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青春文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17青春文学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21.67 5.0折 43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020143924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3元

货号9258766

上书时间2024-06-26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庞羽、孟昭旺、董夏青青、有鹿、胡迁、宋阿曼、王占黑、沈书枝、阿缺、小托夫、杜梨、甄明哲、生煎孢子、姚丽、薛超伟
  庞羽,女,1993年3月生,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201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曾在《人民文学》《花城》《天涯》《大家》《长江文艺》《作家》《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刊发表小说30万字。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选载。并有作品入选《2015年中国短篇小说》《2016中国好小说》《21世纪短篇小说选》《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曾获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奖、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等奖项。
  孟昭旺,1981年生于河北南皮,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北文学院第十二届签约作家,天津文学院第八届签约作家。在《青年文学》《长城》《西湖》《十月》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出版小说集《春风理发馆》。
  董夏青青,女,1987年生,祖籍山东。新疆军区创作室创作员。作品曾先后在《当代》《十月》《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思南文学选刊》等报刊发表。
  有鹿,建筑师,青年作者,偶尔也画画。已出版小说集《我二十九岁的夏天》,书里的插图就是自己画的。还养了几只胖猫。
  胡迁(1988—2017),青年作家,导演。出版短篇小说集《大裂》、长篇小说《牛蛙》。电影处女作《大象席地而坐》获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与最佳处女作奖特别提及奖。
  宋阿曼,1991年生,西北大学文学硕士,已出版小说集《内陆岛屿》。小说见《西部》《作品》《芙蓉》《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诗歌见《诗刊》《星星》《青春》《中国诗歌》等刊物,有作品被译为英文。曾获首届嘉润·复旦全球华语大学生文学奖、陕西青年文学奖等奖项。
  王占黑,1991年生于浙江嘉兴,毕业于复旦中文系。作品见《芙蓉》、《山花》、《小说月报》等。
  沈书枝,安徽南陵人,爱自然与人生,出版有散文集《八九十枝花》、长篇非虚构作品《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
  阿缺,九零年生人,四川大学毕业,现长居成都。中国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2012年发表处女作后,引起业内关注。作品连续刊登在中国顶级科幻杂志《科幻世界》,曾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作品以软科幻为主,风格糅杂,出版有《与机器人同行》《机器人间》,多篇作品被译为英文在海外发表。
  小托夫,生于1994年,青年作家。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小说选刊》《芙蓉》《朔方》《作品》等刊物,著有长篇《骑着鹿穿越森林》。
  杜梨,北京人,生于1992年9月,双语小说家,擅写情诗。莱斯特大学英国现代文学和创意写作硕士,拜于略萨门下学习结构现实主义写作,作品见于《青春》《花城》《山野》《南方航空》《长江文艺·好小说》等杂志,出版短篇小说集《致我们所中意的黄油小饼干》,赢得2018年度英国和西班牙联合举办的Can Serrat全球作家选拔赛资格,作为亚洲作家入驻Can Serrat国际艺术中心。
  甄明哲,90后,有短篇小说见于《牡丹》《青年文学》《作品》《大观》等刊,短篇小说《京城大蛾》转载于《小说选刊》2017年第6期,短篇小说《池中金龙》收入于“《作品》90后文学大系·小说卷”。
  生煎孢子,作家,编剧。
  姚丽,生于1990年,宁波作家,曾用笔名姚十一。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起开始写作,先后于《文学港》《山花》《西湖》《文艺报》等发表短篇小说数个,作品《五十而立》《带刀刺猬》分别被《长江文艺选刊》《思南文学选刊》转载。
  薛超伟,1988年生于浙江温州,201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MFA创意写作班。曾获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作品散见于《上海文学》《青年文学》等刊物。

