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艺术论
内页有些笔记划线
¥
3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高拂晓 著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5
上书时间2025-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拂晓 著
-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2184942
-
定价
7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3页
-
字数
29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艺术文化地图丛书
- 【内容简介】
-
从专业的角度看,音乐表演在理论研究领域(比如音乐学)长期处于沉默状态,这也是人们总是认为表演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原因,理论家的兴趣不在表演问题,而是作品,特别是西方长期以来以弘扬作曲家和作品的伟大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音乐共识(如音乐史),对表演的相对忽视,以致表演被隐退出学术研究的领域。在国内,表演艺术家虽然有大量的舞台实践经验和体会,却往往缺乏系统总结和思路(如前辈艺术家的经验),很多实践成果难以很好地保留并流传下来,这也是大量表演问题常常“口传心授”的历史原因。理论的意义实际上也是为了传承和发展。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理论形成于文字和表达,而表演艺术家的*真切的“表达”即是舞台上的展现,而非文字。这也是从实践到理论的一个现实困难。但在文字凝结的理论背后,是对艺术问题的不断思索基础上形成的看法。
从更宽泛的艺术范围看,音乐表演有其自身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神秘而难以言传的艺术魅力,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或音乐学习者,对音乐表演虽不乏很好的认知和感受能力,但差异性较大,常常难以建立较为准确的音乐评价和认识标准,而经常求助于专业人士的解读。许多表演上的技术技巧和艺术上的表现,均是以较为微观和细腻的音乐组织要素来呈现的,没有专业音乐的学习背景和实践经验,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理解自然会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
《音乐表演艺术论》采用了一种学术化的思路,从学理上阐释了许多音乐表演的美学问题,同时,也试图从艺术学的审美规律人手,对音乐表演进行全景式的扫描,获得多角度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音乐表演艺术论》能给专业音乐表演者或音乐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能对一般音乐爱好者提供更多观察音乐的视角和观点,起到辅助学习和理论提升的作用。
- 【作者简介】
-
高拂晓,中央音乐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学与表演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音乐美学及音乐表演美学。目前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本科课程“音乐表演美学概论”和研究生课程“音乐表演研究”“学位论文写作”。出版专著《期待与风格:迈尔音乐美学思想研究》,在各类音乐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资助,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研课题。
- 【目录】
-
导论
第一章 音乐表演的本质与差异
第一节 何为音乐表演
一、艺术学的讨论
二、音乐表演的定义
第二节 不只是音符
一、从作品到音响
二、现代技术条件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第三节 边缘还是核心
一、音乐表演的重塑性
二、音乐表演的创造性
第四节 意义的类型与差异
一、三种表演形式
二、传播性、表现性和情景性
第二章 音乐表演的表现与力度
第一节 表现的哲学
一、表现理论的雏形
二、表现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挑战经典概念
一、表现力概念的萌芽
二、表现力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表现力的呈现方式和差异
一、共性表现力、个性表现力与多维表现力
二、表现力差异的几种情况
第四节 表演的力度和深度
一、舒曼《梦幻曲》的表现力剖析
二、表现的力度
第三章 音乐表演的主体与风格
第一节 一种身份的意义诠释
一、艺术家的形成
二、表演者的形成
三、音乐表演艺术家的当代职责与发展
第二节 表演者到艺术家的距离
一、表演心理技能
二、表演心理控制
第三节 众人瞩目的奥妙
一、音乐风格问题
二、表演风格问题
第四节 被“他(她)”震撼不是偶然
一、风格的纯正性
二、风格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 音乐表演的接纳与评价
第一节 一种知道和懂的条件
一、接受的美学基础
二、理解的想象力
第二节 复杂社会生态下的审美链条
一、审美接受的社会环境
二、音乐艺术市场的当今发展
三、时代观念与表演创作
第三节 批评的辩证法
一、何为评论者
二、评论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三、评论者的素养
第五章 音乐表演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一、声乐艺术的发展
二、器乐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一、宫廷音乐
二、文人音乐
三、宗教音乐
四、民间音乐
第三节 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的发展
一、国外音乐表演理论
二、国内音乐表演理论
三、中外音乐表演理论比较
第六章 音乐表演的人才与希望
第一节 “独木桥”的艰辛与憧憬
一、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模式及过程
二、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完善和平衡
一、基础阶段的能力养成
二、创造性的发展与提升
第三节 音乐表演的研究与深度
一、观念的转变
二、机制的培育
三、双重人才的渴求
四、方法的建立与实施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