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刊与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1833-1911)
  • 报刊与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1833-1911)
  • 报刊与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1833-191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报刊与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1833-1911)

15 4.4折 34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天星 著;栾梅健 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30

上书时间2024-05-22

振琪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天星 著;栾梅健 编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9113013
  • 定价 3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0页
  • 字数 28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文学现代化”丛书
【内容简介】
  自1833年近代中文报刊在中国境内出现始,报刊逐渐发展为中国文学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并成为中国文学近代转型的重要动力。《报刊与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1833-1911)》以1833—1911年间中国文学在报刊媒介的推动下如何发生近代转型为研究对象。
  文学制度方面,报刊生产过程中确立的投稿、稿酬、版权等制度转化为近现代文学的生产机制,报刊流通过程中建立的邮递、派报、阅读等机制转化为近现代文学的传播机制。文学创作方面,报刊有力地推动了各主要文体的近代化变革。报刊在域外文学译介中具有文学试验场的作用,加快了中国文学世界化和近代变革的步伐;报刊通过聚集作家、参与社会变革等方式推动了晚清诗歌启蒙、求用等近代特点的形成;报刊拓展了晚清散文自由言说的空间,催生了报载杂文等新文体;新闻舆论渗入小说创作之中,推动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兴起和“新闻化”特征的形成。文学批评方面,报刊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文学广告、编者按等多种新形式,新闻思想成为文学创作观念和批评方法的重要来源,初步形成了以媒介为中心的文学批评公共空间,报刊媒介传播文学批评和规范文学创作的现代文学机制开始建立。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报刊生产与文学生产机制的变革
第一节 投稿制度的建立与文学生产社会化
第二节 新闻稿对文学稿酬制度建立的促进
一、率先付酬的新闻稿
二、支付稿酬的社论稿
三、支付稿酬的翻译稿件
第三节 晚清报刊与近现代版权制度的建立
一、身份重叠与传统版权观念的近代转型
二、摘录转载的实践与现代版权制度的建立

第二章 报刊流通与文学传播机制的变革
第一节 报刊发行对文学传播近代化的推动
一、民信局与报刊发行
二、近代邮政与报刊发行
三、近代交通与报刊发行
第二节 派报处模式与近代文学市场的形成
一、派报处的发展
二、派报处的运营
三、销售网络的形成
第三节 阅报社对近代文学传播机制的拓展
一、晚清阅报社的发展与分布
二、阅报社的社会公益性
三、阅报社对文学消费空间的拓展

第三章 晚清报刊在域外文学译介中的作用
——以报载寓言为例
第一节 晚清报载伊索寓言传播概况
第二节 曹子渔寓言的渊源及其价值
一、曹子渔寓言中与伊索寓言相关的寓言
二、曹子渔译介的其他域外寓言
三、曹子渔创作的寓言
第三节 寓言传播与寓言文体的独立

第四章 晚清报刊与晚清诗歌的近代化变革
第一节 传教士报载戒陋俗诗的启蒙话语
一、传教士报刊登载戒陋俗诗概况
二、传教士报刊所载戒陋俗诗的意义
第二节 早期《申报》新题材诗的时代新声
一、早期《申报》所载新题材诗简况
二、《申报》新题材诗的诗歌变革先声
第三节 报刊在晚清诗界革命中的酝酿作用

第五章 报刊与晚清散文的近现代化变革
——以报载游戏文章 为例
第一节 娱乐:19世纪的报载游戏文章
一、延续传统:早期《申报》上的游戏文章
二、休闲娱乐:19世纪末小报上的游戏文章
第二节 批判:清末十年的报载游戏文章
一、清末十年报载游戏文章的特点
第三节 报载游戏文章向现代杂文的转化
一、散文言说空间的拓展
二、晚清游戏文章与现代杂文之关系

第六章 新闻舆论与晚清谴责小说的兴起
第一节 晚清新闻舆论的发展与转变
一、19世纪的新闻舆论
二、20世纪初的新闻舆论
第二节 新闻舆论与谴责小说的兴盛
第三节 谴责小说理论的新闻舆论化

第七章 报刊对晚清文学批评空间的拓展
第一节 报刊对文学批评专论兴起的推进
一、论说栏目的确立为文学批评专论准备了版面基础
二、报刊对文学批评写作思维的改造
第二节 报刊对晚清文学批评文体的开拓
一、产生新的文学批评形式
二、报刊对传统批评形式的变更
第三节 报刊与晚清文学批评时空的拓展
一、批评主体的重组
二、形成批评公共空间
三、批评维度的延伸
四、批评向商业妥协

第八章 新闻思想对晚清文学理论的浸染
第一节 新闻真实对晚清写实主义的影响
一、晚清新闻真实思想的要求
二、晚清文学写实主义新闻化的特点
三、晚清写实主义新闻化的原因
四、晚清文学写实主义新闻化的意义与缺失
第二节 宣传策略与文学批评方法的转换
一、宣传是晚清报刊的主要使命
二、梁启超的宣传策略与文学批评方法
三、报刊宣传与文学批评的效果
第三节 媒介意识与晚清文体理论的演变
一、报刊与晚清国人媒介意识的增强
二、报刊功能与文学功能的等同
三、小说戏曲地位提升的媒介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