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窟环境监测模拟及整体性分析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石窟环境监测模拟及整体性分析研究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48.5 7.9折 188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13660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88元

货号9575315

上书时间2024-06-22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安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士、建筑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不错工程师、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研究方向为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环境监测、文物风险分析和预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课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科技部靠前合作委托任务、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纵向课题多项,发表《基于监测大数据分析的广元千佛崖保护性建筑实际效果研究》《非稳态热湿耦合模拟技术在我国石质文物中的应用初探》《故宫内外不可移动文物赋存环境的比较性研究》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目录
序言 吕舟(i)
第一章 中国石窟与环境 1
一、 中国石窟的基本情况与复杂性 1
(一) 中国石窟概况 1
(二) 中国石窟保护工作的复杂性 4
二、 我国对石窟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历程 7
三、 当前石窟及环境相关研究简介 8
(一) 关于中国石窟的综合性论著 9
(二) 概念定义的相关研究 10
(三) 涉及石窟或其他石质文物环境的综合性研究 11
(四) 关于石质文物与赋存环境关系的具体针对性研究 15
(五) 我国石窟与赋存环境关系和石质文物的异同 23
(六) 相关领域研究 28
第二章 中国石窟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29
一、 石窟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整体 29
二、 从劣化现象逐层深人到关键参数 30
三、 宏观与微观的区分与兼顾 32
四、 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简化与取舍 35
第三章 石窟与环境的整体空间模型 37
一、 石窟的气象环境 37
(一) 石窟地域气候及其简化思路 37
(二) 石窟区域空气环境模型 38
二、 空气微环境 41
(一) 空气微环境模型 41
(二) 微环境的分类 43
三、 石窟文物物质遗存 44
(一) 石窟浅层岩体“裂隙-多孔介质”模型 45
(二) 附属文物——泥塑、地仗、彩绘等 52
四、 地质环境范围 54
(一) 地质环境中的岩石 54
(二) 地质环境中的水 56
(三) 石窟浅层岩体与地质环境的界限 57
五、 石窟与环境整体空间模型 59
第四章 石窟岩石材料劣化现象、病害机理、基本过程及主要参数 60
一、 劣化现象与其病害机理、基本过程 60
(一) 空鼓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物理化学过程 60
(二) 剥落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物理化学过程 61
(三) 溶蚀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物理化学过程 63
(四) 结垢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物理化学过程 64
(五) 结壳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物理化学过程 65
(六) 盐析机理及其相关物理化学过程 66
二、 常见基本过程的主要影响参数 66
(一) 常见物理过程及其相关参数 67
(二) 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相关参数 73
(三) 生物作用过程 78
(四) 基本过程与时间周期 82
(五) 基本过程与破坏效果 83
三、 基本过程与主要影响参数小结 84
第五章 石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性分析 87
一、 石窟区域空气环境与地质环境 87
(一) 区域空气环境中热量传输与温度问题 88
(二) 石窟区域空气环境、地质环境的水与湿气问题 96
(三) 宏观空气流动 103
二、 石窟空气微环境 107
(一) 边界层效应 108
(二) 微环境空间的稳态温度分布 113
(三) 微环境空间的稳态湿度分布 117
(四) 微环境内的宏观空气流动 119
(五) 人与其他非文物热湿源对微环境的影响 119
三、 石窟浅层岩体的动态平衡 120
(一) 石窟浅表层的换热 120
(二) 石窟浅表层的传质 122
四、 统一分析石窟浅表层热湿变化对赋存状态影响的可能性 135
(一) 不同机理影响统一的可能研究方向 135
(二) 不同机理影响的初步综合 137
第六章 石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初探 141
一、 分析方式概述 141
(一) 对相关参数的检测、监测 141
(二) 借鉴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 145
(三) 计算机模拟 146
(四) 检测监测、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的互补与综合运用 148
二、 石窟区域空气环境、地质环境 149
(一) 现状监测 150
(二) 理论分析 159
(三) 计算机模拟 165
三、 石窟空气微环境 168
(一) 现状的检测、监测 168
(二) 理论分析 176
(三) 计算机模拟 182
四、 石窟浅表层与空气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184
(一) 石窟岩石侧参数的获取 184
(二) 现状监测与检测 197
(三) 理论分析 204
(四) 计算机模拟 221
(五) 石窟浅表层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文物安全的影响 223
第七章 广元千佛崖保护建筑建设中石窟与环境整体性分析的体现 225
一、 广元千佛崖基本情况与空间划分 225
(一) 案例概况 225
(二) 石窟与环境整体的空间划分 227
(三) 千佛崖气象与地质基本情况 229
二、 主要劣化现象与表面病害的环境诱因与关键参数 238
(一) 岩石部分主要劣化现象与表面病害 238
(二) 劣化现象的发生机理及主要相关参数 242
三、 未建设保护建筑状态下石窟与环境整体的半定量分析 245
(一) 石窟区域环境 246
(二) 石窟空气微环境 252
(三) 石窟浅表层与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256
(四) 小结——石窟与环境相互作用特点及对保护建筑的要求 263
四、 保护建筑对石窟与环境整体影响的半定量分析 264
(一) 石窟区域空气环境、地质环境的变化 264
(二) 石窟微环境的变化 268
(三) 石窟浅表层的变化 272
五、 对千佛崖保护建筑效果的评价 276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278
一、 主要结论 278
(一) 总体结论 278
(二) 石窟文物半定量分析手段总结 280
(三) 对保护建筑与窟檐营建的思考 281
二、 未来研究展望 283
参考文献 285
附录 291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石窟环境监测模拟及整体分析研究》针对石窟本体与环境的监测与模拟,提出进行面向定量分析的空间划分方法,并对划分的每一区块的特点、假设与近似,进行了初步探索;从现有的石质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现象统计分类、劣化机理研究出发,初步梳理了由劣化现象到可测、可控的参数之间的联系,为实现病害劣化溯源与预测;从现状监测、理论分析以及计算机模拟三个方面,对石窟文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半定量分析进行了探索,对传统的文物环境半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整合与完善,并以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为例,体现了半定量分析在现状评估、趋势预测、保护建筑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