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呼吸病学
  • 现代呼吸病学
  • 现代呼吸病学
  • 现代呼吸病学
  • 现代呼吸病学
  • 现代呼吸病学
  • 现代呼吸病学
  • 现代呼吸病学
  • 现代呼吸病学
  • 现代呼吸病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呼吸病学

2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春学、蔡柏蔷、宋元林 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256

上书时间2024-12-26

振琪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白春学、蔡柏蔷、宋元林 编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99782
  • 定价 28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046页
  • 字数 19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空气污染和烟草暴露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多重耐药菌的泛滥和流行、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巨大威胁和恐慌、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仍缺乏特效治疗等。因此,有必要将近5年来全球在”乎吸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规范化诊疗策略进行梳理,系统性介绍给广大从事呼吸疾病诊治的第一线工作者。主编邀请了国内外100余位呼吸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以其临床专长和研究方向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呼吸病学的进展撰写本书。
  本书共6篇。①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强调了环境和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呼吸系统疾病应预防为先的理念。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检:仔细梳理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指导和规范广大呼吸专业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除了详细介绍传统的影像、病理、肺功能、微生物诊断技术在呼吸系统的应用外,还特设了生化、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肺血流动力学技术,以及介入呼吸病学的新兴技术,如自荧光纤维支气管镜和电磁导航纤维支气管镜等。④呼吸系统疾病的现代治疗技术:从治疗学的角度归纳了呼吸系统疾病可采纳的现代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外科微创治疗、放射治疗、气管内雾化治疗及物理治疗等,高屋建瓴地引领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新理念。⑤呼吸病学及其进展:详细介绍了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进展,诊治规范、指南和进展,有助于临床医师日常快速查阅。⑥现代呼吸病学相关进展:概括介绍了呼吸转化医学和呼吸物联网医学,涉及以前没有的基于物联网的呼吸病管理理念,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呼吸系统专著的特色和亮点之一。
  本书尽可能涵盖呼吸领域现代进展和发展趋势,使读者能够紧跟国际动态。同时突出呼吸病学的“现代概念”,特别注重先进性、实用性、系统性、严密性、权威性及预见性。使广大呼吸内科医师及其他医师不仅能从本书中了解呼吸学科最新进展和将来发展趋势,而且可掌握即用型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者简介】
  白春学,男,63岁,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主任委员,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中国负责人,中国《国际呼吸杂志》和《呼吸新视野》杂志主编,英国《JournalofClinicalBioinformatics》、美国《JournalofEpithelialBiology&Pharmacology》、《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海医学》、《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8家杂志副主编,以及“美国呼吸细胞分子生物学杂志”、“Chest”和“中华医学会英文版”等多家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肺损伤和肺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和治疗,已主编专著7本,SCI收录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达180余分,中文论著260余篇。
【目录】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
1烟草
1.1概述
1.2烟草及吸烟行为
1.3吸烟与二手烟暴露的流行状况
1.4吸烟及二手烟危害健康的致病机制
1.5戒烟方法及对烟草依赖的规范治疗
2环境污染
2.1呼吸道疾病主要污染源
2.2污染物
3过敏原
3.1概述
3.2过敏的发病机制
3.3过敏原分类
3.4过敏原引起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3.5过敏原的检测
3.6过敏的防治
4病原微生物
4.1概述
4.2呼吸道微生态系统
4.3微生物致病机制
4.4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病原微生物
4.5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病原微生物
4.6免疫缺陷患者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
4.7小结
5职业因素
5.1概述
5.2职业有害因素的存在状态和来源
5.3职业有害因素的接触途径和接触机会
5.4职业有害因素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5.5生产性粉尘
5.6金属与类金属
5.7刺激性气体
5.8窒息性气体
5.9有机溶剂
5.10高分子化合物
5.11农药
5.12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
5.13生物性职业有害因素
5.14职业性呼吸系统肿瘤
6遗传性因素
6.1概述
6.2支气管哮喘
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4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5肺癌
6.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检
7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学、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
7.1发热
7.2咳嗽
7.3咯血
7.4胸痛
7.5呼吸困难
8呼吸系统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8.1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
8.2呼吸系统疾病查体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
9生化、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9.1呼吸系统细胞病理学
9.2肺癌标记及其临床意义
9.3结核病相关检查
9.4微生物分子诊断学及其临床应用
9.5呼出气冷凝聚物检查
10呼吸生理学诊断技术
10.1肺功能
10.2血气分析、酸碱和电解质平衡
10.3运动心肺功能检查
10.4气道反应性测定
11影像学诊断技术
11.1X线检查
11.2CT检查
11.3MRI检查
11.4核医学
11.5PET与肺肿瘤核医学
11.6超声
11.7心超
11.8介入放射学在诊断上的应用
12内镜学和病理学
12.1普通纤支镜在诊断上的应用
12.2荧光支气管镜在诊断上的应用
12.3电磁导航纤支镜在诊断上的应用
12.4气道内超声在诊断上的应用
12.5纵隔镜检查和纵隔切开术
12.6胸腔镜在诊断上的应用
12.7其他病理学标本采集方法
13肺血流动力学诊断技术
13.1右心导管术
13.2急性肺血管反应性试验
13.3肺动脉造影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现代治疗技术
14药物和雾化吸入治疗
14.1抗感染治疗
14.2平喘治疗
14.3止咳、祛痰治疗
14.4雾化吸入治疗
15肺癌治疗
15.1肺癌综合治疗
15.2肺癌化疗
15.3肺癌放疗
15.4肺癌同步放化疗
15.5肺癌靶向治疗
16机械通气
16.1有创机械通气
16.2无创机械通气
17内镜治疗
17.1纤支镜在治疗上的应用
17.2胸腔镜在治疗上的应用
18肿瘤生物治疗
18.1肿瘤生物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8.2肿瘤生物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8.3肿瘤的治疗方法
18.4生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防治
18.5发展趋势
19外科治疗
19.1胸腔置管在治疗上的应用
19.2介入放射学在治疗上的应用
19.3肺减容手术
19.4肺移植
19.5射频消融
19.6胸腔镜检查和视屏辅助胸腔镜手术
20其他治疗
20.1氧疗
20.2肺康复治疗
20.3血液滤过与体外膜肺治疗ARDS

