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5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编写组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230

上书时间2024-09-02

振琪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近代文化研究的继承与创新》编写组 编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10-07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73393
  • 定价 7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9页
  • 字数 5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龚书铎同志是我相交近五十年的挚友,彼此无话不谈。多少年来,深知书铎同志治学严谨,勤于思考,从不随波逐流。他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在仔细研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从事研究工作,注重研究的原创性,注重对复杂问题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这是很令人钦佩的。
大家都知道,书铎同志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重点一直放在晚清和民初的思想文化史方面。这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代,正从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变。在这个剧烈变动的年代,中国人是怎么想的,经历过怎样的旅程,无疑是有着极重要意义的课题。
但要研究这个课题十分不易。它面对的难题很多,至少可说有这样几点:第一,思想文化的嬗变从来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又对当时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如果不能从这种宏大的视野出发去观察它,便不可能对它作出科学的深入的分析和说明。第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既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又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深刻影响,而在接受这种影响时总显示出中国自己的特点,两者既相互碰撞,又会通融合。如果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都难以担负起研究的任务。第三,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动实在太快,许多思想文化现象表现出很大的过渡性和不稳定性,往往显得粗糙和肤浅,甚至自相矛盾,有些人物某一阶段的思想会像夏日的闪电那样,倏忽一现,还没有来得及定型便已成为过去。如果没有敏锐的眼光和识力,往往会在这种复杂现象面前感到困惑,难以作出判断。
【目录】
序一
序二
张昭军宋小庆:新时期三十年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郑师渠:新文化运动与反省现代性思潮
马克锋:“中体西用”说的重新解读
黄兴涛: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观念认同性质论
——一种“中西古今”互动分析的尝试
李帆:民族主义的倡导与国际认同的困境——从清末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谈起
史革新:略论清入关前对于汉文化的初步吸收
程二奇:晚清汉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曹志敏:魏源《诗古微》述论
曾光光:桐城派的传承发展与区域文化因素
叶瑞昕:从曾国藩新理学到梁启超崇心学
——清末儒家伦理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
罗检秋:学术调融与晚清礼学的思想活力
张昭军:普遍史还是专门史
——梁启超“新史学”的逻辑展开
魏永生:唐文治学术思想渊源浅析
董贵成:论维新派对发展科学技术的认识
何玲:严修与清末经济特科
宋淑玉:孔教会与儒学近代化
方敏: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几个问题
张卫波:《中国文化》与延安文化界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探讨
梁景和: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论纲
王林:《万国公报》与近代西学东渐
王海鹏:《万国公报》与天足会
张登德:晚清《富国策》的译刊与传播
郭双林:论《甲寅》杂志与“甲寅派”
王建伟:论《史学年报》
周其厚:民国两大书局教科书出版之争
王开玺:英军焚毁圆明园原因辨析
邱涛:咸同年间清廷与湘淮集团对省级政权控制力对比考析
房德邻:论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孙燕京:从那桐日记看清末权贵心态
辛红光:严复与袁世凯关系探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