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玄(精)
  • 幽玄(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幽玄(精)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29.63 5.0折 59.8 全新

库存1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大西克礼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50241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9886176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大西克礼,日本美学家、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身)名誉教授,退休后埋首于美学研究与翻译。著有《物哀》《幽玄》《侘寂》等书,是日本学院派美学的确立者暨代表人物。他严谨的论述不仅完备了日本特有的美学概念,也成为后人掌握日本独特美学的经典。
  译者: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抗战史学会理事等。译有《日本文论选》及井原西鹤等日本古今小说名著,共100余万字。

目录


第一章 孕育幽玄的歌道与歌学

第二章 幽玄展现的美学形式

第三章 余情缠绕的幽玄美学 

第四章 读《正彻物语》,品幽玄之姿

第五章 如何看待作为审美理想的“幽玄” 

第六章 认识幽玄的艺术价值 

第七章 幽玄是日本民族的美学焦点 

第八章 幽玄概念的美学分析 

附录 古代名家论幽玄

内容摘要
     “幽玄”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主要是在我国中世时代形成的,由于其产生的领域具有限定性,在此,我想,试图将它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来看待,并要在美学的意义上加以阐释,恐怕还是需要加以明确辨析的。假如这种辨析可使“幽玄”明朗化,那么很终“幽玄”究竟为何物自然就清楚了。不过,我倒想多少绕一点弯路,将孕育“幽玄”这一概念的我国歌道及其歌学的一般特性加以美学上的考察。以这种方法,一则可以使我的“幽玄”论有一个基础,二则可以在一般意义上来说明为什么我们对于“幽玄”需要加以美学上的关注。 ,所谓“歌道”,其发展历程自古代以来就经历了许多的曲折。应该说,和歌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从美学上看,也具有特殊的品格。首先,从审美意识之作用的直观与感动的关系来考虑,和歌作为一种诗,包括了抒情与述景两方面,不仅如此,和歌与我们民族的美意识,或者在更宽广的意义上说,与我们民族精神的某些特性是密切相关的。抒情与述景紧密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和歌的一个特征。当然,《万叶集》以降,很多歌集都有内容的分类,有四季、恋爱、哀伤之类,在内容上主要是将述景的和歌与抒情的和歌加以区别,然而从实际的和歌作品来看,即便是描写自然的风物与风景,很多情况下也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将浓厚的抒情因素或明或暗地渗透在其中,这是无须多言的。相反,在表现恋爱和哀伤之类的主观感情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也常常与自然景物的描写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例如,像《万叶集》中的“秋田禾穗上……”之类,表面上看,上句不过是下句的铺垫而已,而作为审美内容来看,映照在秋田禾穗上的朝霞,是将下旬的抒情内容加以具象化了。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根据福井久藏氏的《大日本歌学史》,有一本书叫《藤原家隆口传抄》,虽然似乎是假托的伪作,但其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歌寄情于花鸟风月,然而心必专于一处。”这意思说的也不外乎是抒情与述景融合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和歌这一艺术形式,从历目前大量作品来看,在一般的审美意识中,很容易具备的是“直观”与“感动”的有机融合,而且许多作品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故而似乎可以把这一点作为和歌的一个特性。众所周知,即便是西洋的诗,其中很突出的抒情诗,例如歌德等人的诗作,其特点也都是将直观的要素与感动的要素特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诗歌中若要有这一个必不可少的审美价值之要件的话,那么和歌在充分满足这一要件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第二,在如上所述的审美体验的内容中,从被融合统一的两个要素——我称之为“艺术感的要素”和“自然感的要素”——的关系来看,和歌容纳了极其丰富的自然感的要素,这是它的显著特性之一。而且不限于和歌,在日本及东方的艺术中,整体上与西方相比,丰富而且深刻的“自然感”的、“审美的”要素也更为发达,这是无须多言的事实。然而我在这里要特别指出,我这样说并不是单就和歌及其他一般的东洋艺术的题材而言,以我的看法,在东洋艺术中,所谓自然感的审美要素的丰富性,与西洋艺术相比,不单是数量上的差异,而且是具有质的不同。不过,这个问题很大,在这里不便详加讨论,我只想将我的意思尽可能简单地大体上谈一下。 在东洋特别是日本,由于气象风土上的原因,以所谓“自然美”即自然物为对象的审美体验,无论是在其广度还是在其深度上,早就有了显著的发展。其结果,这种自然美的体验,对人们本身而言已经转换为一种艺术体验了,由此而体现出了一种催生审美价值意识的倾向。与此同时,东洋独特的世界观,使得这种感情的倾向更加朝着思想方面深化和发展,故而,东洋人的这种固有意识,似乎就不可能像西洋那样继续朝着与“自然美”判然有别,乃至超乎其上的“艺术美”这一特殊观念加以发展了。当然,在我国,像“艺能”或者“艺道”这样的观念,也随着思想的发展而分化着,然而,比起西洋的“技能”或者“技术”这样的观念来,它包含着对参与者人格主体的、主观精神的方面加以强调的意味,所以毋宁说,这一思想与“美”自身的问题接近不同(这些概念在审美艺术之外也被广泛地使用着)。就美本身的问题范围内而言,可以说,在东洋,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感情上,都不可能将所谓艺术美和自然美,像西洋美学那样在“形式美”和“内容美”相关联的意义上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在东洋的美意识里,在两者密不可分的意义上,自然美与所谓艺术美的意味是相同的。同样地,在所谓自然美当中,也有着艺术美的东西。而且,这两者不仅在密不可分的意义上结合在一起,在审美的意义上,可以认为两者是直接地由“自同性”而殊途同归的。P33-36

主编推荐
" ★日本美学经典,重新定义美与生活。 ★“幽玄”——日本建筑、摄影、产品设计的原点,启发当代设计者的美学哲思 ★一代美学大师大西克礼写给年轻人的简明美学读本 ★三宅一生、安藤忠雄、原研哉、小津安二郎一致推崇的日本美学 ★安藤忠雄: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认真凝视眼前名为“影”的苦难现实。 ★畅销十年,累计再版十余刷,豆瓣高评 ★全彩插图,唯美设计,精装典藏 "

精彩内容
幽是隐微,玄是奥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诸行无常的人生真义。
  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发展出丰富的美学意涵,隐蔽、枯寂、妖艳、写意,最后调和成一种在阴暗中追求的美感,拢之在内,时空无限,内在充实。
  引进阴影,而不是光。从阴翳中发现美,又为了美的目的利用阴翳。日式庭园、和室、壁龛……昏暗美感的空间中进驻了永恒的闲寂,静谧、悠远的幽玄余情,成为带有神秘色彩的的东方美学经典。

媒体评论
一代美学大师写给年轻人的日本美学经典,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导演新海诚推崇备至。
畅销十年,累计再版十余刷,豆瓣高评
卖点分析:
★日美美学经典,重新定义美与生活。
★“幽玄”——日本建筑、摄影、产品设计的原点,启发当代设计者的美学哲思★一代美学大师大西克礼写给年轻人的简明美学读本★三宅一生、安藤忠雄、原研哉、小津安二郎一致推崇的日本美学★安藤忠雄: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认真凝视眼前名为“影”的苦难现实。
★畅销十年,累计再版十余刷,豆瓣高评★全彩插图,唯美设计,精装典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