第5篇呼吸病学及其进展
21先天性和遗传性肺疾病
21.1先天性肺疾病
21.2遗传性肺疾病
22感染性疾病
22.1社区获得性肺炎
22.2医院获得性肺炎
22.3肺真菌感染
22.4病毒性肺炎
22.5肺寄生虫病
22.6衣原体性肺炎
22.7支原体性肺炎
22.8军团菌肺炎
23良性气管和支气管疾病
23.1支气管哮喘
23.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3支气管扩张症
23.4弥漫性细支气管炎
23.5上气道梗阻
23.6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24支气管和肺新生物
24.1气道肿瘤
24.2肺癌
24.3原发肺的其他恶性肿瘤
24.4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24.5肺转移瘤
25肺泡疾病
25.1弥漫性肺泡内出血综合征
25.2过敏性肺泡炎
25.3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25.4坏死性肉芽肿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病)
26肺间质疾病
26.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26.2系统性结节病
26.3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26.4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26.5药物诱发的肺疾病
27结缔组织疾病的肺部表现
27.1总论
27.2类风湿关节炎
27.3系统性红斑狼疮
27.4系统性硬化病
27.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27.6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7.7干燥综合征
27.8贝赫切特病(白塞病)
27.9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27.10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
27.11强直性脊柱炎
28纵隔和胸膜疾病
28.1纵隔疾病
28.2胸腔积液
28.3恶性胸膜间皮瘤
28.4气胸
29肺循环疾病
29.1肺栓塞
29.2肺源性心脏病
29.3肺动脉高压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29.4肺动静脉畸形
29.5肺血管炎
29.6肝肺综合征
30呼吸监护和呼吸危重病
30.1呼吸衰竭
30.2呼吸监护
30.3肺水肿
30.4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0.5危重患者的代谢和营养
30.6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脏器衰竭
30.7手术和围术期呼吸功能评估
31睡眠和睡眠疾病
31.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31.2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第6篇现代呼吸病学相关进展
32转化医学
32.1转化医学和转化研究
32.2转化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32.3转化医学面临的挑战
32.4如何发展转化医学
32.5国际转化医学和生物医学园区
33物联网医学
33.1物联网医学第1阶段:与时俱进的远程医学
33.2物联网医学第2阶段:在疾病监测和管理中应用
33.3物联网医学:未来呼吸病学模式的理想平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