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开有期--一位母亲的48封书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花开有期--一位母亲的48封书信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8.85 6.5折 29 全新

库存1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书霞,赵景祺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1112349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9元

货号11376520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母亲,郭书霞,山西太原人,某民企高管,在多个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出版有相关著作。

女儿,赵景祺,山西太原人,南京大学本科、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现任职于香港某公司。

目录
写给大学四年的女儿

 写在大一

 2014年9月17日(封信)

 2014年10月17日(第2封信)

 2014年11月15日(第3封信)

 2014年12月17日(第4封信)

 2015年1月17日(第5封信)

 2015年2月17日(第6封信)

 2015年3月10日(第7封信)

 2015年4月17日(第8封信)

 2015年5月17日(第9封信)

 2015年6月7日(0封信)

 2015年7月26日(1封信)

 2015年8月17日(2封信)

 写在大二

 2015年9月17日(3封信)

 2015年10月17日(4封信)

 2015年11月17日(5封信)

 2015年12月17日(6封信)

 2016年1月27日(7封信)

 2016年2月29日(8封信)

 2016年3月17日(9封信)

 2016年4月17日(第20封信)

 ……

 写在大三

 写在大四

 附:毕业典礼

 写给母亲和自己

 后记

内容摘要
     2014年9月17日(封信) 女儿: 开学已经快两周了。 虽然微信给了我们每天视频聊天的便利,但思念还是占据了整个房间。 这几天,我和你爸爸每晚必做的功课就是了解你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开学那天,我们和外婆外公一起送你去学校,你一路照顾外婆、关心外公。为了多陪他们看景点,我们比计划的时间晚到学校半天。那天天气出奇地热,你一个人排队、填表,办理各种手续,打扫床铺,搬运行李,不让我们帮忙,还不住地问候着外婆外公,不住地催促我们回酒店休息。 那天,你做东在学校食堂请我们吃了饭。从食堂出来,大约是晚上6点,我们想送你回宿舍,你坚决不让。 那天妈妈一直告诉自己不许在你面前流泪,但就是忍不住,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妈妈不敢和你打招呼,看着你独自远去的背影,我除了欣慰就是自豪。 女儿,走进南京大学,是你努力的结果,也是你的幸运。高三那年你与校荐的自主招生学校——东南大学失之交臂,你说你要重新来过,365天的艰辛,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说你很幸运选择了南京大学,不仅仅是因为她“985 ’“C9联盟”的光环,更主要的是因为她“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淳朴学风,你说她更适合你的性格,朴实而不张扬。 女儿,大学是你步入社会的培训营,在这里,你会接触到更多的精英,汲取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技能,打开更广的视野;在这里,你更会通过努力,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梦想。 女儿,祝愿你的大学生活精彩纷呈! 2014年10月17日(第2封信) 女儿: 你说这个国庆节因为爸妈的陪伴很开心,我们也很开心哦。 这次,你已经俨然成为主人公,带我们游览校园,还带我们去了图书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园咖啡屋,挑优选的食堂买了爸妈喜欢的饭菜,力尽地主之谊。 女儿,回来这几天,妈妈总是想起国庆节那天你邻校的表妹:一身睡衣,一双拖鞋,脚下一大包旺旺雪饼。妈妈上午去宿合时她窝在椅子上看连续剧,下午去宿合时,她躺在床上看手机。 妈妈一直在想:如果我和爸爸不去南京,你的这个假期会怎样度过?妈妈也担忧:是否这就是你们的大学生活写照? 女儿,那天你带我们去参观南大鼓楼校区,一直给我们讲述她百年名校的风采:那爬满绿藤的北大楼,那掩映在树丛中的“金陵大学堂”石碑,那刻着岁月记忆的礼堂,那留着历史痕迹的校门…… 校区的每一处建筑,都展示着她百年的成就,每一棵草木,都见证着她成长的骄傲。无数的科技、政商精英从这里走出,带着她的光环、她的学风走向世界。 女儿,能走进南京大学,是你的幸运,你千万不可辜负了这份幸运。四年的时间太短,短到你措手不及。所以,女儿,在这短暂的四年里,希望你珍爱每一天。 你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让每一天的生活都丰富多彩。你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可以去图书馆博览群书,可以去跑步、打球、游泳,可以去校园咖啡屋,可以约伴去市内旅游,可以去逛街购物。 P4-7

主编推荐
1.面对青春期,面对升学,面对恋爱,面对就业,面对人生面临的各种选择……父母和孩子都会焦虑,都会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犹豫和彷徨。这本书告诉我们,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父母和子女有效沟通、心灵默契的结果,在压力、挫折、困难面前,遵从内心,是优选的选择。 2.这是一份珍贵的成长记录,也是母亲和女儿两代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交流。 3.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网络的普及,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但对孩子的焦虑却越来越多。如何找到解决的方法?本书可以提供借鉴。

精彩内容
这是一本母亲写给大学女儿的书信集,这些书信谈到人生、生活、学习、交友、爱情,等等。作者善于就事论理,因势利导,体贴细致,把握分寸,惯于结合个人经历、亲身体验进行诱导规劝,体现出高超的施教艺术与人生智慧。这又不单是一本书信集。因为其中还有女儿对大学生活,对书信内容的回忆与思考,这些思考谈到高考、选择、大学生活、爱的理解、爱情、交换、认真与坚持、审美和消费主义、父母等种种每个青年人都会遇到的人生与社会命题。整本书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书稿所体现的家教理念与当前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五育并举是一致的,因而具有观念的时代性与教育意义上的引导性。

媒体评论
这是一份珍贵的成长记录,也是母亲和女儿两代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交流。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网络的普及,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但对孩子的焦虑却越来越多。如何找到解决的方法?本书可以提供借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