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东方社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东方社会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1.96 5.4折 22 全新

库存8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其学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71981

出版时间2008-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2元

货号4027944

上书时间2024-06-22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 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在中国 三 对几个概念的说明 四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框架安排第一章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崛起及其实质 一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三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四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东方学:西方关于东方的理论话语 一 东方学的含义。东方学的兴起 二 建构、表述、想象、妖魔化、类型化:东方化东方 三 隐伏的和显在的东方学 四 现代东方参与了自身的东方化。东方人的东方主义 五 东方主义的当代性。文明冲突论 六 “真正”的东方何在: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第三章 文化霸权:西方对东方殖民的新形式 一 “文化霸权”释义 二 文化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纯粹知识与政治知识 三 文化参与帝国主义事业。文化与权力的“共谋”  四 非殖民化中的文化抵抗与民族主义 五 “杂交性”、“模拟”、“女权理论”、“少数话语理论”:反文化霸权的策略 六 文化霸权主义的当代性。媒介帝国主义第四章 影响、继承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理论 一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 二 马克思主义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影响 三 马克思是“东方主义者”吗?  四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霸权”的分析和批判 五 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霸权”到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文化霸权” 第五章 是政治经济批判还是文本话语批判——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局限 一 侧重于文本批判,忽视政治经济分析 二 侧重于话语反抗,忽视“革命”和对殖民的有效抵抗 三 霸权思想的非历史性。没有分析文化产生霸权的机制 四 注重“杂交性”,掩盖不平等和权力差异。忽视阶级,没有指明反殖民的主体 五 侧重于语言分析,把语言抽象化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崛起及其实质
  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20世纪晚期西方的一种极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决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其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后殖民主义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赛义德于1978年出版的《东方学》为标志。它成为一种有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殖民”作为正式的理论范畴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才在比尔?阿什克拉夫特(Bill Ashcrofi)、加恩里?格里菲思(Gareth Griffiths)和海伦?蒂芬(Helen Tiffin)的著作《逆写帝国:后殖民文学的理论与实践》(The Empire writes Back: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1989)的副标题中出现,这是第一部系统介绍后殖民文学理论的导论性著作。稍后,这个概念于1990年再次出现在伊安?亚当(Ian Adam)和海伦?蒂芬的《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化》(Theorizing Post—Colonialism and Post—Modernism)当中。1993年出版的由威廉姆斯和克里斯曼合编的《殖民话语和后殖民理论》(Colonial Discourlse and PostcoIonial Theory)是第一部介绍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读本。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文化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重要作用的凸显,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化角度对东西方之间殖民关系的新解读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理论家的关注和重视,由于他们的加盟,后殖民主义研究在西方学术界曾达到与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所谓的“后”、“新”主义相媲美的水平和程度。
  一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后殖民主义理论诞生、兴起于20世纪末期,而这一时期正是西方思想界对现代性的全面反思的时代。对现代性的反思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当属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从整体上全面反思现代性的理性启蒙假说、线性发展观、技术主义等,其实质在于重写现代性①。后殖民主义理论接过了后现代主义的这一衣钵,但它又与后现代主义反思现代性有显著的差别。后殖民主义理论则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成果,转换反思视角,把对现代性的反思这个开始于西方的问题变成一个全球性的东西方之间的关系问题,反思现代性中的殖民主义——现代性伴随着殖民性、西方对东方的殖民,尤其是文化殖民。从问题构成来看,后殖民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个比较新的理论题域,那就是东西方或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殖民关系问题。
  ……

精彩内容
本书以“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东方社会”为论题,系统梳理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探讨后殖民主义理论关于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分析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基于此,本书分三个部分来阐述上述问题。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崛起及其实质。第二部分主要梳理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媒体评论
本书以“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东方社会”为论题,目的在于系统梳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探讨后殖民主义理论关于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分析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基于此,本书分三个部分来阐述上述问题。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崛起及其实质。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三章)主要梳理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第四章、第五章)是本书研究的着力之处,主要探讨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