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5.24 4.8折 32 全新

库存98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凯先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69830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11050862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凯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西班牙语系主任,教授。1966年毕业于北京外围语学院,曾任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塞万提斯中心主任,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塞万提斯中心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译协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聘为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名誉教授,1999年被选为美国西班牙语文学院通讯院士,并于2004年获得两班牙国王和政府颁发的“文化成就骑士勋章”。曾出版专著《塞万捉斯评传》(《外国有名文学家评传》卷),译著《爱情与阴影》、《我是母亲》等,在各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目录 
导言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读塞万提斯?... 001 
Part 1 西班牙、西班牙文学及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007 
西班牙概况...009 
西班牙语的形成和中世纪的文学...012 
Part 2 塞万提斯的一生及其生活的时代... 017 
塞万提斯的一生... 019 
塞万提斯生活的时代... 029 
Part 3 塞万提斯代表作赏析... 037 《堂吉诃德》: 
从“逗乐”作家到现代小说创建者的飞跃... 040 
《训诫小说集》: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 082 
塞万提斯的戏剧... 105 
Part 4塞万提斯在中国... 129 
Part 5塞万提斯经典名言选摘... 141

内容摘要
     Part 1 西班牙、西班牙文学及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阅读塞万提斯,人们需要了解西班牙,因为这块文学沃土孕育出了像塞万提斯这么很好的作家。人们也需要了解西班牙语,因为塞万提斯正是用这“可以和上帝交流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 西班牙概况 西班牙位于欧洲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连接欧非两大陆的战略要地,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咽喉要道。在这个半岛的南部居住着伊贝罗人。古代腓尼基人穿过地中海到达大西洋就必须途经直布罗陀海峡。早在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就在濒临大西洋的伊比利亚半岛南端建立了加迪斯城。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又在半岛的南海岸建立了几座重要的城市。在北方,从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开始向半岛移民,他们主要居住在大西洋沿岸,而在地中海沿岸则主要居住着伊贝罗人。居住在半岛中部的则是两个民族的混血种族:凯尔特伊贝罗人。西班牙文化有别于欧洲其他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文化的兼容性。这种不同民族的交会、不同文化的融合,在以后几个世纪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显得更加突出。 公元前3世纪末,迦太基人进入西班牙。这里成了罗马帝国和迦太基帝国争夺地中海霸权的主要战场。公元前210年,大西庇阿率领的罗马大军打败了迦太基人,并开始实施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军事行动。然而,罗马军队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军事行动持续了很长时间,他们遭到了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1。但是,罗马人很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他们不仅把自己的军事政治制度强加在这块土地上,而且也把他们的文化,包括语言、宗教、法律等都移植到这个半岛上。 自此,西班牙成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它为罗马输送了许多杰出人才,如罗马皇帝马库斯?乌尔皮乌斯?图拉真、哈德良和狄奥多西乌斯大帝都出生在西班牙,有名哲学家、戏剧家、政治家塞内加、诗人卢卡努斯和马提雅尔都是在西班牙出生的。罗马人在西班牙的统治持续了8个世纪,罗马文化在西班牙发展史中占了地位。 由于罗马帝国的衰亡,属于日耳曼民族的西哥特人在414年占领了西班牙。北方蛮人的入侵,带来了社会的变化,武士阶层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贵族同时也应是武士。然而,这一切并未能改变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的罗马文化,统治者接受了被统治者的文化,甚至在公元589年,他们正式皈依了天主教。 西哥特王朝从它建立之日起就显得十分脆弱,宫廷内权力斗争不断,朝代更迭频繁。公元8世纪,当北非的阿拉伯人,俗称摩尔人,从南方攻入伊比利亚半岛时,西哥特王朝瞬即土崩瓦解。阿拉伯人确立了他们的统治后,将来自北非、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带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并给予西班牙巨大的影响。公元10世纪,随着独立于巴格达帝国的哈里法清真寺在科尔多巴城的建立,科尔多巴成了欧洲很有文化和很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11世纪,由于摩尔人相互间的争斗,伊比利亚半岛被分裂成七个小的王国,原本并没有很好明显的宗教政治之争的摩尔人和西班牙人的矛盾日趋尖锐,摩尔人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不得不叫来北非的阿里莫拉维德王朝的摩尔人来帮助他们,这些野蛮部落的统治结束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相互包容,信仰基督教的西班牙人开始了一场界限并不十分明确的“圣战”。 15世纪末,即1492年,由于卡斯蒂亚王国的伊萨贝尔公主和阿拉贡王国的王子费尔南多的联姻,本来就比较强大的卡斯蒂亚王国变得更加强大,在历目前被称为卡斯蒂亚天主教国王和王后的王朝。卡斯蒂亚终于统一了分裂的几个王国,继而夺回了摩尔人在南方格拉纳达的很后一个堡垒。而且就在1492年,天主教国王夫妇支持哥伦布的远航,在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对美洲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服行动,从美洲大陆攫取了大量的金银,成了欧洲不错大的国家。 P9-12

