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户多元信号特征下普惠金融实现的理论与实践/河南大学商学院学术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户多元信号特征下普惠金融实现的理论与实践/河南大学商学院学术文库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30.56 4.5折 68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乐,王性玉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63281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031172

上书时间2024-06-28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任乐,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经济学博士、河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6项。在《管理评论》《经济管理》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农村金融。
  王性玉,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术牵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河南省管理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经济管理》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出版学术著作9部。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农村金融。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章节安排、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一)章节安排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五、特色与创新
(一)本书特色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农村金融理论
(二)金融抑制理论
(三)普惠金融理论
(四)金融共生理论
(五)信号传递理论
三、文献综述
(一)金融抑制文献综述
(二)普惠金融文献综述
(三)农业保险文献综述
(四)信誉文献综述
(五)其他农户信号特征文献综述
四、研究评述
第三章普惠金融体系概述
一、普惠金融与金融抑制
二、普惠金融体系内涵及服务对象
(一)普惠金融体系内涵
(二)普惠金融体系服务对象
农户多元信号特征下普惠金融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目录三、普惠金融体系目标及功能
(一)普惠金融体系目标
(二)普惠金融体系功能
四、普惠金融体系内容框架
(一)客户层面
(二)微观层面
(三)中观层面
(四)宏观层面
五、构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体系不健全,亟待构建普惠金融法律框架
(二)发展环境建设不足,亟待加强金融环境建设
(三)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亟待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四)农户信用记录不够完善,亟待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四章农户借贷状况及信号特征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选择
二、问卷调查说明
三、样本农户情况分析
(一)样本农户基本情况分析
(二)样本农户借贷情况分析
(三)样本农户参保农业保险情况分析
(四)样本农户信誉情况分析
第五章农业保险信号传递效应分析及实证检验
一、农业保险对农户信贷可得的作用机理与实证假设
(一)农业保险作为农户还款能力信号的可行性
(二)农业保险影响农户信贷可得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假设提出
(三)农业保险对最优贷款额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四)关于最优贷款额度的进一步讨论
二、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模型设计与变量度量
(二)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第六章信誉信号传递博弈分析及实证检验
一、信誉作为农户还款意愿信号的可行性
二、信誉信号传递博弈分析与实证假设的提出
(一)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二)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构建
(三)信誉信号传递博弈均衡分析
三、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模型设计与变量度量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第七章农业保险、信誉二元信号组合实证检验
一、农业保险、信誉二元信号组合实证假设的提出
二、二元信号组合支持农户信贷计量模型的构建
三、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数据来源及二元信号相关性检验
(二)单一变量检验结果分析
(三)回归结果分析
第八章基于农户多元信号特征的数字普惠金融的实现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念
(二)数字普惠金融特征
二、数字普惠金融主要发展模式
(一)网络支付业务
(二)网络借贷业务
(三)互联网理财
(四)互联网保险
三、多元信号特征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实现的作用分析
(一)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金融风险
(二)精准画像助推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四、多元信号特征下数字普惠金融网贷交易实现路径设计
(一)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与管理
(二)多元信号特征下农户线下信息线上化的路径设计
(三)基于多元信号特征的网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第九章普惠金融实现过程中农户信号特征作用的案例检验
一、案例分析目的和案例来源
(一)案例分析目的
(二)案例来源
二、农业保险和信誉信号案例分析
(一)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信誉变“现金”,无价也
有价
(二)安徽蚌埠:“农业保险贷”助力现代农业远航
三、数字普惠金融案例分析
中国农业银行:惠农e贷,数字普惠助力新时代
第十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有关农业保险信号的研究结论
(二)有关信誉信号的研究结论
(三)有关农业保险与信誉二元信号的研究结论
(四)基于多元信号特征的研究结论
(五)案例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一)对政府部门的相关建议
(二)对金融机构的相关建议
(三)对农户的相关建议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重要术语索引

内容摘要
一、研究背景发展农村经济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已经连续17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要实现上述目标,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然而与城市金融相比,农村金融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依旧比较明显。尤其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由于农户自身的特性以及其居住的分散性,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机构收集农户信息成本很高,这就直接降低了其对农户发放贷款的意愿,加之农户缺少合意的抵押品,正规金融机构通常难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往往附加诸多限制,从而导致农户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配给(朱喜等,2006;李锐等,2007;刘西川等,2009;韩俊等,2009;褚保金等,2009;张龙耀等,2011;张三峰等,2013),金融抑制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总体来看,农村金融仍然是我们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长期处于金融服务链的末端,各类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金融抑制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普惠金融政策的提出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亦称包容性金融)一词最早是由联合国提出的。我国在2006年引入“普惠金融”的概念,之后普惠金融的观念和理论也受到中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2013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在推进普惠金融的改革实践中,首先要明确普惠金融体系服务的对象,普惠金融要体现“普民”和“惠民”的思想,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其中最大的困难群体是农民,工作重点依然是农村。因此,如何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是普惠金融目标实现的关键。自普惠金融政策推行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不断推进和发展。一方面,通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金融机构体系,除了已有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外,还逐步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以多种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金融也得到快速发展,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所开展的网贷业务有效拓展了普惠金融的服务半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的金融抑制问题有所缓解。然而在农民看来,无论是农村金融机构供给的增加,还是互联网平台提供的网贷业务,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户“融资贵”“融资难”的困境,金融抑制问题依然存在。究其根本,仍然在于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农户信用信息建设相对落后,同时农户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品,以及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资源支撑,出于趋利避害的目的,金融资本很难自愿流入农村金融市场。此外,尽管互联网金融助力了普惠金融工作的推进,但其也只是针对有网上交易记录的客户开展业务,而没有网上信息的广大长尾农户仍然被排除在外。由此可见,在农户缺少有效抵押品的现实背景下,如何选择有效的农户多元信号特征信息,使金融机构能够区分出哪些农户具备还款能力且有还款意愿,是有效降低农户与金融机构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彼此信任、缓解农户所受信贷配给、改善农村金融抑制现状、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术界和理论界研究的重要问题。

……



精彩内容
要解决农户金融抑制问题,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目标,关键在于解决农户和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书正是基于以上研究目的,将普惠金融与金融抑制这一对立的概念联系起来,以博弈论中的信号传递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主要从金融抑制这一反向视角来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农户特征信号,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增加金融机构涉农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
  本书是在文献归纳演绎基础上,通过分析农户自身特征因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能够真实有效地反应农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农户信号特征,利用信号传递效应理论和信号传递博弈理论,研究不同信号特征的内在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其替代显著性,最终把不同质量、类型的农户区分开来,从而有效降低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开辟农村金融抑制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视角,将有助于缓解农户所受到的信贷配给,进一步增加农户的信贷效率,推动农业信贷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的目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