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 有水印
¥
7
2.0折
¥
35.2
八品
仅1件
作者袁行霈 主编;黄天骥、莫砺锋 本卷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T72112
上书时间2024-09-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袁行霈 主编;黄天骥、莫砺锋 本卷主编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7
-
版次
2
-
ISBN
9787040164817
-
定价
35.2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4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2版)(第3卷)》深入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这次修订,在保持原来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特色、结构和篇幅的前提下,弥补已发现的缺失,使之更加完善。修订工作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一、修正明显的错误;二、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三、进行必要的增删,使体例和文风进一步统一。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2版)(第3卷)》适合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学习参考。
- 【目录】
-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崇文抑武的国策 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 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爱国主题的弘扬
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审美情趣的转变
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 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
第五节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 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 整合风格的变化古文的普及 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 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 唐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 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 辽金诗文的成就
第一章 宋初文学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宋初的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的流行 王禹傅诗中的新气息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 林逋等隐逸诗人 身份独异的寇准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西昆酬唱集》的成书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的盛行 西昆体衰微的原因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铺叙与白描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平易纡徐的文风
第二节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欧阳修诗中的议论及其平易的风格 梅尧臣开拓诗歌题材的尝 试及其对宋诗艺术的先导作用 苏舜钦诗的奔放直率风格
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 曾巩散文平正周详的风格
第四节 王安石的诗歌
早期诗风的特点 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向唐诗复归 王令的诗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第二章 关汉卿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第八章 元代散曲
第九章 元代诗文
文学史年表
研修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