主编推荐
1. 阅读世界文学名匠系列发端于主席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选取10个不同语种具有代表性的10位文学巨匠,邀约学界知名教授和学者执笔,回顾文学巨匠生平,深度专业剖析巨匠之作。2. 《西方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作为系列书之一,延请塞万提斯资深研究专家、南京大学陈凯先教授,使用大量一手资料与高清图片,推荐经典参照译本,并摘选原文与中文对照,为读者提供研习之便、阅读之乐。3. 学界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作序推荐。4. 书中非常不错解读可供高中生积累作文素材;经典译本介绍、名段摘录也可为文学爱好者进阶学习指引方向。

精彩内容
塞万提斯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到了晚年也只是一名小有名气、穷困潦倒的作家,但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却是不争的事实。塞万提斯获得最大成功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让他实现了从“逗乐作家”到现代小说之父的飞跃,而《训诫小说集》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本书对《堂吉诃德》《训诫小说集》和塞万提斯的代表剧作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介绍,剖析了为何《堂吉诃德》能够成为以流浪汉小说样式创作的欧洲早期优秀现实主义代表作品,并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最后,本书选取了塞万提斯的经典名段,以飨读者。

媒体评论
如何正确打开塞万提斯?专家教你读(图文+名段精摘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作序推荐
1. 阅读世界文学名匠系列发端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选取10个不同语种具有代表性的10位文学巨匠,邀约学界知名教授和学者执笔,回顾文学巨匠生平,深度专业剖析巨匠之作。
2.  《西方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作为系列书之一,延请塞万提斯资深研究专家、南京大学陈凯先教授,使用大量一手资料与高清图片,推荐经典参照译本,并摘选原文与中文对照,为读者提供研习之便、阅读之乐。
3. 学界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作序推荐。
4. 书中权威解读可供高中生积累作文素材;经典译本介绍、名段摘录也可为文学爱好者进阶学习指引方向。

文明互鉴 求同存异

曾几何时,迫于泰西的坚船利炮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洋务运动开启了改良的滥觞。但囿于技不如人,且非一朝一夕可以赶超, 一些仁人志士又被迫转向上层建筑和世道人心。及至“百日维新”, 新国家必先新风气、新风气必先新文学被提上日程。这也是五四运动借文学发力,“别求新声于异邦”的主要由来。
是以,从古来无史、不登大雅的文学着手,着眼点却在改天换地: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檄文,陈独秀、瞿秋白、鲁迅、胡适等前赴后继,文学革命蔚然成风,并逐渐将涓涓细流汇聚成文化变革的浩荡大河。
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文学始终是狭义文化的中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学发展和文明互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不久,又提出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而大同精神所自也、最大公约数所由也。如是,“建设文化强国”写进了我国的“十四五”规划,这不仅彰显了文化自信,而且擢升了文化强国的动能。



《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人文化成,文化在中华传统思想中几乎是大道的同义词。且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而且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变幻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同时,海纳百川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仅是国家和人民间交流的需要, 也是提升个人修养的妙方。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汉唐时期,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便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不二法门。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明确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多么令人感奋的誓言!这是对“天下为公” 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现实阐发,也让我想起了老庄思想中遵循“天时” “人心”的原则。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尊崇最大公约数:除基本的民族立场外,还包含了世界各民族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是两个层面的最大公约数,与之对立的恰恰是不得人心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
 作为人文学者,我更关注民族的文化精神生活。诚所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中华文化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善好施、协和万邦;同时,中华文化又提倡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当然,中华文化并非一成不变,更非十全十美。因此, 见贤思齐,有容乃大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信条之一,反之便是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所导致的悲剧和苦果。当前,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方兴未艾,学术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的开放包容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自“百日维新”和五四运动以降, 我国摒弃了文化自足思想,从而使“西学东渐”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具体说来,二百年“西学东渐”不仅使我们获得了德先生和赛先生, 而且大大刺激了我们麻木已久的神经。于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女权主义、生态思想等众多现代文明理念得以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
西方的崛起也曾得益于“东学西渐”。设若没有古代东方的贡献,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向度将不可想象,“两希文明”也难以建立。同样,在中古时期和近代,如果没有阿拉伯人通过“百年翻译运动”给西方带去东方文明成果(其中包括我国的“四大发明”),就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和航海大发现。
总之,丰富的文化根脉、无数的经验教训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不仅使中华民族在逆境中自强不息,而且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来也益发奠定了国人求同存异的民族品格。
 二

人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后者就像身份证。而我更乐于用基因或染色体比喻文化。大到国家民族,小至个人家庭,文化是精神气质,是染色体,是基因。它决定了各民族在国际交往中既有发展变化,又不易被淹没的活的魂灵。
如今平心而论,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即或硬件上也尚有不少“卡脖子”的问题,软件和细节方面就更不必说。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而文学艺术不仅是世道人心的载体,也是文明互鉴中不可或缺的航标。
前辈钱锺书先生一直相信“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 道术未裂”。古人则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之谓。人需要借镜观形、换位思考、取长补短,民族、国家亦然。
有鉴于此,我真诚地祝愿阅读世界文学巨匠系列丛书顺利出版,祈中华文化在吐故纳新、温故知新、不断鼎新中“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