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之领地
  • 光之领地
  • 光之领地
  • 光之领地
  • 光之领地
  • 光之领地
  • 光之领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光之领地

37.4 5.5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著 者:[日]津岛佑子 译 者:王燕

出版社贵州人民

ISBN9787221177414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843351

上书时间2024-06-27

安岳县墨韵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津岛佑子(1947—2016),走向世界文坛的日本女性作家代表,文豪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与津岛美知子的女儿。毕业于白百合女子大学英语文学专业,大学期间开始创作,获得了许多重量级日本文学奖项,如川端康成文学奖、谷崎润一郎奖、大佛次郎奖、紫式部文学奖等,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津岛佑子以男性的“不在场”、人际关系的孤绝及由此带来的生活真相为创作母体,擅长调度女性特有的感受力和视角,熟稔运用幻想与现实交织的手法,来揭示女性命运中难言的困局和独有的生命体验。不少作品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代表作包括《光之领地》《微笑的狼》《火之山:山猿记》《宠儿》等。

目录
目  录
    光之领地
水边
周日的树
鸟之梦
声音
咒语
沙丘
红光
身体
地表
火焰
光素

内容摘要
什么样的母亲会梦见女儿的“死”?
什么样的母亲会把孩子丢在公园里?
工作之余没完没了的家务,噩梦连连的不眠之夜,都令《光之领地》中的这名母亲疲惫不堪。邻居抱怨房屋漏水,丈夫不同意离婚,女儿任性发脾气也逐渐发展成每日例行的“狂怒”时刻。她不禁自问:“为什么只有孩子的哭闹可以被容忍?”她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古怪和不负责任……《光之领地》是日本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作家津岛佑子的代表作,以其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名离开丈夫的年轻女子在一年时间里独自抚养年幼女儿的故事。小说最初于1978—1979年在日本文学月刊《群像》上每月一章,分12章发表,而后出版单行本。每章以光、水等自然意象为标题,精妙运用短篇连载式的创作手法。小说中的生活日常充满了光,时而让人欣慰,时而让人感到危险:透过窗户的阳光,公园里的斑驳光线,转瞬即逝的烟花,氤氲的路灯和神秘的爆炸——主角世界里的这些余光会在读者脑海中久久不散。这部细腻叙述女性寻求自立的作品,无疑会得到正在摸索“新人生”道路的女性的共鸣。

精彩内容
正文赏读光之领地这是一间四面都有窗户的屋子。
屋子位于一幢老旧的四层楼房的顶层。在这里,我带着幼小的女儿生活了一年。除了四楼的这间屋子,我们母女还可以独享楼顶的平台。一楼是一家卖相机的商铺,二楼和三楼分别隔成了两部分,租给了一家私营店铺、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一家手工编织培训机构。那家私营店铺只有夫妇二人,做的是金饰品生意。他们应顾客的要求,把纯金制的徽章镶到盾牌或带框装饰画之类的物品上。只有三楼对着大街的那间屋子,在我入住的那一年里一直空着。有时,女儿夜里睡着后,我会悄悄地走进那间屋子,把窗户打开一条缝,从那条缝里眺望有别于四楼的风景,或者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踱步,那感觉就像身处无人知晓的密室。
听说在我搬来之前,这幢楼的房东一直住在四楼。这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很多事情。我知道为什么只能从四楼的屋子上到楼顶了;楼顶上修的那间宽敞浴室用着倒是挺不错的,我也知道了为什么楼顶的水塔和电视天线的日常管理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事;我还知道为什么夜深人静时,等事务所的人都下班回家了,我必须下到一楼去摇下楼梯口的那道卷帘门。明白了这些以后,自然也就知道了对于住在四楼的我来说,哪些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这幢四层楼房挂牌出售时,当地有位姓藤野的知名女实业家把它买了下来。我是它更名为“第三藤野楼”后的第一个租户。对专门做房产生意的房东来说,这是她第一次接手有出租住屋的楼房。因房屋老旧,结构也不同于一般的住宅楼,所以房东很担心屋子租不出去,便把租金定得很低,想先试探一下市场行情。这么偶然的好机会让我碰上了。更巧的是,当时还是我丈夫的那个男人和房东一样,都姓藤野。结果,人们一直误以为住在四楼的我就是房东。
楼梯又窄又陡,爬到顶就是进屋的那扇铝门,铝门对着的是通往逃生楼梯的铁门。由于门前非常狭窄,进屋的时候,必须从楼梯上往下退一个台阶,或者踩在逃生楼梯的踏板上开门。说是逃生楼梯,其实就是一个与地面垂直、被固定在墙上的铁梯子罢了。要是真有什么突发状况,与其爬那个梯子逃生,抱着女儿滚下楼梯获救的可能性或许更大些。
然而,只要打开房门,白天房间里都充满了光亮。进门就是开放式厨房,地上铺着红色的地板,那红色使屋子越发显得明亮。眼睛习惯了阴暗的楼梯,在进屋的那一瞬间不得不眯起来。
“哇,好暖和呀!真漂亮啊!”第一次沐浴在这间屋子的阳光下,女儿脱口喊道。她很快就要满三岁了。
“真的很暖和呢。太阳公公,真好啊!”听我这么说,满屋子撒欢的女儿颇为得意地说:“是啊!妈妈才知道呀?”阳光,那么充足,让我得以很好地保护了女儿,使她没有因环境的改变而受到影响。我真想拍拍自己的头,自我表扬一下。
紧挨着门口的是一个不足四平方米的小房间,像是储物间。因窗户朝东,清晨的霞光可以射入室内,我将它用作卧室。从这扇窗户望出去,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住宅中晾晒衣服的地方,还有比“第三藤野楼”更矮小的建筑物的楼顶。这一带是国有铁路的站前商业街,没有一幢带院子的房子。晾晒衣服的地方和楼顶上全部摆满了花盆,有的地方还放着折叠式躺椅,从高处望去,经常能看到穿着浴衣的老人躺在上面,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朝南的窗户,除了这个小房间之外,与它并排的开放式厨房和另外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也各有一扇。窗外,越过一处老旧平房的屋顶,可以俯瞰到一条街道,酒吧、烤串店鳞次栉比。街道不宽,车流量却很大,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警笛声。
西侧,也就是这间狭长屋子的尽头,有一扇对着公交车道的大窗户,夕阳和噪声总是不由分说地涌进屋里来。窗下晃动着人行道上的黑脑袋,清晨,由那些黑脑袋汇成的人群流进车站,傍晚时分又流出车站。另一侧的人行道上,可以看见站在花店前的公交车站等车的人。每当有公交车和卡车经过,四楼的屋子就会晃动起来,震得橱柜里的餐具叮当作响。如果把三岔路和南边的小巷都算上的话,我和女儿搬入的这幢楼可以说正对着一个十字路口。不过,每天总会有那么几次十秒钟左右的寂静,这份寂静是由红灯以及被红灯拦下的车流营造出来的。只是,几乎是在你意识到那份寂静的同时,信号灯就变了,马上会传来风驰电掣般冲过路口的引擎声。那些等候绿灯的车子,总是那么迫不及待。
透过西侧的窗户,可以看见左手边有一大片日式庭院,绿荫环抱,据说那是昔日一位领主的宅邸。虽说只能看到树林的一角,但对我来说,那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绿。那抹绿,总会吸引住站在窗前的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