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余姚生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余姚生态”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50.86 6.5折 78 全新

库存39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江,汪怿主编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9573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1869800

上书时间2024-06-28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江

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公共管理和干部与人才理论政策研究,主持中央重大委托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研究。出版《人才强国战略概论》《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研究》等学术专著三十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

汪怿

教育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才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人才战略、人才政策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项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二十余项。出版专著三部、合著两部。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三等奖,中国人才研究会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学术奖等。



目录

I总报告

人才引领发展的“余姚生态”/003

一、“余姚生态”的产生背景/003二、“余姚生态”的构成要素/005三、“余姚生态”的独特魅力/013四、结语/018

Ⅱ 分报告

中小城市人才引领发展的案例比较:余杭、昆山、余姚的人才生态比较研究/021

一、余杭区人才生态/023二、昆山市人才生态/026三、余姚市人才生态/030

四、中小城市人才引领发展的生态模式内涵/034高层次人才满意度和重要性评价问卷分析报告/036

一、主要研究发现/036

二、重要因素评价/040三、满意因素评价/046四、制约因素评价/051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唱好人才引领大戏/057一、人才工作新格局:企业登台唱主角/058

二、政府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主体作用/061

三、企业新模式:以人才为管理核心/064

四、企业家的新实践:始终坚持“人才第一”的理念/067五、价值与展望/069

余姚人才发展的韧性治理体系及启示/073一、多元协同的人才治理体制/074二、韧性演进的人才政策体系/076三、精准高效的人才服务网络/079四、务实创新的人才治理环境/082

五、余姚人才韧性治理体系的展望及启示/083

Ⅲ 案例

姚力军:“余姚吸引力”的最好诠释者/089

一、为什么姚力军愿意到余姚来/089二、为什么余姚能够成就姚力军/091三、为什么姚力军始终愿意扎根余姚/094四、为什么姚力军愿意无偿帮助余姚引才/096五、姚力军扎根余姚创新创业带给我们的启示/098

余姚舜宇:践行“人才驱动”理念,铸就全球光学行业“名配角”/101

一、识才:从以才引才到不拘一格/101

二、爱才:从文化营造到制度创新/102

三、用才:从优化机制到搭建平台/103

四、容才:从用其所长到尊重创新/105

五、聚才:从钱聚人散到钱散人聚/106

六、育才:从尊重成长到引领发展/108

七、留才:从待遇留人到事业留人/109八、启示/110

余姚机器人小镇:引进高端人才,开创特色产业/112

一、高端人才引领产业形成——小镇源起与动因/112二、高端人才集聚引领产业集聚——小镇发展历程/115三、“人才+”模式助推产业升级——小镇发展模式/116四、余姚机器人小镇“人才+”模式的启示/119

活跃于基层的余姚人才工作者:攥指为拳,合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122

一、人才工作者“梦之队”是如何炼成的/122

二、活跃于基层的人才工作者如何赢得人心/126三、人才工作者如何引爆创新/129四、启示启发/132

Ⅳ附录

余姚市人才资源发展状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35一、人才版(含高层次人才)问卷分析结果/135二、用人单位负责人版问卷分析结果/163

三、党政负责人和人才工作者版问卷分析结果/173余姚市人才资源发展状况评估调查问卷样例/188

一、人才版/188

二、用人单位负责人版/196

三、党政负责人和人才工作者版/200

后记/206



内容摘要

人才引领发展的“余姚生态”

作为没有背靠大城市,没有高校、科研机构,没有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没有国家重大改革先行先试优惠政策的小城市,如何依据自己的资源禀赋,突破大城市对一流人才的虹吸效应和马太效应,实现人才引领转型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县级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级城市浙江余姚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思维开展人才工作,努力打造人才发展生态最优市,培育了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实现了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资本充分涌流、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目前,余姚全市人才总量逾26.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突破6000人,国家、省重点人才计划专家分别达72位、34位。

近悦远来的“余姚生态”,让一流人才看到这里虽然是小城市,但有施展本领的舞台,有干事创业的氛围,有系统贴心的支持,成功打破了一流人才单向涌进大城市的惯例,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小城市实现人才引领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范式。

一、“余姚生态”的产生背景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当前国家实力、城市竞争力的比拼,已不限于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人才以及释放其内在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新业态的本领,才是一个展现经济实力的根本所在。

(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发展、“换道超车”成为余姚内在需求、发展诉求。一方面,余姚从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起家,到抓住市场经济机遇,成为闻名全国的塑料、小家电中心,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发展之路。但在全面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面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传统产业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提高用新知识、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用新的要素整合、组织形态来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实现能力、效率的跃迁。另一方面,在世界科技变革、产业发展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只有确立新的主攻方向,抢先布局优势领域、前沿领域,谋划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形态,才能赢得未来竞争主动,以新锐的力量开辟、引领、集聚新的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实现中小城市实力、能力的跃迁。

(二)发挥人才战略性引领作用的必然要求

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战略资源、引领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实力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内容,人才竞争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方面。谁能培养造就、吸引集聚更多掌握先进知识技术、具有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谁能打造和激发人才组合效应,谁能充分利用人才与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的组合,发挥人才“点石成金”的作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全局,作出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会推动人才资源更加积极、自由的流动,从而促进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更加合理的分布和重构,推动区域内融合发展,形成更具特色、更具实力、更具竞争力、更具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板块的崛起。

地处长三角南翼的余姚,必须找准战略定位,抢抓、敢抓、善抓发展机遇,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吸引人才、集聚人才,让余姚成为区域板块中新崛起的增长点、支撑点、爆发点。



精彩内容
   “余姚生态”是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指示精神在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的生动实践;是从“神经末梢”夯实基础、从基层培育活力动能、推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建设重要来源;是打造宜居宜业、幸福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的鲜活范例。本书以总报告、分报告及案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余姚生态”的产生背景、构成要素与独特成效。从余姚生态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实现人才引领发展,中小城市也可有大作为。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各地政府在大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战略定位,加大政策创新,强化精致服务,用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益、更优的服务,为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提供特殊的生态,形成更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