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奇中国:大运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奇中国:大运河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24.42 6.3折 19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师立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36828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11356078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姜师立,1966年12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8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现任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扬州大学兼职教授、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和文化研究工作,近十年来,致力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及大运河文化研究工作。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长期专职从事大运河遗产保护与世界遗产申报、管理、研究工作,牵头或参与多个文化遗产保护与运河文化研究的项目,掌握了大量的手资料。对大运河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有一定的研究。 作者在大运河遗产的活态保护与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学研究、大运河文化研究等方面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了《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及发展》《京杭大运河遗产监测技术与应用》《中国大运河百问》《中国大运河遗产》等专著。

目录
第一章 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
壹 大运河的初创时期
贰 大运河的 次大贯通
叁 大运河的第二次大贯通
肆  的大运河
第二章 大运河十大河道
壹 通济渠
贰 卫河(永济渠)
叁 淮扬运河
肆 江南运河
伍 浙东运河
陆 通惠河
柒 北运河
捌 南运河
玖 会通河
拾 中河
 第三章:世上没有两条交叉的河流,但大运河除外
壹 大运河的空间分布
贰 大运河与五大水系如何相交
叁 大运河与国外运河水工技术上的对比
第四章 漕运,不仅仅是流动的财富
壹 漕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产物
贰 漕运历程:从关东之漕、江淮之漕到江南之漕
叁 漕运是中国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
肆 运河带来的无尽财富
第五章 运河彩练上的明珠
壹 运河与城市的互动
贰 漂来的城市北京
叁 天津:天子渡口 河海津韵
肆 河北运河五市
伍 山东运河五市
陆 河南运河八市
柒 江苏运河八市
捌 浙江运河五市
玖 安徽运河两市
第六章 琳琅满目的大运河世界遗产
壹 大运河世界遗产汇总
贰 大运河水工遗产
叁 大运河附属遗存
肆 大运河相关遗产
伍 大运河综合遗存
第七章 大运河带来的工商百业
壹 运河使手工业蓬勃发展
贰 运河加速中国商业繁荣
叁 运河促进了中国农业发达
肆 运河推动了教育改革
第八章 运河人物:运河边走出的伟岸男子
壹 运河开凿维修人物
贰 运河使用管理人物
叁 运河与文化名家
第九章 大运河 的风土人情
壹 运河让 多人傍水而居
贰 运河沿岸形成了独特的美食
叁 运河改变了人们的服饰
肆 运河孕育了新的生活方式
伍 运河催生了人们的风俗习惯
陆 运河带来了独特的水神崇拜
第十章 大运河孕育的丰富文化
壹 运河与书画艺术
贰 运河与诗词歌赋
叁 大运河与旷世著作
肆 大运河与戏曲
伍 运河非遗
第十一章 大运河架设的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壹 大运河与丝绸之路
贰 中国文化的沿大运河外传
叁 大运河传入的国外文化
肆 大运河与宗教文化的传播
尾声 新时代大运河的新使命
后记

内容摘要
贰 大运河的次大贯通(7~12世纪)隋朝时间,为了连通南方经济中心和满足对北方的军事需要,在帝国政府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下,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江南运河和疏通浙东航道,从而将前一时期的各条地方性运河连接起来,形成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宁波的大运河体系,完成了大运河的次全线贯通,并在唐代和宋代得到维系和发展。01 隋文帝开山阳渎开皇七年(587年),为了讨伐南陈,杨坚在扬州附近开凿了山阳渎。 “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隋书?高祖纪》)这一决策,一方面是为了军事目的,通过这条水路,及时供给攻陈大军的物资,确保灭陈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江淮地区的粮食运到洛阳和关中地区。隋文帝开的山阳渎,是在原邗沟的基础上经过疏浚修掘而成,其实就是东汉陈登穿沟前的古邗沟,《寰宇记》称:“淮阴山阳渎即古之邗沟,旧水道屈曲,多设梁埭,隋文帝重加修掘通利焉。”因为北起山阳县境,所以起名叫山阳渎。山阳渎河线的走向,由茱萸湾向东(今湾头镇)到今江都市宜陵镇,转而向北经今樊川镇接高邮、宝应三阳河到射阳湖,再沿用山阳水道旧道进入淮河,历史上称这条河线为邗沟东道。02 开通济渠次大沟通主要在7世纪~12世纪。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等南方地区,而国家政治中心仍处于北方的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大业元年(605年),为了加强东都洛阳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隋炀帝在前代汴渠的基础上下令开凿通济渠,沟通黄河与淮河。“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同时,隋炀帝下令重新疏浚邗沟以及疏凿长江以南的江南运河,并对前代开凿的浙东运河航道加以整治,使大运河越过钱塘江沟通宁绍平原。此后,为了开展对北方的军事行动,隋炀帝又于608年,在黄河以北,在曹操时期开凿的原有运道的基础上,开凿永济渠,直抵涿郡(今北京南郊)。大业四年“春正月乙已,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纪》)从而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东北方向到达涿郡,东南方向延伸至江南的一条“Y”字形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次建成了从南方重要农业产区直达中原地区政治中心和华北地区军事重镇的内陆水运交通动脉。

精彩内容
《传奇中国:大运河》全书共分十一个主题篇章,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展望。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大运河各个河段开凿和贯通的历史和概况,主要的大运河河道,大运河沟通的河流交汇技术,大运河漕运历史和现状,中国运河城市介绍,中国大运河相关的世界遗产,大运河对中国工商百业的巨大影响,中国大运河相关的历史人物,中国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运河文化,中国大运河在对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 中国大运河的传承和创新、保护、利用等内容。全书约50万字,其中包括370多张珍贵的图片,全面展示了 的人工水利工程――中国大运河在中国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伟大智慧,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媒体评论
中国大运河的图文百科  了解大运河的全新读本  图文并重,图片精美,史料丰富,直观再现大运河传奇  2000多年的发展脉络,11个主题,全新演绎大运河的魅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