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实验(D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实验(D3版)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37.69 6.4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光,江先亮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2466369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1444169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  从计算机网络到无线网络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1.1.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发展、定义和组成
    1.1.2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分类
  1.2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
  1.3  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简史
  1.4  无线网络分类
  1.5  计算机网络和无线网络应用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展
  1.7  相关标准化和**组织
  1.8  本书概要
    习题
    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第2章  无线通信和网络仿真技术基础
  2.1  无线电频谱
  2.2  无线传输介质和方式
  2.3  损耗和衰落
  2.4  调制
  2.5  扩频
  2.6  复用和多址
  2.7  天线
  2.8  MIMO
  2.9  认知无线电
  2.10  可见光通信和激光通信
  2.1  l无线充电”
  2.12  网络仿真技术简介
  2.13  NS2基础知识
    2.13.1  NS2的获取和安装
    2.13.2  NS2的基本框架
    2.13.3  NS2的简单语法
    2.13.4  NS2主要类库介绍
  2.14  用NS2进行无线网络仿真
  2.15  构建网络仿真环境和无线信号测量实验
    习题
    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第3章  无线局域网
  3.1  无线局域网概述
  3.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与服务
    3.2.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3.2.2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2.3  无线局域网的服务
    3.3 IEEE 802.11协议体系结构
      3.3.1 IEEE 802.11协议标准简介
      3.3.2 IEEE 802.1lac标准的物理层规范
      3.3.3  IEEE 802.1lac标准的MAC层规范
      3.3.4 IEEE 802.1lad/ah/ax标准
    3.4 IEEE 802.11信道分配
    3.4.1  集中式管理环境的信道分配
    3.4.2  无协调环境的信道分配
    3.4.3  信道分配方案的挑战
    3.5 IEEE 802.11测量及工具
      3.5.1  IEEE 802.11测量的参数和步骤
      3.5.2 IEEE 802.11的典型测量工具
  3.6  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
  3.7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3.7.1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领域
    3.7.2  无线局域网应用于公众图书馆
    3.7.3  无线局域网应用于矿山采掘
    3.7.4  wiFi雷达和信道状态信息感知
  3.8  无线局域网的仿真实验
    3.8.1  隐藏节点问题仿真实验
第4章  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和蜂窝通信
第5章  卫星网络和空天信息网络
第6章  无线自组织网络
第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第8章  无线个域网
第9章  物联网
**0章  无线车载网络和智能交通
**1章  无线体域网、室内定位和家居网
**2章  无线网络安全

内容摘要

1.1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1.1.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发展、定义和组成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互通。高速完善的网络能使信息更快、更准确地传输,以发挥强大作用。网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技术命脉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基础,对社会许多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先来看众所周知的“三网”技术: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它们提供不同的服务。计算机网络,如因特网(Internet)和小范围局域网等,能使用户实时迅速地传输各种数据文件,搜索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各类资料。电信网络,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提供电话、传真等服务。广播电视网络则传输广播电视节目。这3类网络在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会看到3类网络融合,不同类型的终端、不同领域的信息都将融会贯通于一个更大的网络中,提供更强大的信息传输服务,满足人们更丰富多彩的应用需求。

网络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已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工业、商业、交通运输、金融、政府管理、文化娱乐等。尤其是因特网,在各种信息技术中堪称最具社会影响力,现在很多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连接终端主机以实现资源共享,即通过有线或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连接成大小不一的网络,这些终端主机可彼此直接连通,用户间的距离大为缩短。而不同用户的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各种共享,如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等。例如,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来存储和传播大量电子资源,供用户读取或下载;而同一办公室局域网内的多台微机可共享一台打印机。

由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等都广泛依赖网络,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显得至关重要。病毒、蠕虫、恶意攻击、木马和钓鱼等都会造成严重危害。而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虚拟社交和不良信息,其身心受到不利影响,需要加大关注。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离不开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后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时代。1977年,苹果个人计算机问世,标志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到来。1981年,IBM公司的PC发布,有力地促进了微机的发展应用。其后30年里,在Wintel(Windows操作系统+Intel芯片)平台的主导下,微机技术发展迅猛,成为信息技术前进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对信息互联互通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也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步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架构。下面先回顾一下因特网和网络相关技术的发展简史。

1969年,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ARPA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诞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最初有4个节点。1971年,首个无线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ALOHAnet在夏威夷大学问世。1976年,施乐公司针对局域网提出了以太网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TCP/IP协议公布。1980年,以太网开始商用。1989年,T.B.Lee提出了万维网(WWW)的设想。1991年,因特网开始商业运营。1994年,Netscape浏览器发布。1997年,WiFi无线局域网方案公布。1998年,Google搜索引擎诞生。2000年,互联网泡沫达到高峰,大批,COM公司在Nasdaq上市。2004年,社交网站Facebook上线。

2007年,苹果公司和Google公司都进入了移动手机市场。2010年,iPad平板电脑问世,被认为可能引领电子书代替传统书籍。2011年,云计算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开始成为市场热点。2012年,大数据由技术圈进入了主流市场,从TB、PB向EB、ZB、YB进军。近几年来,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4G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技术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因特网在我国的普及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2016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全球网民估计超过30亿人,全球接入因特网的各类主机和终端(含PC、智能手机等)超过30亿台。



精彩内容
本书围绕当前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系统介绍无线网络技术的原理、应用和相关实验。全书分12章,包括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和无线广域网、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卫星网络和空天信息网络、无线自组织网、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物联网、无线车载网和智能交通、无线体域网、无线室内定位、无线家居网、无线网络安全等内容。    本书内容新颖,覆盖全面,突出“理论+应用+实践”的特色,电子资源丰富。针对各种无线网络,本书先阐述原理,然后介绍应用实例,实验可操作性强,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可作为网络工程、物联网、计算机、通信、电子、自动化、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在职研究生和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教学用书或“计算机网络”“网络实践”等课程的参考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