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
正版全新,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可开电子发票
¥
56.22
7.5折
¥
7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张学良 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35458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23580829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继续延续《201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与协调发展》城市群竞争力分析框架,侧重从城市群的空间尺度的角度出发回答以下问题:一、提高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质量;二、努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增长极,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资源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与支撑。研究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目的在于:破解影响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主要因素,提高其经济发展质量;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体系,测度中西部地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城市群的发展潜力。
作者简介
张学良 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中青年区域经济学者论坛召集人。*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年度(2011年)“社科新人”,美国密歇根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上海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青年学者工作部主任。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
目录
部分 总论
1 中国城市群经济的新发展
1.1 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2 竞争力与承载力:从城市到城市群的两大转变
1.3 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中国城市群竞争力基本情况
2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与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
2.1 研究背景
2.2 承载力理论研究回顾
2.3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
2.4 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分析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3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评价分析
3.1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综述
3.2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
3.3 城市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4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
4 中国成熟型城市群
4.1 长三角城市群
4.2 珠三角城市群
4.3 京津冀城市群
4.4 三大成熟型城市群对比分析
5 中国发展型城市群
5.1 辽中南城市群
5.2 山东半岛城市群
5.3 哈长城市群
5.4 江淮城市群
5.5 海峡西岸城市群
5.6 中原城市群
5.7 武汉城市群
5.8 环长株潭城市群
5.9 成渝城市群
5.10 关中一天水城市群
5.11 中国发展型城市群对比分析
6 中国形成型城市群
6.1 滇中城市群
6.2 北部湾城市群
6.3 鄱阳湖城市群
6.4 太原城市群
6.5 宁夏沿黄城市群
6.6 兰州一西宁城市群
6.7 黔中城市群
6.8 天山北坡城市群
6.9 东陇海城市群
6.10 呼包鄂榆城市群
6.11 中国形成型城市群对比分析
7 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路径
7.1 提升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战略思路
7.2 提升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战略举措
第三部分 数据分析
8 中国城市群主要统计资料
8.1 2011年中国城市群基本情况
8.2 2011年中国城市群比较分析
8.3 各城市群基本统计要素省域比重分析
8.4 城市群发育水平
图表索引
内容摘要
《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继续延续《201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与协调发展》城市群竞争力分析框架,侧重从城市群的空间尺度的角度出发回答以下问题:一、提高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质量;二、努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增长极,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资源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与支撑。研究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目的在于:破解影响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主要因素,提高其经济发展质量;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体系,测度中西部地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城市群的发展潜力。
主编推荐
张学良 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中青年区域经济学者论坛召集人。*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年度(2011年)“社科新人”,美国密歇根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上海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青年学者工作部主任。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