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太后河:源流千载·文化朝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萧太后河:源流千载·文化朝阳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29.26 5.0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72688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1244637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简称区文化和旅游局),是区政府工作部门,为正处级。区文化和旅游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区委有关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本单位内设十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法制宣传科、行政审批科、公共服务科、文物管理科产业发展科、行业管理科、安全与应急科、财务审计科、组织人事科;下属八家预算单位,分别为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行政执法队、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北京民俗博物馆、北京市朝阳区文物管理所、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垡头地区文化中心、北京朝阳京剧文化艺术中心。

目录
第一章  追寻萧太后河足迹
  一  萧太后河概述
  二  追根溯源萧太后河
    (一)史料记载
    (二)今人考证
    (三)工程勘探
    三  萧太后河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探索萧太后河文化
  一  契丹文化
    (一)木叶山祭祀
    (二)契丹人的传说
  二  辽兴亡史
    (一)契丹崛起
    (二)辽南下中原
    (三)辽全盛时期
    (四)辽走向灭亡
  三  经济政策与辽南京的经济发展
    (一)手工业
    (二)冶金业
  四  文化制度及辽南京的文化状况
    (一)佛教文化
    (二)墓葬文化
    (三)建筑文化
    (四)习俗文化
  五  萧太后和她的国
    (一)辅佐景宗稳定朝局
    (二)扶持圣宗摄政朝廷
    (三)革弊出新造就盛世
    (四)御驾亲征澶渊定盟
    (五)千秋功过后人评说
第三章  开发萧太后河资源
  一  萧太后河治理
    (一)萧太后河之殇
    (二)涅槃重生的萧太后河
    (三)萧太后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  萧太后河集约开发
    (一)萧太后河沿岸文化遗存
    (二)萧太后河沿岸重要的地名源流
    (三)萧太后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萧太后河的保护思路与开发利用对策
第四章  古韵新风——“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一  萧太后河
  二  通惠河
  三  坝河
  四  温榆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辽南京城部分研究成果
附录2  萧太后河展览馆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
附录3  辽代帝王世系图谱
附录4  萧太后家族关系表
附录5  萧太后生平大事年表

内容摘要
     第一章追寻萧太后河足迹 关于萧太后河的史书记载十分有限,其具体开凿年代也难以考证;然而,作为北京地区专享一条以历史人物命名的河流,萧太后河是重要的历史符号,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往来、军事城防、文化交流及北京城的城址变迁和功能转化等,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 一萧太后河概述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广阔的大地上,有很多河流,比较有名的自然河流有长江、黄河等,出名的由人工开凿的河流有京杭大运河等,这些河流,大多以地名命名,但您听说过在中国大地上用人物命名的河流吗?萧太后河就是这么一条特别的以人为名的河流。 在中国古代,河流沿岸一般是经济、文化、科技较发达、昌盛的区域,以黄河为例,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人口稠密且人们思想活跃,黄河以北不乏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更是物产丰富。但是,由于受地势影响,我国河流大多都是由西向东的横向流向,这样虽然便于东西横向联系,却不利于南北纵向联系,对纵向经济文化交流造成很大影响。在水运作为重要运输方式的年代,为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甚至是为了保证军事行动所需的大量粮草的运输,开凿运河便是必然的了。萧太后河就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它既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也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支涓涓细流。 在北京的历史上,萧太后河曾是永定河故道之一,经人工疏通整理后,成为上承蓟水,中连辽南京护城河,下接今北运河(时称潞水)的重要漕运通道,承担过今北京地区与外界的物质运输功能。相传其开凿于辽萧太后(萧绰)主政时期,故名“萧太后河”。萧太后河一度因污染严重成为“臭水沟”“牛奶河”,后经改造、治理,萧太后河“华丽变身”,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环绕。萧太后河河段今全长20.6千米,流经朝阳区南磨房乡、十八里店乡、垡头街道、豆各庄乡和黑庄户乡后进入通州区,在通州区汇入凉水河。 二追根溯源萧太后河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国,后辽建五京之制,将今北京所在地幽州提升为陪都南京,又称燕京,中心在今广安门一带。城市规模扩大,粮食等消费增加,辽南京不得不从外地调运粮食入京。与辽对峙的北宋将河北平原的众多湖泊洼淀相互连通,东起天津附近海岸,西经今河北青县、信安、霸州、雄县、保定一线,在拒马河(白沟)、海河以南构筑了一条天然的军事防线,南方的粮食无法从原有的陆路和水路渠道进来,只能从辽东等地调集,走海路运输。具体地说,就是在今天津宁河区的蓟运河入海口靠岸,换载河船后再循今蓟运河、北运河等进入辽南京城。 关于漕船离海登陆后转入内河运输,最后到达辽南京城的具体路线,有两种说法可作参考:其一,漕船沿今蓟运河西入泃河,至今河北三河或北京平谷一带卸载,再陆运至辽南京于德源:《北京漕运和仓场》,同心出版社,2004年。;其二,利用人工开凿连通的运河直接驶入辽南京城。从三河或平谷陆运粮食进辽南京城相当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不如继续经河道运输便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辽利用天然河道开凿一条运河的动力和可能性都是相当具备的,萧太后河很可能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P3-5

主编推荐
本书在回溯、挖掘萧太后河历史的基础上,展现了水利与城市发展、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历史、民俗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精彩内容
萧太后河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北京地区一条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及经济价值的河道,蕴含着丰富的运河文化、政治文化、民俗文化等复合文化体态,它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2005年开始,为了让萧太后河恢复水清岸绿,达到景美蕴深的效果,朝阳区委区政府持续开展萧太后河进行综合治理,使这条富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河道焕发新生机。在河道治理的同时,朝阳区开启了萧太后河历史文化、文脉深入挖掘工作,结合挖掘研究成果,制定并实施了萧太后河系综合治理和滨水绿色休闲廊道项目,改善河水水质和生态环境、提升两岸景观环境,建设1廊4区22景,恢复历史风貌,达到“水清、岸绿、景美、蕴深”,为首都居民新增一处别具特色的滨水历史文化风景区。本书在回溯、挖掘萧太后河历史的基础上,展现了水利与城市发展、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历史、民俗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媒体评论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挖掘有关萧太后河的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对萧太后河的历史遗迹进行考证,梳理萧太后河在北京历史上的变迁脉络,还原萧太后河的历史面貌,为朝阳区保护和利用萧太后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廊两带三区”的建设规划,奠定学术基础,提供历史依据,也为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景作出应有的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