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维民族文化边界地带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丹噶尔藏人为视点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多维民族文化边界地带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丹噶尔藏人为视点

10 2.5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臣玲、贾伟 著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4

中国博海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臣玲、贾伟 著
  •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2
  • 版次 1
  • ISBN 9787105106172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1页
  • 字数 2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虽无“民族”一词,但中国古代用于表达民族共同体的“族”一词的含义,已具有“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和轮廓。中国古代的“族”,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发育充分,作为人们的共同体,拥有鲜明的诸多共同因素。而且“民族学”作为一种学科传人中国之时,正是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的时期,民族问题已成为涉及国家社会稳定、领土完整的大事。民族问题,从清末以来就与社会稳定、边疆安全、抗击外国入侵问题完全结合在了一起。因此这一译名一出现,立即成为中国学术界普遍采用的名称。
至今,我国的民族学与人类学(Anthropology)仍有密切关系,而且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学就是西方的文化人类学,但是,实际上由于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民族”、民族问题和“族群”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中国民族学在研究中已经凝练出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主导思想,也就是说,中国学术界,在运用从西方传来的“民族学”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密切与中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逐步创建和成长出了中国化的民族学。民族学在中国流行百年的历史,就是民族学中国化的过程。
民族学这门学问在中国,其基本学术概念就是“民族”,他就是研究民族这种共同体及其发展的一个学科,不研究民族,他在众多的学科中就没有地位,也就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他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揭示民族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他是一门科学;民族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民族这种特殊人们共同体构成的诸要素,揭示这些要素在民族共同体中的发展、变化、作用、相互联系及其运行机制;民族学当然还要研究和揭示每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质及其具体发展规律。中国的民族并非仅仅是文化群体,而是一个与政治密切相连,关系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心理及种族、生物等诸多因素的群体,研究他必然涉及众多的学科,因此民族学又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节人文生态环境

第二章丹噶尔藏人社会结构及社会分层变迁研究
第一节丹噶尔藏人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第二节丹噶尔藏人社会分层研究
第三节丹噶尔藏人社会分层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丹噶尔藏人社会控制研究
第一节社会控制理论概述
第二节丹噶尔藏人社会控制类型
第三节丹噶尔藏人社会控制的几点思考

第四章丹噶尔藏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第一节1949年以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节1949——1979年问传统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节1979年至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第四节从一个家庭的变化看丹噶尔藏人的经济发展.

第五章丹噶尔藏人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研究
第一节饮食结构的日益丰富
第二节居室的现代化
第三节日趋现代的服饰
第四节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第五节民族节日的蜕变

第六章丹噶尔藏人婚姻和生育文化研究
第一节婚姻观的转变
第二节“五彩缤纷”的婚姻模式和礼仪
第三节丹噶尔藏人通婚范围的研究
第四节生育观的演进及医疗卫生的发展

第七章丹噶尔藏人家庭文化变迁研究
第一节丹噶尔藏人家庭总体特点
第二节家庭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融合的亲属称谓制度
第四节家庭财产的继承

第八章丹噶尔藏人涵化的丧葬文化
第一节传统丧葬模式的异化
第二节现代多维化丧葬仪式的融合

第九章丹噶尔藏人文化教育发展研究
第一节丹噶尔地区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日趋消亡
第二节传统教育的衰落与现代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新时期丹噶尔藏人现代教育的突飞猛进

第十章丹噶尔藏人宗教文化的变迁研究
第一节多元化的信仰体系
第二节丹噶尔地区藏传佛教的衰败及其原因
第三节丹噶尔藏人宗教信仰变迁个案研究
——以东科寺的发展演变为视点
第四节灶神信仰的文化调适
第五节奇特的猫蛊神信仰
第十一章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