、都市记,一共50余篇,主要为散文和随笔。作品描写的内容很丰富,展现的视野也很开
阔,作者站在全新的视域再次去端详山水、农耕、
乡亲、园艺、民俗,把农耕与自然、城市与乡村连接起来审视,有回望,有归隐,有依恋,更有拓新,更多的情愫是对大地与劳作的赞美。在乡村与都市间,让人们在回味过去的同时,在内心播种一种新的田园精神。

主编推荐
余秋雨曾提到,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台。在《紧挨着大地的生活》这本书里,作者张汉明正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曾经在故乡度过的最平凡的岁月,为读者讲述故乡特有的风土人情。能否在城里也出现像乡村那样的温情景象,作为中国特色人文的一部分。这样的发问与呐喊深隐在这部作品的字里行间。

精彩内容
 大沟与漫甸在老家的乡域里,有两种地貌,一种是大沟,另一
种是漫甸。大沟与漫甸都是因山而成的,山下是大沟,山上的平地就是漫甸。
城里的公园为了创建景观,要挖地成湖,积土成山;而在我的老家,不用费这么大的力气,天然就是这样的,有山有川,有河有甸。
大沟里五谷飘香,漫甸上风吹麦浪,中间有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相连,小道的两边长满了山杏花、山丹花等野花。这种丰富的地貌,特别是这些羊肠小道,孕育了当地人情感丰富细腻的性格。
进了城再回味老家的大沟与漫甸,“吃米的人”与“吃面的人”是两种人,虽然没有用大数据仔细统计过,但是可以尽情展开猜想。漫甸的人胳膊粗,大沟的人胳膊细。漫甸的人吃面多,结实;大沟的人吃米多,水灵。
就口感来说,馒头、烙饼、面条这样的面食肯定比小米饭更容易下咽,确有嫁
到大沟里来的新媳妇,因连续一个月无法下咽小米饭而离婚的。大沟里的米一粒就是一粒,轻易不敢磨成面做烙糕吃,宁可让石磨在那里闲着,怕后生们吃烙糕吃得太多,嘴馋了,几天米柜就见底了。相对而言,漫甸土
地多,麦子不收莜麦收,不愁自己饿肚子,生活更宽松些。
是不是漫甸就千般好呢?也不尽然。倘若经历一场夹带着冰雹的暴雨,大沟里顶多玉米叶被打成丝网,但是玉米棒子依托秸秆,吸收阳光的养分最终可以走向成熟。漫甸的麦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场暴雨让麦粒落遍了垄沟,上天留给农民的只有手捧麦粒跪在地上仰天哭泣,可以说农民碗里的每根面条都是小麦成功躲闪暴风骤雨的突袭才得来的。上天对待大地和对待人是一样的,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分配给一种地貌,也不会把所
有的坏事都分配给一种地貌,总是搭配着来。
大地看漫甸绝收了,也
很心疼,于是又赏赐一种叫莜麦的作物。漫甸人要特别感谢莜麦。莜麦的主茎像舞女的腰身一样柔软,修长的莜麦粒躲在襁褓一样的叶里,哪怕风雨把莜麦吹得贴到了地皮上,经太阳一晒它还能再次反弹而起,继续成长,任凭风吹雨打,终能收获。莜面顶事,只需吃八分饱就可持续劳作,帮助漫甸人度过饥年。
我常想,人人都知面食
好吃,可大沟里的人为什么不种麦呢?探访得知,因为大沟地少,种了麦不浇水不行,而水浇多了,面也不见
得好吃,而且麦熟后的土地到秋天就闲置了,不合算。
一旦在山坡地种了麦,麦的穗头就会变得很小。说白了,麦就喜欢风凉的漫甸,怎么劝也没有用。而大沟地少适合精耕细作,种谷和玉米,它们兴高采烈,往往旱涝保收,从而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当地人常说种某某作物保打,“保打”就是说产量有保证,或许这种保守也使大沟人的性格更加安土重迁
、更加稳重。而漫甸的人靠天吃天,遇到旱灾可能种子钱都收不回来。最早的中原
移民来拓荒往往先是在大沟
生活,在河间谷地上解决了基本的温饱。之后想着吃麦,便在漫甸有了临时的窝铺,梁上梁下地跑。跑的时间长了,跑不动了,于是就驻扎下来,成了村落,当地现在仍有“前窝铺”“后窝铺”“北窝铺”等这样的村名。愿意到漫甸开窝铺的人,或许更富有冒险精神。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而农耕的移民也往往选择在水边生活。乡一级的政府以及学校、酒坊、集市、卫生
院、铁匠铺等往往选择在大沟驻扎。大沟的水量是充沛的,适合大规模的人类活动,比如乡里召开一次干部会议,几百人吃饭,如果在漫甸靠井水肯定会有担水的压力,而在大沟就能轻松解决。中原移民在大沟安了祖坟
,忠孝节义、崇文重教、光宗耀祖的观念深入人心,因偏居塞上,山大沟深,有些民俗被原生态地保存着,其后代容易产生官员、学者。
大沟里的村落祭祀多,事事要斯文,讲究礼仪,因而那里的人夸奖人时也说“那人做事讲究”。漫甸是一望无际的,让人思维开阔,容易产生创业者。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