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池人的厦门:王秉岐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神池人的厦门:王秉岐传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6.92 3.5折 4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柴然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97759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9125404

上书时间2024-06-26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柴然著的《神池人的厦门》是王秉岐的传记,也是跨度·非虚构文库之一。全书共十五章,收录了《不凡神池人》《乡里第一个大学生》《青春作伴好还乡》《居官风雨路》《责任与方向》《桂龙第一期》《举债办药厂》《弃官从商》《南翔厦门》《打造平台》《和自人作斗争》等。

作者简介
柴然,1962年生,山西陵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告文学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首批签约作家。书法家。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影视文学多种。出版有诗集《前年秋天》、《我在你的琴声里》,多文体探索卷《死无葬身之地》,长篇小说《龙门记》,长篇报告文学《开眼》等书。获赵树理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不凡神池人

第二章 乡里第一个大学生

第三章 青春作伴好还乡

第四章 居官风雨路

第五章 责任与方向

第六章 桂龙第一期

第七章 举债办药厂

第八章 弃官从商

第九章 南翔厦门

第十章 打造平台

第十一章 和自己人作斗争

第十二章 从忻州到马鞍山

第十三章 父与子

第十四章 卖掉桂龙

第十五章 鼓浪屿,榕树下

内容摘要

 第一章 不凡神池人
  1
  2013年早春,与老朋友郭新民小聚,他突然讲出桂龙药业被英国利洁时公司购并的消息,令我惊讶不已。他说:“正式收购了,我二爹一家打包退出,在厦门,双方已经签订了合同。”
  新民所指二爹,正是桂龙药业集团董事局原主席、董事长王秉岐,《神池人的厦门 王秉岐传/跨度·非虚构文库》的主人公。
  王秉岐是郭新民爱人王彩玲的二叔,所以新民随爱人叫王秉岐二爹。
  不过,新民与王秉岐的交集,已超出了通常我们所说的这层亲戚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秉岐所创桂龙咳喘宁到北京搞医药科研鉴定会,新民全程参与,做了很多重要工作。其中一项,是他负责首都各大媒体对鉴定会的宣传,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消息或报道,无一遗漏。
  应该说,新民和桂龙的联系,从始至终,没有断过。
  桂龙这一驰名中外的中药品牌,最早的商标设计,即出自郭新民之手。
  王秉岐写《桂龙铭》,新民不仅帮助他在文字上进行推敲,当《桂龙铭》成,他即纵情泼墨,写出几幅书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王秉岐曾竭力相邀新民辞官从商,加入他的桂龙管理团队。当时新民在长治市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仕途上正处在一个顺风顺水的上升期。可就在那一时间,新民都多有思量他二爹的相邀,想着自个儿南下厦门,开启他人生的“另一番作为”。当然,新民最后没有弃官从商。
  “就这样,说给就给,就卖给外国人了?”
  桂龙最后走到这一步,作为拼搏一生的王秉岐,头上不管顶有多少光环,这大幕落下来时,都会有悲剧色彩。”
  桂龙本就是一个当代神池神话,不乏英雄主义气概——当年王秉岐在神池县为官,用去他十六年人生中壮丽的年华,可是说声对不起,即辞官下海,另辟他途,扬帆远航了。
  二爹王秉岐,同是新民这个热爱故土的神池人的骄傲,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他怎么会想到,二爹竟然会用这种方式,为桂龙药业,也为他自己的人生鸣“金”收兵?
  “钱是个什么东西。”新民甚或有点恼恨地说。
  2
  郭新民题为《故乡的深度》的文章,对于神池故园有个历史性概括回顾,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牵记:
  神池古属北锹之国、楼烦故地,当属边塞胡汉杂交之域,自古战乱不绝,烽烟频仍,归属无定,至清雍正三年始建神池县。县龄不长,却颇有高度,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平均海拔一千五百〇九米,拥有三晋大地上站得最高的县城,海拔一千五百六十米,比东岳泰山还高二十八米。可惜众多神池人身居其境,不知其高,倒是神池的恶劣气候名声在外令人不寒而栗。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东征挺进山西,有支部队近百人在神池虎北过境,忽遇暴风雪,竞冻死十数人,成为历史上一个沉痛的感叹!神池隆冬常有暴风雪,气温有时低至零下三十五摄氏度,过去冻死人的事常有发生。儿时的我,戴狐皮帽、穿狗皮袜子和毡靴都冻坏了耳朵和双脚,留下终身之疾。神池高寒少雨,十年九旱,老百姓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尘暴更是常见,有时“飞沙走石”,刮得昏天黑地,白天还得点灯。女人们出门,围上头巾,还得戴顶帽子,再漂亮的女人也防不住脸上留有被风沙强烈“亲吻”的斑痕(高原红),世世代代的神池人就是这么生活着、奋斗着。我曾感叹“晋北生大风,芦芽长劲松。紫塞传新歌,神池养精忠”。在人们平常的印象里,神池人往往是敦厚老实正直刚毅的象征,为朋友能够两肋插刀,讲义气不分贫贱富贵,重情意常常忍辱负重,修德性总是坦诚憨厚。神池的山山水水,养育了神池人难能可贵的秉性和风骨,当然也造就了由神池人所建树的特有的文化和风俗。论饮酒,猛而有量,煮酒言情,为三晋之最;论饮食,炖猪熬羊,炸油糕蒸莜面。丰而有精,佳而有味,颇具晋北美食风味;论生活,躬耕劳作,广种薄收,艰辛负重,顽强拼搏,生生息息,无怨无悔;论教育,史载明、清两代境内中文武进士者六人,中举者三十二人,贡生百余人。其中出任户部主事、国子监典籍、翰林院待诏、布政司、知州、知县、总兵、副将、参将、守备、千总等文武之官者数不胜数。特别是清末民初,涌现了两位功昭三晋、荫被后世的著名教育大家——山西大学和山西农大的创始人。一位是光绪十六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朝廷特命留英学者、山西大学堂总监督、中学专斋总理、民国山西省第一任民政长的谷如墉先生(清代张瑞玑《赠谷芙塘》诗赞曰:“先生名望如斗山,先生一出群情安;舌底莲花翻海起,胸中云梦接天宽。”)。另一位是留日先贤、中国农牧专家、创立西北农牧学科的鼻祖李秉权先生。令人遗憾的是,在山西大学百年校庆时,很多人却遗忘了山西大学真正的首创人谷如墉先生。
  ……




精彩内容

这是一部长篇人物传记。作品主人公是在中国大地上颇有名声的原桂龙药业集团的创始人和掌门人王秉岐。全书共分不凡的神池人、乡里第一个大学生等15个章节,讲述了王秉岐忠于职守、心系人民、努力奋斗的传奇一生。作品文风朴实,故事生动,同时充满讴歌时代、鼓舞人生、催人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