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不忘斋文史话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不忘斋文史话余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9.44 4.6折 42 全新

库存70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树政

出版社广东羊城晚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4309780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1404150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树政,祖籍福建福州。大学本科,编审(出版系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任职《广州文艺》(月刊)、广州文化出版社、省新闻出版局、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著述有《张籍王建诗选》(香港三联书店1982年版、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8年版)、《丘逢甲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短篇小说选集《悠悠未了情》(花城出版社1989年版)、《无不忘斋稿余》(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无不忘斋诗余》(羊城晚报出版社2015年版)、《实用易学辞典》(合著) (三环出版社1993年版)。

目录
帝王篇

 沉迷异癖的帝王/002

 开店做买卖的帝王/008

 帝王家食鱼的"滋味"/012

 古代帝王与端午节/016

 古代帝王中秋赏月的心态/022

 古代后妃的国亡诗词/025

 历史罕见的汉灵帝卖官/028

 唐代的竞技体育与帝王球星/031

 挑战男权社会的唐代公主/035

 ……

 文翰篇

 吏政篇

 兵家篇

 贪渎篇

 附录

 主要引用书目

内容摘要
沉迷异癖的帝王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清张潮语),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和谐,才能成就良癖,传为佳话。反之,玩物丧志,贻为笑柄。

我国传统的帝王制度,其实是家天下的制度。帝王属“九五之尊”,王权至高无上,成为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既美化和强化“王权天授”的不可侵犯;又通过灾害和祥瑞来调整统治秩序,“唯天子受命于天”,使君臣之间具备对话的条件,有助于封建社会制度的发展。

姑且遑论帝王制度,仅从史实寻迹帝王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一些帝王具有怪异的癖好。令人瞠目之余,大可褪尽所谓“王权天授”的神话光环,裸露其原形。

痴迷担幢的“东昏侯”南北朝时期,南齐明帝次子萧宝卷(483501),字智藏。建武元年(494)十一月被立为太子,永泰元年(498)七月即位,中兴元年(501)十二月被杀,在位仅三年多时间,属短命帝王。由于其宠信宦官奸佞,恣意诛杀大臣,荒淫无度,朝纲昏乱,死后被贬号为“东昏侯”。

史载,萧宝卷当太子时,疑似患有多动症,“不喜书学,高宗(按,即南齐明帝)亦不以为非”。甚至,其嬉戏“变态”,在宫里“尝夜捕鼠达旦,以为笑乐”。

此外,《资治通鉴》称,其有膂力,“牵弓至三斛五斗”。按照古代度量衡计算,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宋代以前,一斛相当于一石的重量。当时的三斛五斗,粗略折合现在的七十公斤。能拉开七十公斤的弓,力气果然不小。萧宝卷凭借其膂力,酷好百戏中的“担幢”。“幢”(一作“橦”),胡三省注:幢,幡也。一种旌旗。萧宝卷喜担白虎幢,即上画有白虎图形的旗。“白虎幢高七丈五尺”,好家伙,旗杆高达七丈五尺。据史载,其“初学担幢,每倾倒,在幢杪者,必致踠伤”。被白虎幢末尾砸到受伤,仍无畏怯;还发了狠劲,自创用牙叼幢竿的绝技。史称,其“于齿上担之,折齿不倦”,结果,弄得牙折嘴破,满口染红,却无碍其演练“齿上担幢”的杂技。

《资治通鉴》还记述,萧宝卷“自制担幢校具”,“校具”,犹言器械。其担幢自备自制专用器械。并且,史载,“自制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自制饰有金玉的专用锦衣。甚至,演练担幢时,周围站满侍卫。史书形容其:“逞诸变态,曾无愧色”。不可谓不怪。

“斗鸡皇帝”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685762),睿宗李旦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唐中宗景龙四年(710),诛韦后及其党,进封平王,拥其父睿宗复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即位。初用姚崇、宋璟为相,量才擢用,朝政清明。颁布新定令、式、格及事类一百三十卷于天下,兴经济生产。在军事上,大破吐蕃,联契丹,御突厥。长达三十年间,国泰民安,史称“开元之治”。

不过,李隆基在民间被称为“斗鸡皇帝”。唐代陈鸿写有一篇《东……



精彩内容
作者退休后再读史书,自觉比年少时读,心里来得通达许多,有时甚至有神清思远的感悟,故一边开卷,一边摘录,不经意间,几年工夫竟积累了不少资料。因此,试以文化视角,或捎带受众触点,梳理所抄录的读书资料,其中,部分稿件曾先后刊发于《羊城晚报》《新快报》。    本书引录的文史资料,以纪传体《史记》至《明史》二十四史,和《新元史》《清史稿》等正史,以及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和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等别史为主;而且采用不少笔记小说,并兼取部分典籍、诗词、书札等相关文字材料。注重史料翔实,并通过例举、比较、会通等方法,致力于对其共性阐发议论,寻求其中的历史现象、人物、事件的特征。文字则务求简洁、轻快、易懂。    全书分为帝王篇、文翰篇、史政篇、兵家篇、贪渎篇和附录部分,各部分内每篇文章均单独成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