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雕龙(古典文学的奥秘)(精)/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 文心雕龙(古典文学的奥秘)(精)/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心雕龙(古典文学的奥秘)(精)/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28.46 6.3折 45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王梦鸥|责编:李黎明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77995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1159794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梦鸥(1907-2002):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所。笔名梁宗之,研究领域遍及经学、文学、小学、美学。曾任教于厦门大学、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政治大学、日本广岛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曾参与制作中央电影公司的影片,并兼任编剧委员。著有《礼记校证》《邹衍遗说考》《唐人小说研究》《唐人小说校释》《古典文学论探索》《传统文学论衡》《文学概论》《文艺美学》《文心雕龙:古典文学的奥秘》等。

目录
 【导读】文章的中国方法
前言
一、介绍一部空前绝后的“中国文学论”
二、作者:从刘舍人到沙门慧地
第一章 《文心雕龙》上编的结构
一、主旨的建立与文笔的分论
二、“本乎道”至“变乎骚”
(一)“道之文”的探讨
(二)圣与经
(三)正纬与辨骚
三、作品的分类讨论
(一)讨论的范围与方法
(二)诗与乐府
(三)诗之变种——赋
(四)颂与赞
(五)神人的告语
(六)哀伤之文
(七)趣味性的韵文
(八)关于无韵之“笔”
(九)历史的记述
( 十 ) 诸子百家
(十一)论说
(十二)公文书及其他应用文
第二章 《文心雕龙》下编的结构
一、篇次问题
二、摛神性
(一)《神思》
(二)《养气》
(三)《体性》
三、图风势
(一)《风骨》与《情采》
(二)《定势》
四、包会通
(一)《通变》
(二)《镕裁》与《附会》
五、阅声字
(一)《声律》
(二)《练字》
六、雕龙之术
(一)《章句》
(二)《丽辞》
(三)《比兴》
(四)《夸饰》
(五)《隐秀》
(六)《事类》
(七)《物色》
(八)《指瑕》
(九)结语——《总术》
第三章 余论
一、《时序》《才略》《知音》《程器》,四篇相互的关系
二、从时代观点叙文章的演进
三、作家的造化与时代环境的关系
四、对于读者作者的期望
(一)《知音》
(二)《程器》
五、附录

内容摘要
第一章《文心雕龙》上编的结构

一、主旨的建立与文笔的分论

刘勰未入仕之前,对于历代文学持有浓厚的兴趣,值得史家给他“笃志好学”的称誉。然而更难得的是,他能从历代文学作品中看出一种演变的事实,最后使他关心到“去圣久远,文体解散”以至“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的危机,因而激动了他撰写《文心雕龙》的决心。不过有了这样的决心,他本可以和前人一样,写下如同曹不《论文》或陆机《文赋》那种的短篇,而不必耗时费日就这小题目做大文章,要在诸子百家之外,为这小题目自制“一家之言”。因此,在他论文的动机之外,必然另有某种信念为之支持,始能使他刻意完成像吾人所得见的这样巨著。要说某种信念,其实他在《序志》篇即有若干透露,他说:“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又说,“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前者是怕一些感想容易随时间而消逝,所以必须把它写出;后者是他不掩饰其受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的圣训之感动,愿意争取三不朽中“立言”之不朽。此种信念,自司马迁以下,到了王充便有很大的发挥。王充于《论衡·自纪》篇云:“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爱;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遗于一机,富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这思想归结到曹不《论文》时,乃有“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的感叹。于是凡百君子之树德建言,不为“好辩”,“是不得已”也。显然这“不得已”三字,便是知识分子之责任感的异名,他们看到某种事实的演变有失其常规的时候,便要仗义执言,以成就其“穷则独善以垂文”的理想。魏晋以下的知识分子,据《隋书·经籍志》的收录,有不少“子书”,虽其中不无一些沽名钓誉的滥作,但多数都是为着匡世牖民而从事这“贼年损寿”的事业,如同《抱朴子》佚文所记陆机临亡曰:“穷通,时也;遭遇,命也。古人贵立言以为不朽,吾所作子书未成,以此为恨耳。”(见《太平御览》卷六○二引)亦正是同样的信念。是故,与其说他们是为好“名”而进力,不如说是为责任感而著述。刘勰所作,虽是前人接触过的论题,但他既嫌曹不之作,密而不周;曹植之作,辩而无当;应场之作,华而疏略;陆机之作,巧而碎乱……于是他要结合前人的好处而补正其缺点,重新撰写这“有同乎旧……




主编推荐
1.体大思精的中国美学巨著。 2.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旷世杰作。 3.台湾地区知名学者王梦鸥讲解,读懂经典的文化内涵。 4.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畅销台湾地区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经典。

精彩内容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他披诵十代文学作品写成的文学概论。自它传世以后,就一直受到文人的注意。历经一千五百年的岁月,愈到后来愈受关注,读者群愈广。前世学者称之为体大思精,论文之作无出其右。近代中外学者对之益为注意,校理遗篇,积为显学。直至今日,国内外研究文学者,无人不知。王梦鸥先生的精讲,乃龙学入门佳作。

媒体评论
1.体大思精的中国美学巨著。
2.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旷世杰作。
3.台湾知名学者王梦鸥讲解,读懂经典的文化内涵。
4.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畅销台湾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经典。

我们要走向现代,但是我们要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寻求一个中国文化的根脉,怎么样重新生根发芽,帮助我们这个社会迈向更好的现代。
——龚鹏程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余秋雨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影响大、水平高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众学术普及丛书。此后图书一版再版,加印不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大陆九州出版社引进后,经一年多时间编辑,今年起陆续推出简体增订新版。
这套书从25万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60部“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被翻阅的”经典,包括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当时台湾出版人高信疆、柯元馨夫妇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其中有著名学者龚鹏程、傅佩荣、曾永义等,另有知名作家张晓风、传媒界大腕詹宏志参与。60多名专家学者联手,倾力打造,一时风动岛内,家喻户晓。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0日
本次丛书的大陆再版,以2014年的台湾版为底本,每一本都由作者或编者做了修订,质量进一步得到完善,且增加了《易经》与《大学·中庸》两本书。装帧设计上也有创新,开本的设计便于携带,更适合青年读者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5月9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