目录
   一只胳膊的拳击/庞羽 

 寻羊记/孟昭旺 

 科恰里特山下/董夏青青 

 二月的素描与光/有鹿 

 大象席地而坐/胡迁 

 贤良/宋阿曼 

 阿祥早点铺/王占黑 

 杨花曲/沈书枝 

 云鲸记/阿缺 

 去的时候父拉子,回来的时候子拉父/小托夫 

 世界等恋人/杜梨 

 京城大蛾/甄明哲 

 嫦娥奔月/生煎孢子 

 带刀刺猬/姚丽 

 同屋/薛超伟 

内容摘要
    一只胳膊的拳击

     周二和周一没什么区别。祁茂成掰着手指头。周三和周二也没什么区别,一样一样的。不就是地球上死了些人多了些光屁股的吗。祁茂成笑了,美国总统也曾是光屁股。屁股瓣儿光光亮,打着啵儿叫着娘。

     那边喊起来。是祁露露,那个满身流油、脑满肠肥的祁露露。这么瘦小的祁茂成,怎么生出个这么丰硕的女儿?好在祁茂成也不往深处想。祁露露说,断了。祁茂成接过她手里的吉他,松松垮垮地往回走,突然感到恼怒,把吉他面拍得啪啪响,还有一个月高考了,你还玩这个?

     蚕豆炒蒜苗、滚油熘猪膘、清蒸白斩鸡,一个月就过去了。祁露露回家,换上凉拖,把书包一放,里面花花叉叉的试卷资料流了一地。祁茂成说,怎样?祁露露不说话,半卷着眼皮盖、半耷拉着刘海刷手机,良久,回答一句,爸,楼下的陕西凉面,重辣重酱,不要香菜。祁茂成喉咙咕噜一声,拾掇了几枚硬币,往楼下走。楼道一阵凉风,卷起夏日纷杂。祁茂成嘘一口气,原来高考结束,是这么个滋味。

     没几天,祁露露闹着要上吉他班。祁茂成打电话给陈萍。陈萍叹气,电话里传来淡淡的酸味。这样,每天上午八点到十一点,家里只剩了祁茂成一人。祁茂成也安心,送走祁露露,去菜场转一圈,买点青菜牛杂,萝卜猪肘,回来煲点儿汤,煮点儿可心的莱,像个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妇人。

     他们不过是曼江县的一个普通人家。陈萍从业于曼江氨纶厂,前些年收入可以,还时常到厂女子篮球队司职中锋。而现在,篮球早不打了,氨纶不值钱了,陈萍就被老板们呼来喝去,一会儿到黑龙江干活,一会儿外派到北京、连云港。作为丈夫,祁茂成却赋闲在家,拿着每月三千的提早退休工资,躺在家里,很多到菜场跑一圈。祁露露要回家了,炸几个小卷儿,炝几根瓜丝儿,浓油赤酱地做几样莱,小日子里风火盎然,满满的葱香蒜味。陈萍在家时,总是和祁茂成吵架,你个大老爷们,在家做康师傅呢,还是面霸?祁茂成望着这个比自己还要高五厘米的女子,攥紧拳头说,又不是没饭吃,又不是没钱花,妇道人家懂什么!陈萍垂泪叹气。她原来喜欢穿高跟鞋,嫁给祁茂成后,腰背都佝了,鞋子后跟不超过两厘米,这样才和祁茂成齐平。本来指望自己将就将就,他也会妥协妥协。没想到烂泥还是烂泥,阿斗还是阿斗,扶不起就是扶不起。陈萍的心干了,脆了,随着氨纶厂改革的步伐,组织让她去哪,她就去哪。祁茂成围着围裙,做起了五谷道场。祁露露也不讲究,呼哧完了,吧咂一句,好吃,想想又说,爸,益江路上新开了“香掉牙”烧饼店。祁茂成头也没抬,好好,明天买两个。祁露露呆望一会儿,去房间了。他洗碗,电视嘶嘶地响。

     赵云飞?祁茂成猜。电话那头传来笑声。还是那样,声浪浑厚如山倒,音调尖锐如抽丝,狂风卷尘,钢丝切玉。猜对了。祁茂成舒一口气,掸掸心头的灰。三十年前,赵云飞能单臂吊起他,把他甩来甩去,男生起哄,女生偷笑,祁茂成垂着头,任凭头发升腾起伏。现在还要被赵云飞羞辱,祁茂成想爆国骂,可是心里的悲伤连绵不绝。三十年,赵云飞还是赵云飞,祁茂成还是祁茂成。他哼唧了几声,满怀悲怆地挂了电话。

