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城旧事(梅兰芳在上海)/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倾城旧事(梅兰芳在上海)/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26.57 6.8折 39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斯琦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080132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11452370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斯琦,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供职于上海戏剧学院,从事京剧史与艺术史研究,出版专著《余叔岩年谱》(2020年,中华书局)、《梅兰芳沪上演出纪》(2016年,上海中西书局)、《谭元寿传》(201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一代名净侯喜瑞》(2016年,上海中西书局)等,组编《谭富英唱腔集》等有声出版物,曾撰《谭鑫培不朽》《余叔岩的文人气》《程砚秋在沪演出记略》《关于梅兰芳演出戏单集的若干考证》《杨宝森杨宝忠昆仲艺事记略》等专业论文。

目录
导言
一、一九一三之行
二、旦角挂了头牌
三、风靡海上的新戏
四、梅兰芳的朋友圈
五、留声机里的风华
六、时尚的感召
七、马思南路的歌声
八、蓄须了,不唱了
九、浴火重生
十、百年后的传承

内容摘要
     导言 这本小书,讲述的是梅兰芳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往事,我尽可能地卸下一些附加在梅兰芳身上的光环与符号,避免一些扁平化与概念化的叙述,希望能轻快流畅地把一些史实连缀起来。 从1913年第一次赴沪演出开始,梅兰芳就与上海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在这里,他第一次担纲大轴主演,开启了旦角成为舞台中心的新时代。梅派新戏,从古装戏、时装戏、红楼戏,到极为成熟的梅派本戏,随着梅兰芳历次在沪演出而风靡海上,这段历史见证了梅派艺术的开创过程,见证了梅兰芳如何成为一位引领时代潮流的伶界大王。 同时,上海的时尚潮流也给了梅兰芳许多反哺与启示,他在这里汲取营养,广开眼界,将很多时尚的元素与观念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在这里与世界沟通交流,跳出了京剧演员的樊篱,使自己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代表,1930年访美、1935年访苏,梅兰芳都是从上海出发,这既像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必然。 1932年后,梅兰芳举家定居上海,1933年正式赁屋于马斯南路,从此他与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故事。梅兰芳始终与海上政治界、金融界、文化界有着丰富多面的交往,这种交往超出了京剧艺术本身,产生了一些更加重要的反应。像张大干、吴湖帆这些大艺术家,事实上都在与梅兰芳的交往中获得了新的艺术灵感,一些政界与商界的活动,也因为有梅兰芳的参与,具有了不同于一般的意义。 梅兰芳一生中最为人所知的事迹,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不为外侮演出。这件史事,便是发生于上海,显示出这位艺术大师的品格。从更多的事实角度来看,蓄须明志这件事,也有着诸多曲折与微妙,包括冯耿光、福芝芳等人为梅兰芳平安渡险所作出的努力,许多细节至今仍让人为之凛然。 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传承中,梅派艺术的普及与传承,应该是一个代表。上海的梅派演员、票友、琴票,历来比北京还要多。梅兰芳事业上的很好继承人梅葆玖,也是出生在上海,在这里完成了早年的学艺经历。至今上海的京剧票房中,“唱梅”“学梅”的爱好者依然甚众,史依弘、田慧这些很好的上海演员,亦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 在与梅兰芳并存的时代里,人们讨论的是他的每一场戏,抑或某一个关于他的八卦。在梅兰芳身后的时代里,人们讨论的是他存世的每一张唱片、每一段影像,还有他的传人与再传弟子。也许在日后更长的时间序列里,长到也许京剧这门艺术都几近消亡,梅兰芳这个名字可能仍然会被人铭记。 截取梅兰芳在上海这个历史的断面,我们看到的是梅兰芳一生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累积。 一、一九一三之行 虽然说的是上海的故事,却得从北京讲起。 1913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今古交替的大变革时代。辛亥革命打落了皇冠,把一个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帝国推进了现代政治文明的世界。而对于更多普通民众来说,这些变革似乎没有太多的影响,生活还在继续,京戏也还得听。 这一年的北京城里,大大小小有二十多家戏园子,每晚都在上演着各种好戏。伶界大王谭鑫培已经六十六岁,露演的次数越来越少,市场一大半都是新兴坤伶的,男伶里刘鸿声、杨小楼、王凤卿、王瑶卿这些人还在奋力支撑,其中有一位不到十九岁的新秀,梅巧玲的孙子梅兰芳。虽说年未弱冠,可已然凛凛然有大角风范了,跟谭鑫培合作《四郎探母》《桑园寄子》《汾河湾》这些“对儿戏”,丝毫没有怯场的意思,倒是有些旗鼓相当,让很多老演员和观众眼前一亮。梅兰芳这时主要在前辈田际云的玉成班里演戏,有时唱大轴,有时唱倒二,每当大栅栏鲜鱼口贴出来他的戏,上座总是好的。 P1-8

精彩内容
梅兰芳与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从多个角度记录了梅兰芳在上海的重要事件。1913年梅兰芳首次随王凤卿莅沪演出,并在大轴首演《穆柯寨》,深受沪上好评。1915年后梅兰芳来沪演出已经列为大轴,开创了旦角超过老生、主导整个京剧市场的新局面。几次来沪演出,梅兰芳陆续演出红楼戏与时装戏,引领排演新剧的风潮。在沪演出期间,梅兰芳与上海各界名流都有交往,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也提高了京剧演员的地位。并在上海多次灌片、录影,保留下了自己的艺术。1930年自美国归来后,梅兰芳对于传统戏剧以及自己的艺术生涯,都有了新的认识,两年后正式定居上海。抗日战争时期在沪上蓄须明志,直到1945年后重登舞台,最后一次在沪演出是1956年。梅兰芳与梅派艺术,在上海影响深远,无论是业界票界、都有众多传人。梅派艺术在上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扬。

媒体评论
梅兰芳与梅派艺术,在上海影响深远,无论是业界票界、都有众多传人,梅派艺术在上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扬梅兰芳与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本书详细介绍了梅兰芳与上海的一系列故事,包括在上海的演出、生活以及身后梅派在上海的传播等,对于读者了解梅兰芳在上海的演艺和生活都有很大的裨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