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石篆刻家临海郑锦文刻字店郑德庸1975年致吴丈蜀信札2页带实寄封——附印稿一张
  • 金石篆刻家临海郑锦文刻字店郑德庸1975年致吴丈蜀信札2页带实寄封——附印稿一张
  • 金石篆刻家临海郑锦文刻字店郑德庸1975年致吴丈蜀信札2页带实寄封——附印稿一张
  • 金石篆刻家临海郑锦文刻字店郑德庸1975年致吴丈蜀信札2页带实寄封——附印稿一张
  • 金石篆刻家临海郑锦文刻字店郑德庸1975年致吴丈蜀信札2页带实寄封——附印稿一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石篆刻家临海郑锦文刻字店郑德庸1975年致吴丈蜀信札2页带实寄封——附印稿一张

5000 七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德庸

年代1975-11

页数2页

上书时间2018-11-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印稿中有部分印蜕出版在《书法报》上
商品描述
郑德庸(1908——1981),号庸庵,临海人。幼随父习刻印,后得《小石山房印谱》,于是追踪汉印,日夜临刻不辍,技艺大进。复上溯先秦古玺,下及西泠诸家,吴熙载、徐三庚、吴昌硕、邓散木等名家作品,无不涉猎。所作篆刻雄浑苍劲,复能自出机杼,具一已风格。尝以方寸印石治《桃花源记》全文,虽小如粟粒而眉目了然,笔笔见力,曾于1936年西湖博览会展出。一生以刀为笔,以石作田,先后刻印数以千计。兼能作书,擅金文。平易近人,好奖掖后进。亦能诗,多倡和之作,汉上吴丈蜀先生曾赠诗云“此日印坛推祭洒,广文惟重老庸庵。”备见推许之意。[《徐三见〈郑德庸先生及其篆刻艺术〉》
在紫阳街468号,赫然上挂“郑锦文”的招牌。这郑锦文是何许人?这点又经营什么?当我们偶然独到一篇有关篆刻家郑德庸的文章时,才知这里是郑德庸的居所,是一户金石世家,临海的百年老店。

       据了解,郑德庸,号庸庵,临海人,生于1908年,父亲郑锦文从黄岩迁居至临海,在紫阳街上开设郑锦文刻字店。郑锦文有三女二子,得庸最小,从小跟父刻字。1922年,父亲谢世,

       得庸兄弟一起继承父业。解放后,得庸一直在临海文化用品厂刻字组工作,1981年因脑中风去世,终年74岁。得庸生有五子二女,但只有四子鸿庆吧篆刻作为艺术追求。鸿庆先后在临海文化用品厂、台州印刷厂当刻字工人,退休后续开郑锦文刻字店,可惜的是不幸于2010年病逝,享年66岁。

       郑锦文、郑得庸、郑鸿庆,一家三代,都已篆刻为毕生事业,是名副其实的金石世家。得庸先生从认字识篆学起,又刻苦自学四书、史记,潜心练习书法,正草篆隶、汉石巍碑,无不涉及,在篆刻艺术的追求上,注重兼收并畜、继承创新,讲究读谱、践行、创新和篆写、布局、奏刀的三位一体,一声埋头篆刻,既有家学渊博,又能自称一派,其篆刻艺术达到了一定高度,得到了书法名家吴丈蜀等的称赞。现在三代篆刻家均已辞世,但金石传世的艺术精神,同他们的艺术作品一起,已深深的镌刻于紫阳街景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印稿中有部分印蜕出版在《书法报》上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