     赵云飞说的三十年同学会,祁茂成不想去。班里的那些人,当官的当官,做生意的做生意,剩下的了无声息,只愿下一场雪,盖在他们身上,做那春天的沃土,做那飘飞的、无根无系的断纸残鸢。想到这,祁茂成手捻着桌上的面纸,不解兴,把它撕了细碎,又团起来,一并扔进垃圾桶。

     门铃声响起,祁茂成以为祁露露回来了,趿拉着拖鞋开门。结果是个二十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儿。祁茂成打量他一番,你是谁?小伙儿也打量他一番,您好!我是……祁茂成要关门,小伙儿把脚伸了进来:就三分钟。

     祁茂成让他进屋。他和祁露露差不多大,怪可怜的。万一祁露露以后落魄成这样了,也希望得到善待。就算积德吧。祁茂成拨拉拨拉门口的拖鞋,择了一双绿皮塑料的,给了小伙儿。小伙儿脚伸进去,刚刚好。这双是祁露露的。祁茂成感到惊恐,看着小伙儿疲惫的强笑,心里波涛汹涌。

     小伙儿叫卫小王,洗发水叫什么飘莹的。祁茂成坐着端详。发泡剂、硅树脂、聚季铵盐等。祁茂成对着它愣神了好久,突然想到,祁露露要放学了吧?今天路上要修路,她能按时回来吗?要去接她吗?祁茂成支着脑袋,像放不住似的,上面的头皮屑簌簌地、噗噗地、哗啦啦地掉落,堆积成小丘小山,直到把他淹没,把他满肚子的悲哀淹没,把他这辈子遇到的怀疑、嘲笑、羞辱、窝囊全部淹没。

     祁露露回来迟了。祁茂成也没做菜,桌上摆着昨日买的“香掉牙”,甜的成的。他们两不相问。祁露露热了牛奶,就着饼吃。祁茂成打开电视,午间新闻到了,两位主持人坐着,眼神明亮而空洞。祁露露扔掉牛奶盒,背着吉他回房间。祁茂成说,有个大学生叫卫小王,上门来推销洗发水,你要努力,不要变成那样子。祁露露哼唧了一声。祁茂成又发声,吉他学到哪了?祁露露想了想,即兴弹了一曲《欢乐颂》。弹毕,她的手往下一划,几根弦颤起来,水滑顺亮。祁茂成有点呆住了。那个跟着他要糖吃、买卤菜、喝面汤的胖女孩,也把他狠狠地甩了尾。

     P3-5

精彩内容
“岩层”年选每年出版一本,以小说为主。所选为年度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文学作品,力求反映该年度青年作家队伍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新世纪以来,80、90后群体的创作渐成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岩层”年选着力关注成名作者以外的新人,探索青年文学新现象、新发展、新风貌。坚持精品至上原则,不排斥网络作品。借此从中发掘新人力作,为富有潜力和才华的作者搭建展示平台,及时总结年度青年文学创作的成绩,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作品,也为新世纪的文学积累做出贡献。
  2017年年选所选作品不仅普遍较为好读,而且意蕴上也各具其妙。年轻作者们在现实题材的处理与把握上,既在艺术视野上有较大的宽度,又在生活开掘上有一定的深度。所选的15篇作品,除去阿缺的《云鲸记》属于科幻题材,杜梨的《世界第一等恋人》写仿生科技伦理之外,其余13篇作品,都是现实题材写作。而且这些出自年轻作者之手的现实题材作品,已不只是沉湎于逼仄的校园生活,或滞笔于忘我的青春恋情,而是完全走出个人的天地和自叙传写作的桎梏,由人际关系的互动审视人性,在人与社会的关联上反观现实,把写人与述事结合起来,把人物与社会连通起来,透过小日子的“小确幸”,小人物的小悲欢,折射人在当下现实中的生活形态与精神状态。
  年选的编选工作得到许多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编辑家的支持和帮助,对当年的青年创作状况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选目。

媒体评论
这部年选作品的遴选颇具眼力,很见匠心,而这样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也能以点带面地反映当下青春文学创作的基本进展与大致水准。(著名评论家,白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