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中西会通”的时代: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名家访谈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进“中西会通”的时代: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名家访谈录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24.34 6.4折 38 全新

库存7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卫,胡娟编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6285

出版时间2010-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定价38元

货号7858885

上书时间2024-06-23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言

 金灿荣:中国是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发源地

 毛基业:管理学科与人文社科的“走出去”

 杜鹏:让“走出去”由形式提升为实质

 沈卫荣:本土化研究如何进行国际交流

 贺耀敏:以规范的学术研究推动“走出去”

 詹福瑞:让中国文化参与世界文化的重构

 温铁军:“走出去”应更多地面向第三世界

 罗伯特,罗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挑战与对策

 王正绪:中国学术期待自我特色

 祝建华:“走出去”要大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

 黄伟:以影响力为中心的“走出去”才是真正“走出去”

 丹尼尔?威廉姆斯:希望中国更好地“走出去”

 成中英:“走出去”是中西方文化的双向沟通和平等对话

 洪瀚:谈经济学研究“走出去”

 杨慧林:人文学科如何“走出去”

 蓝志勇:从体制机制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骆思典:谈中国政治学研究“走出去”

 陈雨露:期待一个中西方文明并立的新时代

 刘新:要从学术创新和思想贡献上“走出去”

 李纾:“走出去”要关注跨文化心理因素

 张隆溪:文化“走出去”要讲究策略

 薛澜:普适性研究才能造就史大的国际影响力

 项贤明:创新是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核心

 库珀、陈晋:以有价值、有特色的学术成果吸引世界关注

 杨大利: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走出去”

 俞国良:国际化研究视野,中国化研究问题

 谢宇:学者一定要有自身独特的价值

 朱景文:“走出去”的时候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葛剑雄:定位清晰、机制合理是“走出去”的前提

 汤一介、乐黛云:在平等交流中求同存异,在理解对话中追求创新

 后记

精彩内容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靠前地位的提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世界地位在逐步提升、海外影响力也在慢慢增强。但是,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与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为此,编者走访了28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他们分布在经济、金融、文学、管理学、传播学、统计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等各个学科领域,有中国学者也有外国学者,在本学科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无一例外,兼具中西方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对中西方文化有着较深的理解。学者们围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或互相辅正,或相互质疑,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